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巧妙的过渡动画

小编导读:有的网站就是比其他网站做得好,无论在内容,可用性,设计,特性等等。交互设计(IxD)和动画的细节造就了它们之间最基本的区别。我们将分享一些案例经验,分析为什么这些简单的模型会如此受用。

当我们设计电子产品时,我们会使用像Photoshop、Sketch这样的设计软件。那些经过多年工作的人一定知道设计不仅是视觉展示,设计还有更多的事要做。Steve Jobs是这样说设计:

It’s not just what it looks like and feels like. Design is how it works.

我们的体验和对产品的印象是被各种因素所影响,而交互在其中扮演最基础的角色。我们不再抱有这样的想法——UI就是静态的设计,然后再添加一些神奇的交互。我们从一开始就应该把握交互才是互联网的本质,并把它看做核心成分。

接下来我们会看到一些例子,其中的交互是由微妙的动画构建起来,逐步提升用户体验。

动画式滚动

超链接骂得多,也用得多。当你点击一个链接的时候,你有可能被带到任意的地方,从商品页到街边一个破旧的木偶商店的网站。这样的结果就不连贯。

书的用户体验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是线性的。书的每个章节都是连贯的,你首先得把第一章读完,才能理解第二章的内容。如果你跳过一个章节,你很快会意识到你错过些什么,因为有些知识写在那个章节里面。在网络上,特别是长的网页,这样的事经常下意识发生。通过增添一些滚动动画,我们可以解决它:

然后对比这个:

对比“name”锚点链接的默认行为和动画行为。跳转内容不再是无意识的动作;它是用户的决定。事实上,希望就在每秒中的24帧中的移动版有一个菜单按钮,它不需要任何动画就让你返回页面顶端。这让我迷惑了好一阵子。

Takeaway:界面中的突然改变很难让用户去理解。时刻展示给用户究竟发生什么。

状态式开关

在上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动画能帮助用户理解界面上的一举一动。没有什么比突然改变跟不自然,因为现实世界里面就不存在突然改变。我们再看一个例子:切换菜单。用户把“+”与添加内容、添加元素关联起来。旋转45°,“+”就变成“×”,一个被广泛理解成“关闭”的元素。

这个动画就完全改变的icon的意义。这样一个小细节代表猜测将要发生什么,以及知道icon在不同状态下的意义的区别。这样的切换是很用户友好的。同时,“+”旋转的方向跟内容时一样的,加强了信息的流动性。

Takeaway:让你网站上的元素的每一个状态都是可以被理解的。

折叠式表单和评论

很多博客、新闻网站的评论表单都不是让人喜爱的元素。为什么?他们大部分都不友好?当你想要发表一条评论,你想要做的事是写评论,而不是其他东西。但是,典型的表单会要求你先填其他信息。这很讨厌。

要鼓励人们更多地去评论,我们折叠表单,只留下最核心的元素:评论框。但用户点击该区域,表单就会自动展开。这一真实的案例可以在New York Times的beta版网站找到。

你可以进一步提升它,当它扩展的时候,把指针焦点锁定在评论框。这个方法有一个问题,交互设计的原则是一个动作的发生应该靠近交互出现的地方(靠近关注的位置)。我们再走得远一点,用评论框的动画来引导用户

或者你可以把评论框放在上面,让它按需扩展,其他的框放在它下面。

你可以看到,这减少混淆,让评论表单变得更诱人。但是如果折叠前面所有的评论?

通过折叠评论,我们可以得到与文章长度相符的滚动条,而不是整个页面。一个通常的做法是,当用户到达页面底部时,自动加载评论。如果没有一个好理由的话,我们应该避免让用户去点击。

Takeaway:逐步展示的方法是为了减少UI部件以保留其中的精华。只有在用户需要的时候才把它们放出来。

下拉刷新

在iPhone出现过了不久,一个最激动的交互方式出现了“下拉刷新”,由Loren Brichter倡导的。它让用户更新已时间倒序排列的内容。你可以在Twitter 的应用中看下这个概念的应用。当你拉到最顶端的tweet时,再下啦一点就可以刷新信息流。

它为什么如此有效?再下拉刷新出现之前,用户点击刷新按钮来加载更多的内容。联系用户发掘更多内容的欲望来做刷新动作,这个动作就变得自然而然。

Takeaway:联系动作背后的意图,才能做出无缝的体验。

粘性标签

粘性标签是另一个微妙而又有用的,对UI元素和有意义的动画的结合品。Edenspiekermann在他作品中运用这一技术。

这个项目标签会随着内容滚动,给右边的图片提供语境,直到下一个项目的出现。这个行为就像iOS上的联系人,这在需要提供语境的长文章中很有用。这一动画加强导航和平滑内容描述的作用。

Takeaway:在长文章中使用粘性标签,可以描述或为内容增添有用信息。

功能可见的动画

功能可见的概念源于认知心理学,指的是特定物体的特征来引导观众。

这UI设计中,EU网站上的可用性术语(PDF)是这样定义:

功能可见是UI的一个理想属性——软件应自然引导人去到正确的步骤以完成他们的目标。

脊线(ridge)经常用于加强功能可见的效果。按钮周围的脊线代表着这个按钮是可以被操作的。iOS上的相机应用把这一技术推广出去。

iOS 6 的锁屏中,相机icon周围的线都暗示它是可拖动的。Apple在iOS 7中去掉它们,显然由于用户已经习惯了它,现在的icon更像是单独的按钮。其实操作还是一样,拖动按钮,推开锁屏界面,露出下面的相机。这是在界面中为用户找出 产品特点的好技术。

Takeaway:添加功能可见的元素,帮助用户在界面中找出 产品特点。

基于语境(context)的隐藏

iOS上的Google Chrome在发布之初就有基于语境的隐藏功能。它大概长这样:

基本思路就是一旦往下拖动,控制栏等元素都自动隐藏。当用户往上拖动时,它们会重新出现。这方法提高语境体验(专注控制栏)和增大可视区域。后者对移动设备尤为重要。

基本假设是用户使用时会去滑动内容。当滑动停止时,可能就对语境有需要;因此控制栏就重新出现。虽然这个方案节省屏幕位置,但请检验这个假设在你的项目中是否成立。

iOS走得更远,当你到达页面底部时,控制栏会自动展开。它是动态合并用户需求的好例子。

Takeaway:利用基于语境的隐藏,来提高专注度和节省空间。

焦点动画

一周前,Nikita Vasilyev(多伦多的UI设计师)提出一个主意。他开发了一个脚本,是焦点转移的动画。现在还是试验阶段,不过这个概念很有意思。先看下他的视频。(记得带耳机——音乐很……)

但用键盘来导航时,用户不太清楚点击tab键时,焦点移动什么位置。动画就能指出他的正确位置。动画很微妙,但对导航很有用。

Takeaway:为用户导航,不管用什么形式。

结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巧妙的过渡动画  过渡  过渡词条  巧妙  巧妙词条  动画  动画词条  巧妙的过渡动画词条  
交互

 超级“简约”风格的APP登录注册...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我认为风格比较简约至美的APP登录注册界面,希望可以给设计师们一些创作灵感,其实这样的界面我们可以在网络上搜索的到,但是很少有人专门去做,那...(展开)

交互文案策划

 好文案,要细分!

有人说“现在的广告要做成「窄告」,才有价值”,所以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区分对象,而要区分对象就需得先进行市场细分。因而本文便先来谈谈这两个问题。有位广告界前辈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