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同学都尝试过建立自查表,但最后是否有真正利用起来呢?这一次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团队所用的自查表的迭代优化过程和结果。
一. 自查表1.0的问题
首先,我们还是要了解一下优化前自查表的表现(如下图):
建立自查表1.0时的部分思路:
交互设计的一些基本法则,如架构要合理、层级要精简等,是设计师需要掌握的基础理论,而我们的自查表建立更侧重解决设计师对特殊场景、交互细节容易遗漏的问题,所以在内容上以场景列举和说明为主。
自查表均分为两个部分:场景完成性和流程完整性,这是设计师通常容易遗漏的方面。
邮箱大师有四个平台需要同时规划,而每个平台的特性有所差异,因此为四个平台各自建立了单独的自查表,内容有通用的,也有差异的,方便各平台设计师分别查看。
存在的问题
(1)文档使用路径长
因为使用了Excel电子文档,虽然对内容进行扩展很方便,但是每次要找到和打开这个文档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电脑桌面/某个文件夹找到这个文档 – 双击打开 – 等待程序启动文档打开】每一步都在增加使用成本;
(2)阅读体验不佳
首先整个文档结构没有处理好,第一眼看不懂,导致设计师对内容缺少一个整体的认知,查找起来也比较累;其次,内容阅读同时包含横向和纵向的结构,有时还会需要操作滚动条,这样读起来也比较累;
(3)内容更新不及时
这个不用说了,都没有人用,自然也不会有人来关心它的更新了,导致很多新的设计问题没有反应在上面。而且一共有四分文档,每改一个地方,都要同时改四份,想想这个工作就不轻松。
二. 自查表2.0的建立
锁定问题后,就看如果解决了,这里我从两个方面来对自查表进行优化:文档格式和内容结构。
1. 文档格式:从线上到线下
我希望这份自查表可以让设计师随用随取,而不需要一个复杂的查找等待的过程,那么,我想到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可以打印出来,从线上作业转为线下作业,直接放在手边,时不时就可以拿出来瞄上一眼,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标注。
而在此基础上,也对内容设计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所有内容必须承载在一张A4纸的大小上,甚至最好不要超过1页,否则还要分页或双面查看,也不方便。
2. 内容结构:马里奥的交互自查表
内容结构的设计,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对自查项的整理和分类。但同时,我也考虑到另外一个问题:邮箱大师涉及的自查项关键词有几十项,如何让设计师更好的对文档结构留下印象,甚至记住它们呢?这里,我引用了一款经典游戏《马里奥》的界面来配合内容结构的搭建和介绍。
如上图所示,是一张经典的马里奥游戏画面,而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这个画面拆解为3大部分:背景环境(蓝天白云部分)、游戏路径(城堡障碍部分)、操作角色(马里奥本体)
而借此,对应自查表的3大模板:
环境:硬件环境、软件环境、邮箱环境(邮箱大师支持各种类型的邮箱,而不同邮箱下,支持的功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
流程路径:入口、页面和控件、前进表现、后退表现、提示信息
用户操作:手势、鼠标、键盘、其他(Touchbar、触控板、语音等)
然后,在大框架的基础上,再进行进一步细化,如流程路径部分:
以游戏起点和终点,对应用户操作的入口和结果
以关卡页面,对应用户的页面和控件设计
以角色的前进后退,对应用户的下一步和返回操作
以界面提示信息,对应各类界面提示引导
以上,是希望借一张图就让大家能够回忆起自查表的整体结构,方便记忆和定位内容。
结构确认好后,便依照分类将需要设计师注意的信息填入框架内。这些信息大多以关键词的形式存在,毕竟设计师还是对自己的产品有一定了解的,自查表中的关键词只要达到提示的目的即可(这样也是为了节省空间啦,毕竟要压缩到一页纸上)。每一个细节点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因为不同的产品设计的关键词必然不同,关于内容,还是需要大家根据自己的产品以及设计时常遇到的问题,自己去完善。最后成品如下:
PS:设计分析和最后思考两个部分是在后期进一步优化的时候加上的,主要希望设计师进一步确认需求分析是否完整,以及考虑自己的设计是否还有优化的空间。
三. 使用场景与总结
至此,自查表的结构设计就完成了,但是整体的可用性优化工作可还差一步,那就是在团队内推广新的自查表,和团队成员再一次沟通新表格的设计思路和使用方法,以确保大家对新的自查表有所了解并愿意使用它。这里,提前帮助大家打印好表格,并准备一个辅助的PPT也是必要的工作。
最后,为大家总结一下这份自查表的一些适用场景:
1. 设计评审后
往往在设计评审后,都会暴露出设计上大大小小的一些问题,这个时候,不妨拿出自查表,看看这些问题是否都有记录,如果没有,就加一项,如果已经有了,就加重标记一下。既是加强自己的记忆,又同时在为文档做补充,一段时间后,可以把标记的新内容,再更新到电子文档上(如一个版本结束后,更新一次)。
以下是我自己在几代自查表上做的批注(请忽略我吃零食时弄脏的油渍)
2. 设计完成后
这个不用说,自查表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设计师自己检查交互场景和细节的。为什么放在后面,就是想要提醒大家对之前已经批注过的错误要格外注意一下。
3. 新人培训时
这个算是衍生出来的一种使用场景,团队新人一般对产品结构和功能还都不是很了解,自查表上一些关键词是很好的学习辅助工具。导师可以通过名词解释的方式,向新同学介绍相关的知识点,帮助其快速了解,如:
大师帐号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IMAP协议,什么是POP3协议?什么情况下要注意这些协议的差别?
产品文案有哪些规范…
OK,那关于自查表的优化过程就介绍到这里,表格内容依然会不断改进,也欢迎大家提供看法和建议。
工具的建立最终还是为人服务,“能用起来”是很基础也很重要的一个要求,先用起来,之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断的进行优化改进,以匹配个人或项目团队当下的需求,让其能真正为大家解决问题。
希望今天的分享可以给大家带来一点思路,建立切实可用的自查表,早日达到“手上无表,心中有表”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