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观《我们与恶的距离》有感 —— 新媒体运营之道

关于最近非常火热的《我们与恶的距离》这部深谈人性的9.5分高评剧,背后值得深思的现实与问题更是刺激着广大的观众,作为一部与媒体、新媒体职业相关的热议剧来说,剧中的许多事情也值得我们去挖掘与深思。

这部剧究竟讲了些什么呢?

人性,一部让所有人都反思的剧。剧中的杀人犯、精神病患者、被害人家属、加害人家属、律师、医生……等一系列与之相关或不怎么相关的人的心理、情感、现实都描述的非常详细与精准。

那又是什么去将这些人串联起来的呢?

新闻、媒体

媒体每天都在传播着民生、教育、情感等新闻,观众也每天都在关注着这些问题,让相关的不相关的人都与这些事情有关。本来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由于媒体为了抢头条,为了赚点击,已经偏离了自己的轨道与初心,成了间接杀人的工具。抛开人性的深度思考,我们工作人真的要考虑自己手中的利器是有害还是有利的~

这部剧中整体都十分精彩,但有几个点,对媒体、新媒体而言更有深意……

亮点一:职业现场画面十分专业

1. 高度紧张、快速与环环相扣的工作氛围

首先是宋乔安的出场戏,那一场是在新闻直播间发生的,那场戏的氛围给人的感觉像打仗一样,就是在抢时间,抢热点、爆点与直击人心的点。新闻的片长主持人的导语和串词等每一秒的时间都的掐的十分精准,不能多也不能少。

不管是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是同样的,热点一出来,整个团队每个人都忙的找不到北,这就是职场的真实写照。

2. 孕妇进产房前还在岗位上

剧中的一个孕妇临产了,还在工作岗位上,抓紧一分一秒不松懈,直到做好重要的部分,才抽身去医院。针对这个行业来说,争分夺秒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工作中那些精准到每分每秒的处理方式都需要一遍遍去验证的。

很多同行的都有过很多很多次无奈的经历,那就是别的职位工作者都早早下班了,而自己却总是要在下班的时候赶又赶不完的临时又紧急的工作。

亮点二:高潮与争论点明确精准

不管是这个剧体现出来的人性、情感、被害人家属、加害人家属等各方面的内容,还是在媒体展示的内容,都让大家感受到了争论点非常明确精准(用互联网的词来形容,那就是“痛点”,甚至达到了一触即发的高潮。

1. 在没收到消息的时候,别的平台都报了,我们报不报?

作为媒体而言,时效性是十分重要的。可能记者准备好的内容因为各种问题最后不给上了,其中就包括时效性问题。

剧中,有这么一个插曲。一个国际热点新闻被其他新闻平台都播了,而乔安所在新闻台却没有收到任何消息。思考再三,为了收视率,还是选择了播报字幕。最后发现这条新闻居然是假的,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出来迫于收视率和现实,不得委身于现实,违背了自己最初的意愿的压力,当然这个地方也让乔安离开这个新闻台埋下一丝伏笔。

2. 选题、选稿、发布时间该如何抉择?

(1)头条新闻该放热点新闻还是放重点新闻?

专业答案是:头条就是让观众进场的,必须要吸引人的眼球,所以需要热开场新闻,让人先进来,才能够看到重点新闻。就像做我们做新媒体也是一样,热点往往都是最吸引人的,通过热点吸引人才能植入产品或品牌,让更多的人看到。

(2)新闻编排逻辑上该怎么做呢?

一般一个重大新闻事件发生之后,会进行一系列的策划;基本逻辑为:发生了什么(客观报道)—— 为什么会发生(深究原因,调查各方说法)—— 怎样预防(找专家)。

所以,在幼儿园挟持事件的报道上,女生的反应与新闻逻辑性也是十分专业,在新闻被证实后,她的反应相当迅速,通过专题的报道形式去做这个新闻事件。主要分为3条内容,一条是历届精神病患者的报道,一条是找精神方面的专家解读,最后一条是连线康复之家。

(3)节日专题新闻策划

母亲节、父亲节、端午、中秋等等各个节日都可以用来做专题新闻。和节日营销专题也是如此的方式,一到这些节日,就有铺天盖地的广告推广开来。相通的方式,不同的内容展示形式。

3. 观众只有7岁的智商,出问题怪谁?

剧中有提过两次,观众只有7岁的智商。尤其是乔安跟李大芝的对角戏中,提到的那句“观众只有七岁智商,所以可以怪老板,怪收视率,怪观众,怪环境。你们可以随便贴别人标签,你们有没有想过,你在无形之中也杀了人?”

