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假如你是新浪微博CEO,你如何看待新浪微博的转型

@keso 新浪是媒体,新浪微博也是媒体,不是说媒体公司就一定做不成社交,而是希望在微博这棵树上长出社交的枝干,再反过来把微博的媒体内核改造成社交内核,然后欣然享用从Twitter到Facebook的估值提升,我不能不说,这是贪心在作祟。

微博带给新浪的机会太好了,这让曹国伟的野心也随之空前膨胀。我担心有一天新浪会弄巧成拙,用社交的琐碎慢慢稀释、瓦解微博的媒体性,让曹国伟梦中的那个大泡泡砰然破裂,社交没做成,反倒把原本具有优势的媒体也给毁了。

实际上社区型媒体,无论是区域的地方社区还是垂直的兴趣社区、专业社区,在中国有着肥沃的生存土壤,用户在这些社区中,关心内容,关心共同话题,关心核心人物,却不关心用户关系链以及关系链的强弱。在中国近200万个网站中,绝大部分都属于这类社区型媒体网站,这正是新浪微博可以扎根的地方。所以新浪微博的定位,应该是社区型媒体,而不是社交

媒体的价值,必然在广告、营销和品牌塑造,而不是从用户的游戏道具中赚钱。新的社区特性,可以让用户与企业、品牌、产品展开直接对话,但千万不要把这种公共对话当成了社交对话。在社区型媒体中,用户follow某人,是follow一种信息源,这跟在社交网站上加某人为好友,性质完全不同,后者是扩展自己的生活。新浪微博应该做的,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信息源的筛选、管理、推荐,提升信息价值,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营销工具和分析工具,提升营销价值。

新浪微博应避免介入用户的私生活,避免让自己成为社交通信工具。因为在这方面,对手很强,新浪毫无经验和资源。相反,过多的私生活公开化,必定冲淡微博的核心媒体价值。

点评1:对于最后一段话未免过于绝对,例如名人的私生活本来就是有传播价值的新闻;一个男人想追求一个女人,那这个女人的任何生活琐事都是有价值的!每个人都可能会认为私生活也能是新闻,只是对于不同人来讲,价值不太一样!那一个学校的校花,她的私生活对于这个学校的众男生来说,是否具备媒体价值呢?她吃了啥,会不会比开复吃了啥?对她的Follower来说,是不是更吸引呢?

点评2:如果想关注媒体和行业信息,我更倾向于上twitter;如果想关注朋友的私生活,我更倾向于新浪微博,原因是大部分朋友已经离开(或暂时离开)人人转到新浪了。个人认为新浪微博转社交还是很正确的一步棋,这是群众基础所决定的,普通人对媒体信息的兴趣不会高于朋友的八卦。

点评3:媒体是用户在社交的同时,获取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反过来讲没有社区关系也不可能产生大量信息转发和传播。以人人朋友网为例,社区总有走下坡路的时候,好友之间互相炫耀腻了的时候也只有媒体才是王道

 @赵昕

微博的社会关注与火爆来自于社会热点,点滴流水性记账只有亲友团才会关注。社会热点具有相当强的风险性,这来自于政治,如果处理不好,那不是什么模仿带来的后果所能比拟的。但是显然,没有社会热点,就没有生命力,没人会特意或愿意关注陌生人的生活记录。

如何找到平衡点,是个关键,谁能找好这个关键点,谁就是亲儿子,谁就能获得先机。因此泛政治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来做,可能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迈出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与其让政治风险泡泡有破裂的风险,不如主动建立泛政治化的平台,让全民和各部门零距离、零空间、即时到达,这相当于集聚了整个社会的热点,这相当于坐进坦克里发财。

另一方面,海量的信息,使得在传达的有效性上大打折扣,互动性大大降低,尤其是普通微博用户的存在感会非常的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关系到客户的忠诚度、稳定度、使用度上?我个人以为过去老论坛的经常做的”围炉“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经常举办小型的专题性围炉,有助于普通博主的存在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然而,亲友团并非能成为微博更新和关注的动力,看看现在的论坛灌水,比6年前多了很多,而别说是有深度的原创就是原创的比率也低之又低,为什么呢?

