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产品发布会,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苹果、小米、联想、360等品牌。一块10米宽的背景屏幕,乔布斯,雷军,周鸿祎,老罗等人对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侃侃而谈两个半小时。一想到开这样一场产品发布会需要的强大IP效应和巨额开销,很多初创公司的创始人不禁摇头。然而作为曾经成功举办过一次产品发布会,并且正在筹备公司下一场产品发布会的过来人,我要告诉你,开一场产品发布会其实没想象中那么困难!
去年的发布会从决定到实施,前后耗时40天时间,开销不到25000元。发布会后,几十家媒体的报道形成强大的宣传效应,每天打电话过来求合作、求投资的铃声让我一度产生幻听。公司的地推人员再出去推广,用户也不会再问你是谁啊这样的问题了。
一、会前准备,紧张充分
其实一场发布会是否能够成功,在这场发布会开之前就已经决定了。切入点是否合适,准备是否充分,都决定了发布会的成败。所以对于会前的准备,我会着重来讲,会中和会后只提一些需要着重注意的地方。
除了给自身背书,我们开一场产品发布会最想达到的效果就是广泛的宣传效应。由于我们是一家初创公司,没有小米这些明星企业自带热点的IP效应。那么想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就必须要出奇制胜了——因为不管媒体还是受众,对于司空见惯的东西是没有兴趣的,想引起他们的好奇,必须有新颖的切入点。
如果你的产品有突破性的革新,就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例如“手握十分钟,充电十小时”这种;
如果你的核心成员有在校大学生,那就可以从大学生创业出发,“XXX大学在校生,创造快递新模式”(亲测有效);
再或者是你的数据非常漂亮,几个月内成倍增长,就可以说:“XXX上线100天,交易额10倍增长”。这些都是很好的宣传切入点。
定好时间、场地,向全公司发起一个冲刺总动员
前两天罗辑思维里罗胖子说了一个关于产品发布会的段子,非常有意思:
“我一直以为现在媒体那么分散,有的大公司花上几百万开什么产品发布会非常不划算。但是有一次一个大公司的朋友跟我说,你不知道啊,开一场发布会是真有用啊,只不过这个作用不是对外的,而是对内的。你想啊,大企业各个部门协调起来有多难啊,但是发布会的日期一旦公布了,什么产品啊,营销市场啊,干活就有了一个截止的时间,光是这个倒逼内部协同的作用,花上几百万也值啊。”
这也是我为什么建议创业公司要开发布会的原因——不光是为了宣传效应,也是给公司内部定一个最后期限,保持整个公司的高度集中和紧张感。
一般时间要定在产品可以推向市场的时候,但是又不能太宽松。至于地点,电影院的放映厅,酒店的会议厅,高校的活动室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交通一定要方便。要注意的是,一般200人的场地就行了,小了显得拥挤,大了又显得空旷。
宣传视频拍不起?准备一套很酷的宣传海报吧
去年我们在开产品发布会的时候,因为有一个核心成员摄影出身,所以准备了一套酷酷的配送员海报,结果放出来的时候非常吸引人眼球,有些媒体更是直接用了这些海报。相对于很多大公司拍摄一个宣传视屏也经济了不少。
准备好通稿,媒体没有那么高冷
我知道,对于很多创业公司来说,最大的疑问在于,怎么让那么多媒体过来参加我的发布会并报道呢?其实放宽心,媒体并没有那么高冷。
按照我们之前讲的切入点,准备好媒体通稿,网上找到媒体的投稿联系方式投稿过去。现在纸媒日益萧条,稍微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他们都不会放过的。
当然如果有认识的媒体朋友就更好了,可以在自己的朋友圈广泛挖掘一下,说不定你身边就有很多闲置的资源。
在这里有必要提醒一下:每个到场记者的车马费是少不了的,这个一定要记住;我们上一场产品发布会的一本成本也是花在这个上面了。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像36kr,亿邦这样的网络媒体越来越具有影响力,如果能得到他们的报道,你的发布会影响力将大增;在没有那么大的品牌效应的情况下,“XXX项目获得XX天使数百万投资”这样的新闻是他们的最爱,你懂的~
物料、演讲稿、会前彩排,一个都不能少
好了,媒体已经联络好了,最大的问题已经解决,其他的就是物料的准备和彩排了,背景板,易拉宝,PPT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有可能,准备一些礼品袋,里面放入产品简介和小礼品,会让到场的嘉宾感受到你们的诚意。而当日期将至时,必要的彩排是重中之重!
二、会中把控,不出差错
我们会发现,大公司的发布会很多时候都是CEO在上面侃侃而谈到结束,然而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很多CEO是不具备这种演讲能力的,而且下面的到场嘉宾也没有耐心听一个人一直讲。那么,团队的核心成员轮番上场和一些缓解气氛的现场活动就很有必要了,最常见的就是提问题送礼品。
总之,如果没有强大的策划能力和个人魅力的话,保证发布会正常进行,不出差错就OK了。
三、会后把握,抓住机会
很多人觉得发布会结束了,是不是就可以松一口气了?
过来人告诉你,那是不可能的!相反,最关键的时候就是在这里,如果不能抓住机会,发布会可就白开了;甚至可能将公司推向深渊——因为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的话,数十家媒体报道后,会有很多电话打过来求合作,求投资。
如果没有准备好合作方式和给公司做一个合理的估值,很有可能这波机会就会错过,而这时你已经曝光在竞争对手面前。
笔者第一次也是没有经验,错失了很多机会,幸好及时反应调整才没铸成大错,在这里作为一个反面教材提醒一下准备开发布会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