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在大街上养牛,这是什么骚操作?
最近麦当劳决定,将养牛场开到捷克街头!(就是布拉格广场所在的国家)
原因是,经调研捷克当地,有75%的人认为,麦当劳食品的原料并不优质,58%的人认为,麦当劳汉堡里面不是纯牛肉。(民众内心OS:品牌的嘴,骗人的鬼)
连信任都没有,何谈品牌好感与销量呢。于是,麦当劳为了得到信任,直接将养牛场搬到捷克大街上了。
在视频中,可以看到几个人在参观养牛场,不过,头上好像还戴了什么设备。
原来,麦当劳不是真的在街上养牛,而是在街头提供了超现实设备(Hyper Reality),让消费者“身临其境”地参观,麦当劳的养牛场,有点酷!
光看可能还不够真实,麦当劳还提供了仿真的触感设备,还原了牛身上的皮绒触感,让参观者尽情地撸牛。
想要参观?只要找到这辆,全捷克巡回快闪的“养牛车”就行。
将养牛场搬到街头,来化解消费者对于食材质量的担忧,麦当劳这波操作真的挺硬核。
不过,这不是麦当劳第一次,玩科技来增强信任感了,在13年的时候,它还出过一款软件:扫描眼前的麦当劳食物,就可以追踪到所有成分的来源。
这款软件除了用GPS,图像识别等技术来追溯原产地,还采用了AR(增强现实)技术,让眼前的食物信息变得生动起来。(晃动的树木风车,耕作的农民,欢脱的哈士奇)
除了看,你还可以与屏幕互动,点击阅读食材的故事。(画风也比较Q弹可爱)
一扫就能看的产地信息,一点就能读的食材故事, 还有一上车就可以撸牛的移动“养牛场”,可以看出,麦当劳在将食材信息透明化的同时,添加了娱乐的元素,吸引消费者主动参与进来,以此来提高品牌信任度。
如何建立信任,一直是食品品牌最头疼的问题。麦当劳的这波操作,值得大家借鉴。除此之外,笔者还为你整理了一些,其他饮食类品牌的营销案例。来看看他们是如何给消费者,带来安全感与信任感的。
挂钩传统信任点,自带安全感
既有的认知,可以作为我们建立品牌信任的载体。一些营销活动会选择,将品牌与人们原有观念中,可信度高的事物做关联:比如传统观念,经典书籍,历史信息,实际销量等等。
在传统观念中,讲究以形补形,核桃和大脑相似的形态,就会给人核桃很补脑的感觉。因此,六个核桃的文案,“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也自然更有说服力。
经典书籍也是自带权威感的,东阿阿胶就会在产品包装与广告信息中,将产品与《神农百草经》《本草纲目》这些权威著作联系起来,让人更加信任东阿阿胶的功效。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产品的悠久历史,会给人更可靠的感觉。比如王老吉的文案“始于清朝道光年间,已逾百年历史”,让人感觉,这是经过几代人选择后,传承下来的好品牌。
除了时间上的考验,食品高额的销量,也是食品质量的一个可靠证明。比如宣传一年卖三亿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的香飘飘。
敢玩“极限挑战”,更有信服力
为了让你放心消费,有些品牌还会去寻找,对产品要求最严苛的机构或个人,如果能让他们满意,那品质,自然也不会让普通人担心。
比如鲁花花生油,在得到人民大会堂的背书(认可)后,打出了国宴用油的口号来宣传。
农夫山泉的营销也是如出一辙, 在G20上为各国元首供水,烹饪美食,无形中提高了农夫山泉的品质感。
除此之外,国外的椰汁品牌Vita Coco,为了消除大众对于新品口感的疑虑,还专门请了一些,挑剔的网络喷子来做测评,来印证产品的质量。
自建标准,做同行中最靓的“仔”
还有一些品牌,自己给自己设定了标准。
这种量化的标准,不仅给了消费者更具体的品牌承诺,让自己与同行瞬间差异化,也让品牌的营销活动,显得更有诚意。
比如褚橙的24:1的黄金甜酸比的冰糖橙,
乐百氏纯净水的27层净化,
厨邦酱油的晒足180天。
讲个真实的故事,建立更深层次的信任
“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这是农夫山泉最核心的品牌价值观。但这毕竟只是一句抽象的话,如何让品牌承诺,更深刻地烙印在消费者心中呢?农夫山泉拍了两部短片,让大众更加直观的看到,农夫山泉员工,检测水与搬运水的过程。
一部是《一百二十里:武陵山水源地的水质检测员—肖帅》,让大家看到武陵山工厂水质检测员肖帅,跋涉一百二十里,进山取水样的一天。
长按图片,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视频
另一部是《最后一公里:西藏业务代表—尼玛多吉》,讲述了,西藏的一位业务代表,在布达拉宫前,最后一公里的搬运故事。
两支短片以员工的口吻叙事,将抽象的承诺,变成了有血有肉的故事。这种有真实故事的纪录片,在让人们为企业员工的敬业精神,感到震撼的同时,也给品牌注入了,不负信任的文化元素。
小结
信任是品牌建设的基石(尤其是食品品牌),也是品牌与消费者,建立情感纽带的开端。
本文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建立信任感的营销策略:关联信任度高的事物,找最严苛的机构或个人测试,自建标准,讲真实的故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