人是有惰性,简单单一的动作,不会成为他继续的理由。不用统计数据,你从微博关注较低处看,就可以发现一个规律:低关注的用户的有效活跃度和交流度呈直线下降,甚至有成惰性用户的趋势,这是不可否认的,只有过了生存线的才有前进动力

 @带来意义

媒体也好,社交也好,社区型媒体也好,只要能为用户创造价值,不损坏用户的体验,我倒支持新浪的探索。

这个真的是探索,新浪微博和Twitter,Facebook,以及腾讯都完全不同,没有一种已有的模式可以直接拿过来用,大家也其实都在探索。我不认为只做媒体就一定足够,微博从来就是一个有趣的社交平台。

如果我是曹国伟,我最大的关注点还是这些所谓的转型是否为用户创造了新的价值。商业公司追求利润的必要性,我需要考虑在不损坏用户体验的前提下,通过功能的丰富来进一步增加黏性,以及带来更多的盈利模式。(不赚钱,什么都不是sustainable的)

同时,由于微博作为媒体的巨大影响力以及随之而来监管的压力,是一个真正的难题。媒体带来流量,是任何模式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如何去让媒体这部分不被阉割(“实名制”?)是管理任何扩张的前提。另一方面,扩充社交乃至游戏,至少是一个“安全”的模式,也有增加甚至补偿黏性(在最坏情况下)的考量;

另外,有两点思考:

1. 我是普通人,不是动辄拥有上万粉丝的“celebrity”。可能我的微博主要是记录生活,以及和我的狐朋狗友沟通交际,它已经是我“私生活”的一部分。这一点来看,社交似乎是自然的延伸需求,评论和转发很有趣,但够吗?当然,我不喜欢其他乱七八糟人的干扰,要不,也整个“圈子”,呵呵。

2. 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移动设备的客户端来使用微博而不是电脑,(比如我用移动设备上微博的时间比例会超过90%),现在所谓新版微博的变化对我其实不太相关。对这部分用户,如何去增加客户端的黏性并探索更多的模式?

@杰森鲁迅

1、不受第三方商业利益的施压,坚持用户体验第一,敢于为社会的正义言论开路,树立新媒体的价值标杆。

2、盈利方面,我建议周鸿祎的360是个很好的例子,新浪微博用户要始终保持国内头把交椅的位子,产品的大模块,大众化功能完全免费,各种附加产品和高级应用内置模拟货币,作为广告之外的收入。

  @包峰

微博是基于信息或内容的人与人的聚合,其媒体价值要大于社交价值。使用微博,除了获取及时、多样化和真实的信息外,用户可以通过关注和被关注获得认同感和被认同感。从这个角度来看,其有别于论坛和SNS等产品。

论坛总是一个小众的群体,而论坛中的一个帖子则是一个更小众的群体,这个小众群体针对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和互动,而这个互动没有办法放大到普罗大众,及时是一个很牛的斑竹,也仅仅只限于这个论坛而已。

SNS则是基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产品,社交、分享和寻找心理安慰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SNS关注的重点是人,知道你是谁,比较清楚的知道你和谁有关,而不太清楚你喜欢什么。

微博的基础在于内容和基于内容的多层次加工,用户主要是因为内容而去关注人,只具有部分社交属性。

sina接下来的发展,我认为应该是围绕内容的获取、阅读和再次加工做更多文章,同时融合部分社交属性,让粉丝数较少的大众用户利用微博互动起来。如果对抗QQ,开发IM功能是不可避免,但是一定要记住,这个IM是基于内容的交流,而非IM的人与人的交流。