深谙媒体套路,且能滥用媒体权限去做维护自己的私欲是十分不友好的事情,那么出了问题,能怪到谁的身上呢?反省过来,自己也有很大的一部分责任。

4. 收视率重要,还是让观众要看新闻现实重要?

我很钦佩剧中乔安这个角色的形象,她是一个资深的媒体人,深谙媒体套路,但内心又留有底线,不管是幼儿园挟持事件的报道,其他台都已经开始以讹传讹了,而她用理智告诉观众理性的一面,不要被愤恨遮住双眼。

剧中有一段关于新闻理想与新闻现实的关系套路,李晓明的妹妹李大芝说做新闻编辑是想让大家看到世界的全貌,但是乔安一句话就把她噎回去了,“你真的相信现在的新闻能让观众看到完整的世界吗?”,因为新闻理想与新闻现实的差距太大了,从“敢不敢踏进现实的世界“这里也看到了她自己在媒体圈里的无奈感吧。

亮点三:职业道德强烈

从整部剧看来,乔安是一个工作狂,是一个女强人。狂到差点要睡办公室的节奏,每天满脑子都是如何将工作做好,每天也都在骂人,严格的要求,已经骂走了不少人,自己部门包括其他部门都没有人用,怨声连连。但,不可否认,她资深媒体人的水平和想要做新闻现实的初心并未改。

与同行的老公,经常因为工作有分歧

曾经在同一家新闻台工作的老公,因理念不一样,故而离职去了别的新闻台,同时也常常夫妻两人因工作方面的问题,而发生分歧。

遇到只想赚钱的老板,换工作

最后,乔安炒了老板的鱿鱼,换了一个媒体工作。更主要的是不想为了收视率,为了吸引人球去做违背初心的工作,尽自己的能力去做自己能够做的新闻现实的事情。

亮点四:于媒体行业与现实生活而言,引人深思

一部剧,如果没有深入到人性,没有升华到社会现实问题,引起大家的争论与共鸣,那么这部剧也不会成为热评剧了。恰恰这部剧中的东西,引人深思的东西太多太多。

精神障碍虽不致死,患者却被这个社会宣判了死刑

“为什么是我?”

剧中患有思觉失调(简称精神病)的应思聪发出的疑问,这个疑问也在我的脑海中旋转,旋转……

还有这部剧后面纽世哥对李晓明的妹妹李大芝说的;“我们都是好人,不知道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个样子?”

在这部剧串联千丝万缕故事媒体,是以重要的角色出场,也影响着成千上万的人。媒体本作为信息传递媒介,作为“把关人”,本应做到可观求实。而剧中的媒体多是为了“快速”、“抢头条”、“重视收视率”而做一系列不符合媒体人应有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

剧中,乔安因判断失误,做出了失实的报道,纽世哥的回答却是:“反正假新闻又不是头一次,习惯就好。”

这是整个媒体界的现象,不管是剧中,还是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根本不是一个人能纠正过来的。

所以,媒体就可以肆意的给人贴标签,那些“挟持幼儿的精神”、“杀人犯家人”、“模仿犯”等等,这些标签同样的将很多人无缘无故判了“死刑”。

媒体都是一把双刃剑,能帮助人,也能“杀死人

上面这张图是大家听到媒体报道过的一起伤人事件时的场景。故事主要是媒体将一起精神病障碍患者伤人事件,随意冠以“模仿犯”的标签。但,却没有一家媒体关心案件背后的故事,也并不知道这个精神障碍患者为什么会伤人,也更不会有媒体知道这个患者在学校遭受了校园暴力的事情。最后可惜的是,这个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以自杀的形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网络暴力带走了两条年轻的生命,如果我们愿意花点时间去了解一下当事人呢?如果我在发布内容的时候,再斟酌一下用词呢?其实,我们真的在无形中“伤害”了很多人。

最后,剧中宋乔安因新领导的压迫,到了新媒体部门做总监。新媒体部门一向被认为是没有水准,内容都是拼拼凑凑而来,质量差。所以最后她跳槽了,去了一家新媒体,在公司遇到了李大芝,说了一句“这个世界好小。”

对新媒体工作的思考

观看这部剧之后,后续的故事究竟是怎样的走向,已经不关注了。但,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作为新媒体人的觉悟,似乎剧中许许多多的事情又与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谨慎、认真、负责任这些词又从脑海中冒了出来,在新媒体上的思考,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与我,与你皆有有关:

