本篇文章从听说交互、点击拖掩交互、AR交互三方面对互联网时代幼教产品的交互设计进行了分析举例。
文章针对探讨的用户群体是3-8岁的幼儿,由于这个特殊群体尚未形成对世界的基本理解和没有感知自然的能力。更缺乏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那么针对这类用户群体需要以最简单的操作完成复杂的任务目标,从而帮助他们进行人机互动,吸引幼儿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幼儿天生具有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和好奇,而对现实事物的理解基于真实实体的基础认知,最主要方式来自肢体接触、语音对话这类直接感受。那以下将幼儿在互联网环境下所能提供的感知进行分类,探讨这些幼教产品的交互设计。
一、听说交互
幼儿时期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最佳阶段,此时处于幼儿语言学习最敏感的时期,他们也可以通过模仿,尝试进行听说语言的探索。
幼儿教学从胎教开始先天具备听的能力,但是后天也需要幼儿培养听得集中,听得明白,能对所听的内容作出迅速、正确的反应,并进行创造和发挥。
很多幼儿学习的字词卡片会进行简单词汇发音引导,让幼儿培养图片和发音匹配的意识。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汉字的意思和对应的发音。
咿啦看书绘本故事
咿啦看书可以称为儿童有声故事书,在播放绘本故事的同时,为幼儿阶段灌耳音了解语言环境,幼儿也可以在阅读时每点击一次屏幕上的图形,都会有动画、对应的台词、旁白以及声音反馈。营造绘本故事中的场景。
小伴龙故事:龟兔赛跑
幼儿的说是从模仿跟读到主动思维,主动沟通。在应用小伴龙中,在多场景都使用到了跟读的交互方式,例如塑造的龟兔赛跑故事中,小伴龙说,小朋友跟我一起喊:预备,跑! 小朋友模仿跟读,便可以触发跑步的口令。
会说话的汤姆猫
而会说话的汤姆猫则是反过来汤姆猫模仿幼儿说话,汤姆是一只宠物猫,他可以在滑稽的声音完整地复述幼儿说的话,并且在触摸时汤姆猫作出可爱的动作反应。
这也潜在提高了幼儿开口说话的兴趣,而现在很多陪伴机器人产品,更多的是可以进行沟通聊天,这个比汤姆猫的只是开口说话要求要高,需要幼儿去表达完整的话术,机器人则会给出反馈。
二、点击、拖拽交互
在幼儿反应及操作方面,经过研究表明,儿童的反应是很慢的。当屏幕只有某处变化时,儿童通常不会马上注意到,而是继续自己的乱点操作。
儿童操作精准度是非常低的,通常越小的儿童,点击不准确度越高。
点击/拖动这种操作也是会逐步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并且能够依赖这些简单交互,在玩中学,辅助进行幼儿教育。
爱宝贝:认识颜色形状
例如在科学领域认识图形,爱宝贝app会给出以下的题目,通过点击的交互确定答案,提高幼儿对形状的认知。也会在艺术领域,通过拖动叶子,给树干装扮漂亮的衣服,提高孩子的兴趣。
爱宝贝:艺术领域
小伴龙中不同的故事也会有多次来回拖动的互动完成对应的场景特征:对应真实生活场景中的动作,提供一个可拖动部件(物品),对应操作需要来回多次拖拽操作,且需及时反馈。这种交互的完成了真实生活场景的还原,例如:
神灯故事中需要幼儿与屏幕互动,来回拖动抹布,用抹布把灯擦干净。擦干净一块视觉上会有干净的区域及时反馈。
龟兔赛跑故事中兔子睡着了,幼儿用羽毛挠小兔子的鼻子叫它起床。挠动一次鼻子兔子会感觉痒痒或打喷嚏,多次后可以叫醒兔子。
这些场景也是与真实场景紧密贴切,同样在还原生活,提高幼儿认知。
小伴龙故事:神灯
三、AR交互
随着AR技术的崭露头角,AR幼教产品也都逐步进入大众视野,而这种将使用场景虚实结合,以交互式学习体验作为最大亮点,AR幼教产品之间的竞争也主要聚焦于如何利用AR技术打造出更具交互性的教育内容。
AR交互类产品主要运用了图像识别技术。使用前或后置摄像头,扫描对应物品,软件进行识别从而使得实物与软件进行交互互动。这种动画场景式教学,可以增强孩子记忆,寓教于乐避免学后就忘。除了扫描图片,动物,卡通画通过设备扫描让画面”活“起来进行AR互动。
小熊尼奥
如今更多的是配备镜面转换器,识别桌面上的特定区域,作为幼儿操作台,更便捷产品的使用,并且起到一定的护眼功能。例如小熊尼奥,万趣空间等等都纷纷出现类似同类产品,配套的设备及玩具卡片,让孩子们在玩中学。
麦斯丝
葡萄科技
机器人幼教领域也有布丁豆豆使用了将小鸭子蹲蹲放在布丁豆豆的头顶,再将绘本放在布丁豆豆面前,它就会识别绘本中英文内容并开始朗读绘本内容。
布丁豆豆
AR 沉浸式的体验,对于儿童来说,有足够大的吸引力,而这个学习的过程,也并非灌输式,而是游戏化的,很容易激发儿童无意识的记忆,比书本记忆更为持久。而未来,如何在娱乐性与教育性之间求得平衡是AR幼教产品面临的另一难题。
对于互联网发展所引起的幼教线上化,更主要的还是内容资源为王,更多的还是需要打磨好资源内容,以系统化知识网络作为支持,才能助力幼教产品越做越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