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东导读:社交媒体追踪服务分析工具BuzzSumo,2014年5月前后对社交媒体上超过1亿篇文章进行了分析,试图找出一个答案。
社交媒体追踪服务分析工具BuzzSumo,2014年5月前后对社交媒体上超过1亿篇文章进行了分析,试图找出一个答案:
什么样的内容才能让用户乐于分享,获得病毒式传播?
这个大问题又内含或细分为一些小问题:
◆那些获得疯转的文章,激起了用户哪种情绪?
◆清单?图表?哪类文章更有可能被用户分享?
◆读者更喜欢分享短文章还是长文章?社交媒体上的文章,最理想的长度是怎样的?
◆“信任”是不是驱动用户分享文章的一个主要因素?
◆有大V分享你的文章,跟没有大V分享,带来的结果有多大差别?
此类问题的答案,有的只是从大数据角度给大家提供一点参考。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是:你得首先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内容),这一步无法省略和无法被取代。因此,你要坚信,好内容始终有价值。
下面的10个方法或结论,基于对1亿篇自媒体文章的大数据分析研究。它可能是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帮你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上获得更多、更有效的分享转发。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阅读等是浅阅读,写短文章更易满足越来越失去耐心的读者?
大数据研究并不支持这种想法。根据对1亿篇社交媒体上发表的文章的分析,10%(前1000万篇)获得最多分享的文章,绝大多数是长文章。平均数字来看,长文章获得的分享转发量也高于短文章。
下表的大数据研究表明,3000-10000个单词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上获得最多平均转发分享量(8859次)。
吊诡的是,社交媒体上绝大多数文章都是少于1000个单词的。
这说明了什么?生产优质的长文章,是一片蓝海市场!加油吧,去撰写有一定深度、经过细致研究、有洞察力的文章。这是你在社交媒体上脱颖而出的好机会。
需要指出的是,这项大数据研究结果跟《纽约时报》的数据不谋而合:《纽约时报》被email分享最多的文章,多数是长文章。
这背后的一个“原理”是:尽管用户喜欢看那些短平快的东东,但他们喜欢分享转发的,还是有调性、显智商的长文章。
视觉的重要性,在今天不言而喻。
社交媒体上的文章,插入和不插入照片,分享转发率差了不止一半(如下表)。
在文章里至少插入一张照片,平均分享转发率为64.9%,明显高于无图文章的平均分享转发率28%。
具体到社交网站Facebook上,加不加标签、照片(缩略图等功能)带来的差异还要大,转发率分别是56%和17.7%,相差三倍多(如下表)。
在Twitter上也是类似结论。
3)文章能勾起用户敬畏、大笑或乐趣,让用户产生自我陶醉。
分析了10000篇最多分享转发的文章后,发现这些文章能引起用户的情绪变化的类型依次是:敬畏(25%)、大笑(17%)、娱乐消遣(15%)、高兴(14%)、共鸣(6%)、愤怒(6%)、惊奇(2%)、悲伤(1%),其他情绪类型占15%(如下表)。【注:欢笑和娱乐消遣两项的边界是模糊的,这里采取的划分标准是,是否能让用户大声笑出来】
《纽约时报》曾调查2500位读者,分析他们转发文章的动机,得出结论是:
●分享有价值或娱乐性内容给他人。
●定位和展示自我形象(通过分享转发,“告知”他人自己是什么类型的人)
●维护关系(分享转发可跟他人保持联系)
●自我实现(分享转发会给人一种“更多关注和参与世界”的感觉)
最多被分享转发的是那种小测试,比如位居榜首的“你最应该做什么工作”?你觉得那些分享转发这些小测试的朋友,真的关心这种小测试吗?不一定,多数人只是通过参与这类时下热点话题,表明自己“与时俱进”在关注这个议题、对外传达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比如,前几天微博微信上火爆的“美国同性恋合法化”、“7月签”,都属于此类。
总之,好玩、有趣、有立场,没人希望分享转发打扰到自己的亲朋好友。
4)用户喜欢分享转发清单和图表
清单,图表,“怎么做”,“什么是”(开头的文章),“为什么”(开头的文章),视频。