(1)首先承认新媒体的地位与力量

及时性,开放性,舆论性

媒体的及时性、开放性、舆论性的确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大家可以随时随地快速的知晓新闻、生活、教育、娱乐等方方面面的事情。快手、抖音和小红书等VLOG的兴起,更体现了新媒体时代带来的便利。

覆盖面广,影响力大

媒体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是公认的,不要管国家领导的讲话,明星的私生活,还是大剧的开播,还是普通人的生活,都能够分分钟了解的清清楚楚。

一把“双刃剑”

媒体是一把“双刃剑”,由于新媒体的自由化,很容易引起一些民众情绪化,非理智的行为。所以肯定新媒体的地位与力量的同时,也需要合理的监管。

(2)新媒体的价值,不要体现在抄抄抄

有质量的内容,才是新媒体的价值体现。

《我们与恶的距离》剧中有提到新媒体乔安任新媒体总监的时候,她是极不情愿的,认为新媒体的内容水平十分低。所以,她甩手不干,把老板炒了鱿鱼。在被大众所认为的低水准的新媒体要抛开标签,解救自我,也是需要釜底抽薪一番。

拼拼凑凑——无水准

目前现流行的各个网络媒体平台,都有一些拼拼凑凑的文章、视频。东西发出来,并不知道主题思想,内容趋向。没有水准的文章太多太多了,对观众来说,是一种垃圾接收站,无法接收有价值的东西,并且还浪费时间,我们应该杜绝成为倒垃圾的新媒体人。

抄袭——败坏了风气

抄袭,在行业里是一个十分讨人厌的词,抄袭的人十分“爽”,不用思考,不用费力,通过Ctrl+C,Ctrl+V就可以完成工作,不管受众愿不愿意,也不管被抄袭者熬了很长时间,花费了很多精力完成的稿件,却被无良的人轻松几秒抄袭的感受。

一篇篇一模一样的文章、视频,展示在观众的面前,观众们的心理也是十分的不舒服。对行业而言,让那些原创作者失去了创作的动力,让整个行业失去有质量的内容。

洗稿——高级的抄袭

洗稿是一件非常可恶的事情,因为这是一种高级的抄袭手段,通过对原创内容进行篡改、删减,使其变得面目全非的样子,但主要思想与逻辑以及重要的精华还是抄袭的,现在的新媒体平台上鱼龙混杂,乱象频出。这也是没了规矩的一些新媒体搞起的坏风气。

一直在打击抄袭、打击洗稿,从未停止。愿作为新媒体的自己做好尊重他人,遵守自己的职业素养的本则吧!

(3)新媒体能够担负起一部分责任,引导公众的价值导向

网络舆论可以进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建立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引导社会道德取向,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在新媒体时代,需要重视网络媒体舆论的力量,正确地在新媒体环境下引领社会思潮。

我们发出的内容,便是自己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展现。不要歪曲了事实,也不要隐藏了真相。观众看我们的内容,是信任你,所以也有义务去引导正确的价值导向。在并不知道真相的情况,不要胡乱编造故事,更不应以主观思想来引向单一的思想层面去思考。

(4)加害于人的不是新媒体,是新媒体背后的操纵者

媒体本身并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新媒体背后的操纵者。还记得那个在公交车拒为老大爷让座的美女吗?还记得那个女医生吗?被网络暴力伤害的很多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微信运动”捐步数的公益,还有支付宝养鸡捐鸡蛋的公益。

其实,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新媒体如何用?秉承不伤害人,帮助大家的理念出发。如果,《我们与恶的距离》中政府不需要平息舆论的影响,而让李晓明晚两年被行刑呢?我们是否能找到他杀人的理由,我们是否可以杜绝更多的类似情况出现呢?

总结

以上主要是筛选了媒体这一部分的内容,针对这部分内容所引发的思考,其实剧中还有更多的人性方面,值得深究。我们是新媒体人也是普通人,情感于我们而言,也有共鸣之感。但通过整部剧也让我们感受到在面对媒体、新媒体的职业态度上,也是需要深入思考与反思。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有感  有感词条  运营  运营词条  距离  距离词条  媒体  媒体词条  我们  我们词条  
运营

 重塑市场部

 当我们思考很多营销问题,策略问题时发现:找到理论上的解决方案并不困难,只要找对问题,总能找到答案。但把理论上的解决方案付诸行动,实际执行出来又是另一...(展开)

运营

 运营部来了个落榜生

在所有职类中,只有运营,能度日如年。高飞,中央民大文学院大四学生,正站在足球场上。冷风劈来,如刀。他后背如帆,运劲,脚下足球飞出,划着弧线,击在门柱上。“好脚法...(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