还有很重要的——开放平台。开放平台越彻底,则对抗QQ的本钱就越足,否则……后果每个人都知道

 @曹植

现在新浪什么东西都往微博放,不知道该说它自信还是自大,这种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做法有点冒险,而且新版抄袭人人和腾讯旧版产品的痕迹很重,已经引起很多用户的反感。什么都放里面放,越来越重的微博,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沉下去了。为什么不以微博为核心产品,下面在做一些分支的社交、娱乐等平台,例如轻博客那样,但是不要和微博功能重叠,要不就会出现腾讯自家的几种产品互相打架的情况了,应该避免,腾讯以QQ号为中心为其打造各种产品入口这是值得新浪学习的,就算一个垮了也没事,如果微博垮了,估计新浪也没什么机会翻身了。目前我自己已经逐步减少在新浪微博上面的时间了,因为垃圾信息太多了,纯粹浪费时间。

  @fatuan

微博的主价值还是信息流~sina不为了社交而放弃了有价值的信息流~弱关系向强关系转变有一定的价值;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如何让自己的信息变成有价值也是每个人的意愿,sina做好的是引导,并且强调这价值,构建内容价值标准;

社交是维系关系,两者不冲突,但还是要固好根本,微博的媒体性很强,也是优势所在,看好微博走下去~

  @啥都不懂

现在很多互联网人士都抱着媒体的细想呼吁新浪要做媒体

我很想问一句:何为媒体?何为社交媒体?

很多人概念都没有摸清楚就开始为新浪下定义。媒体不过是信息源,媒体的传播才是关键,有了微博,信息传播简直和过去是天壤之别。而支持微博传播信息的是“关系”,关系的建立是对信息的传播搭桥,关系的稳固是对传播桥梁加墩子,使得越来越结实。

新浪微博现在已经成为了很多人获取信息的渠道,而且这个数量每日增加。

信息优化当然好,关系建立更重要。

敢于尝试和摸索未尝不是件好事,因为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康国平

只守着媒体、新闻分享的路子,weibo最终会被腾讯微博给搞死。

所以,在死之前,看看是否还有社交上打一仗。反正现在sina抢了一个weibo的通用名,又有了早期的以媒体为中心的吸引力,慢慢做一些社交转化的努力,总归可以保证资本市场上有看头。

分离出weibo,作为一家独立公司运作,但weibo目前无商业进账,所以在很多方面技术的发展必然受到商业部门的牵制。比如微号等幼稚产品的推出,开放平台的各种限制条件,商业化和微博草根用户的广告冲突等。是个问题。必须让微博独立化部门,主导微博的整体发展。

不要因为QQ太强大,就什么也不做。facebook足够强大,强大到一个帝国,google就不再努力了?如果Google不做Google+应对,Google的搜索和信息整合目标,很快就会被Facebook给破坏。淘宝pk易趣ebay的故事,可借鉴。当然,sina的收入还比不过腾讯,似乎和腾讯竞争威胁很大,但不能绕开腾讯。

开放,是新浪唯一的出路,现在新浪产品上有facebook的影子,但在开放上,根本没得法,这是一个最大的隐患。

虽然作为一个平台,要有社交性,但依然要保持足够的简化。 《博需要更加简化》 blog.sina.com.cn/s/blog_5… 这两点看似矛盾,其实真正走通了开放,以用户为中心,简化成一个平台,把用户链接起来,媒体属性,已经不是新浪微博的唯一竞争力了。借用《facebook效应》中胡泳谈及Facebook群中的一个说法:当Facebook比你做爱次数更多时,它的价值,不明摆着在那里么?

只守着媒体、新闻分享的路子,weibo最终会被腾讯微博给搞死。

所以,在死之前,看看是否还有社交上打一仗。反正现在sina抢了一个weibo的通用名,又有了早期的以媒体为中心的吸引力,慢慢做一些社交转化的努力,总归可以保证资本市场上有看头。

分离出weibo,作为一家独立公司运作,但weibo目前无商业进账,所以在很多方面技术的发展必然受到商业部门的牵制。比如微号等幼稚产品的推出,开放平台的各种限制条件,商业化和微博草根用户的广告冲突等。是个问题。必须让微博独立化部门,主导微博的整体发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新浪  新浪词条  转型  转型词条  看待  看待词条  假如  假如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