以上六种类型的文章,哪类最容易获得分享转发?答案是清单和图表(如下表)。
像《10个写出阅读量10万+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方法》这类清单式文章,能给用户最简单直接明了的干货,便于阅读。图表式文章也有便于阅读和理解的优点。
总之,记住一点:长文章是很好,但你要通过清单、图表等方式吸引读者读下去,别开头到结尾全是黑压压文字把人吓跑。
《时代》周刊,很牛的杂志,年年搞“10大”系列文章年年火,差不多就是这个道理(虽然这份杂志足够老牌和有影响力,但现在能被普通人记住的,可能也就是这些“10大”了)。
5)“10”是清单式文章的神奇数字。
说曹操,曹操就到。
刚提到《时代》的“十大”,大数据研究也表明,在清单式文章中,含有“10个”“10大”这类字眼的文章容易获得更多分享,平均分享转发数量是10621次,比排在第二位的数字“23”的平均分享转发量高出4倍。
所以,如果你打算弄篇清单式文章,记得试试用“10”这个神奇数字。
6)用户更倾向于分享那些看起来值得信任的作者的文章。
社交媒体上的文章,作者署名和不署名,身份公布不公布,也会影响文章的分享转发(如下表)。
表中可以看出,在Facebook上,作者署名和身份对文章分享量影响并不大,但在Twitter、Linkedin、Google+上有差别,用户更倾向于分享那些看起来值得信任的作者的文章。
不管是在哪种社交媒体上,署名(标注作者身份),都不会让分享转发量更低。所以,社交媒体上发文章,最好标注作者名字和身份。
说实话,“人人平等”只是理想,这个世界并不平等,影响力也是。如果有微博微信大V转发你的文章,那么他们给你带来的传播效应,绝非普通人分享转发所能媲美。
儿子出生的那个午夜,我高兴地在新浪微博发了条语无伦次、带有语病的微博,被杨锦麟老师转发后,收到数百条转发和评论,半夜里把我给吓倒了。
还有一次,这个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文章被微信公众号“三表龙门阵”(sanbiao1984)的主人三表兄弟转发朋友圈,后台粉丝涨了好几百。
我们在社交媒体发表文章时,可能很难遇到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大V分享转发,但对那些有影响力者(设定为TA分享转发后至少能带来新的两次分享转发的那种人),还是可以动些脑筋的。
下表是有1个-5个有影响力者,分享转发文章后带来的平均分享量,可见“有影响力者”推动分享转发还是有重要价值的。
怎么能让这些“有影响力者”分享转发你的文章,一个办法是提前动手,提前跟这些有影响力者产生一定联系。
举个例子,我想写一篇《如何才能写出让人乖乖掏腰包的广告文案》,那我可能先去看看微信微博上发表过、转发过此类主题文章的那些“有影响力”者,从高到低做一个排序,然后我会去联系这些人,告诉他们我在写一篇关于广告文案的文章,“有个小问题想咨询(请教)下您/您***所说的观点,会用在我的文章里”……
人们都喜欢分享他们参与的事情,不管是直接参与还是间接参与——看看你的微信朋友圈,有时候你被一些朋友发的东西烦透了,那是他们公司鸡毛蒜皮跟你却完全无关的事情,但这些事是这些朋友参与的,他们无论出于真心还是出于职责,多数情况下都会分享转发。
因此,写文章时,不妨尽可能让更多“有影响力者”和亲朋好友参与进来,让他们成为文章内容的参与者和“生产者”。
退一步来说,如果你能把文章写的足够有料有趣,别说“有影响力者”,普通人分享转发又有什么好担心和犹豫的?比如,对一些朋友转发的有调性、长见识的广告营销类软文,相信大家都不会反感和排斥。
8)旧文章可适时重新推广。
大数据研究表明,文章在社交媒体发表三天后,分享转发率在接下来四天平均会下降96%。一周之后,第二三四周的分享转发量会比第一周的至少下降86%。
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前提下,结合新的热点事件/时节,适时通过各种方式重新推广旧文章是非常管用和必要的。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微信公众号会推出目录、关联阅读等的重要原因。
9)星期二是分享转发的最好日子。
尽管在不同社交媒体上,星期几的分享转发量并不同,但总体上看,星期二是一个最好的日子(如下表)。如果你有一篇重磅好文章要发布,不妨试试选择星期二发布。
10)10条让你文章在社交媒体疯转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