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网站交互细节,打动用户还是伤害用户?

细节决定成败,也许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够让用户对你的产品情有独钟,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也能够让你的用户从此陌路,再无关联。

昨天上网,偶然发现一个国外的网站,Tumblr(可能很多人都已经用过了)。我觉得这个网站让我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视觉体验相当的好。

于是我就想着注册一个看看,我发现 tumblr还有一点细节打动了我,一款用心的产品总是从各个方面关注到用户,也就是我们说的人情味儿。

对比一下,孰优孰劣一眼就能够看得出来。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常常会说产品的设计要注重用户体验,什么叫用户体验?说白了一点就是用户在使用了你的产品之后是开心还是愤怒还是麻木等一系列主观感受;只有用户在使用了你的产品之后觉得开心,快乐,赏心悦目,感动不已,你的产品才是真正的具有好的情感体验,引起了用户的情感共鸣。

我在各大社区上问了一些网友,说有没有哪个网站的交互设计细节让你十分感动或者伤害了你让你再也不想使用,许多网友纷纷加入到讨论中来。下面给大家总结一下网友们的感受和看法,也给做交互的一些思考和启迪。

有位网友说在2015年以前,他从来没有在京东买过东西,都是在亚马逊上面买东西。但是2015年他有80%的消费都是在京东上面,京东并没有什么细节打动他,而是亚马逊的取消订单这个功能的用户体验伤害了他,他从一个亚马逊的老顾客转而就投向了京东的怀抱。有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对手做得有多好,而是因为我们做的太差。

我自己平时也挺爱逛新浪微博的,有时候看到一些搞笑视频,音乐视频就会点开来看。之前的微博视频如果看到一半一不小心碰到返回键了,又得重新再从头开始看,因为微博视频播放屏幕很小,拉动进度条并不方便,用户体验很不好。但是现在微博做出了很好的改进,不小心返回了,再点进去可以直接跳到原先的页面。我觉得能够意识到这样的不足并做出改进的确是很打动我的。

我们在使用移动端产品时还是会遇到许多需要在后台操作或者一不小心犯错误的情况,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多研究用户的心理模型,根据实际的使用场景来进行相应的思考。

有大部分网友都给我说到验证码,我们也都似乎有过相同的体验,闲来无事随便上网逛逛,看到一个网站感觉会蛮好玩儿,想注册进去看看,结果验证码输了几次都不对,一气之下将浏览器关掉,整个人都不好了。在网站交互中我们深谙这样差的用户体验给我带来的流失率,但却未曾想过要去改变。

有个网友给我说她是一个妈妈,经常会逛一些母婴网站,她最喜欢的是宝宝树,只是因为她在注册宝宝树的时候那个可爱的验证码打动了她。

她觉得这款验证码一下子就打动了她的内心,也许我们不能明白这一句“妈妈,我爱你”能够激荡起母亲心里多少涟漪,但是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了解我们的目标用户,从细节入手去关注她们的内心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还有网友说腾讯的公益404页面做得很好,很打动人。以前都觉得404页面跳出来真的很烦人,心中总有一种失落感,但看到这个公益404之后觉得很感动,很温暖,如果能够帮助这些失去孩子的父母找到他们的孩子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至此,我们应该有一些更加深入的思考了。

首先,在产品设计上,我们应该更多的注重细节。对于网站来说,登录、注册、加载进度条、验证码、404页面、验证邮箱等等,每一个细节都应该认真考虑我是否做得好,能不能做的更好。

其次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用户的情感体验。能够提高用户量的是用户能不能够从你的产品,你的网站获得愉悦感,这是精神层面的需求。而忠诚度则是需要用户和你的产品惺惺相惜,有情感上的共鸣。而这从来不是急功近利可以做到的,是需要在设计的时候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去做,让用户能够透过眼前的东西去感受设计师为了他的使用体验而做的精雕细琢。

最后就是一颗济世的心。一款好的产品一个好的品牌一定是能够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的,我们要抱着一颗为世所想,为世所用的心去创造,去创新我们的产品,我想情怀绝不是自我陶醉的小资情调,而是兼济天下的虔诚之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用户  用户词条  交互  交互词条  打动  打动词条  细节  细节词条  伤害  伤害词条  
交互

 关于Photoshop视频时间轴

 在平时工作项目中,多少会碰上要做简单gif动画的需求。以往做gif动画最麻烦的就是逐帧制作,一旦修改起来也很痛苦。随着Photoshop版本的不断升...(展开)

交互文案策划

 减肥文案:一懒众衫小

正月一出这气温是蹭蹭往上涨先不说福建广东的朋友了江浙北京一带的朋友也是在逐日减衣养了一冬天的膘是时候拿出来晾晾了这世界最可怕的不是鬼怪而是!你的情敌比你瘦!激将...(展开)

交互

 设计模式-自动完成

 Jabob Nielsen提出的10个可用性原则中有一个原则-防止出错(Error Prevention)。官网中有对这一原则的具体解释,这里不再复述。笔者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