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已经可以不用带公交卡直接用APP过闸了,那这款APP,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自2018年1月20日起,上海地铁全网试行扫码过闸,坐地铁再也不怕没有零钱、忘带公交卡了。扫的二维码既不是支付宝,也不是微信,而是一款叫做“Metro大都会”的APP。
在运行的一周时间内,在各地铁站已经能看到穿红马甲的地推人员和易拉宝了,使用的乘客也是越来越多。对于这种和出行密切相关的变化,好奇宝宝自然是想要深入了解一下的。
为什么要做“扫码进站”这件事情?
先说下“脱卡“进站的先行者:NFC
在Metro大都会上线之前,上海地铁的进出站方式就不是唯一的,除了公交卡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乘客潇洒地拿出手机、智能手表等设备进站。
这里不得不提下NFC,可以刷进站的手机和智能手表,都是使用了NFC技术的卡模拟模式。简单理解就是:设备在绑公交卡的过程中,会记录公交卡的磁芯信息,在使用时设备就是一张模拟的卡。
进站效率堪比真实的公交卡,但是它的局限性也是致命的——仅支持部分的安卓手机。苹果手机其实从iPhone6开始就有了NFC功能,但是苹果仅对自家的Apple Pay开放了该功能,倒也是延续它一直的风格;所以,NFC先天性地就失去了半壁江山,自然也是一直不温不火。
“扫码”才是兼容手机操作系统的法宝
随着支付宝、微信两大巨头在扫码支付这件事情的推广,用户已经对扫码这件事情习以为常,群众基础相当强悍。确实国内的移动支付的发展,不比世界任何地方逊色。最重要的是扫码这件事情对硬件的限制没有NFC那么高,基本可以覆盖所有的地铁乘客。
精准的乘客出行数据
扫码进站对于乘客来讲无疑是一件好事,多了一种选择,尤其是针对于容易忘带卡、经常丢失卡的乘客来说。但是如果仅仅是从方便乘客的角度出发,上海地铁官方花大力气去升级改造闸机,承担额外的运营维护费用,似乎是不太说得过去的——或者是因为隔壁的杭州都支持扫码购票和扫码进站了,作为一线城市的上海被落下太多,面子上也过不去啊。
当然具体的原因无从猜测,但是精准的乘客出行数据,可是一笔稀缺的财富。
在使用公交卡的时候,地铁公司也是掌握着出行数据的,但是可用的都是一些偏整体的数据,比如可以用来分析哪些站台客流量大、哪条路线客流量大等。针对于乘客个人的数据,其实也有相关的记录,比如这个用户乘坐地铁的频率、经常乘坐的路线、上下班的时间点。但是由于公交卡是不记名的,根本无法把这些数据归到某一个用户的名下,更谈不上触发这一部分的用户。
当用户都开始扫码进站的时候,这一切就改变了,可以把数据精准地对应到某个乘客;可能这部分数据暂时还不能派上什么用场,但是对于以后智慧出行、智慧城市的建设都是一笔稀缺的财富。
为什么会有“Metro大都会“?
扫码是个好东西,但是为什么要有一个“Metro大都会”,为什么不直接用支付宝或微信?这也是很多人的疑问,显然用支付宝对于乘客的体验更好,鉴于支付宝的装机量,根本不需要担心用户在使用时,还需要重新下载一个APP。
除了支付宝,还有微信和银联呢
上海在推进扫码乘地铁这件事情的时候,不可能完全没有考虑过支付宝,但是仔细想想,还有微信呢,还有银联呢,需不需要兼容?毕竟上海不是杭州,不可能押宝在支付宝一家身上。如果现在在支付宝中实现扫码乘地铁,目前的票务系统、闸机设备势必要做一些改造,以后接入微信或者银联的时候,面临着重复改造的可能。何不地铁官网自己做一个“Metro大都会”APP,建立好自己的平台,统一好规范,以后无论是微信或者其他的厂商来对接,都无需做额外的改造,这其实是一个长期的规划。
谁是主体,谁是流量的入口
谁是主体的问题。如果上海地铁在支付宝APP上开通乘车码功能,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模糊了,扫码乘车变成了支付宝的一个功能,它将为支付宝在上海地区的市场份额和稳定性添砖加瓦,用户流量的入口也全部集中在支付宝APP上。上海地铁是不会做这件事情的,这样就失去了主动权和未来的议价能力。
况且上海地铁自己的官方APP,装机量一直很小,且不适应出现商业性的广告。正好可以搭着推广扫码乘车功能的顺风车,提高“Metro大都会”的下载量,有了流量之后,投放一些广告,也不失作为一种盈利的手段。
出行数据
如果用户是在支付宝APP上完成扫码乘车的全过程,用户数据则全都留在了支付宝端,地铁官方一直想要的精准的用户出行数据,以及以后对用户的触达都是天方夜谭了。
确实我们发现“Metro大都会”和支付宝、银联的合作范围,也仅限于提供用户实名认证能力,提供支付能力。
官方自建“Metro大都会”这条路好不好走?
种种原因决定了上海地铁选择了自建APP,但是在做应用程序这件事情上,他们的经验和技术实力就远不如专业的互联网公司了。
下面说几个案例:
“我的天,为什么一定要打开蓝牙?”
其中被吐槽最多的就是一定要打开蓝牙,确实我们的“Metro大都会”APP在扫码过闸的时候,一定是要打开蓝牙的。为什么呢?直接原因就是地铁官网选择了自建APP,根本原因就是二维码只能单向交互,APP无法通过二维码获取到任何信息。而乘客的车费计算都是APP独立完成的,如果APP无法获取到进出站的位置,它根本无法计算出车费。
上海地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是费了不少力气的,通过和一系列公司的问题,推出了“二维码双脱机BLE蓝牙回写”技术,“双脱机”的故事留到下一个节点说,“蓝牙回写”其实就是地铁闸机告知APP乘客进出站信息的手段。大致流程如下:
手机生成二维码(包含用户的id、手机蓝牙地址相关信息等)
闸机读取二维码信息,并发送至控制器。
闸机上的控制器调用手机蓝牙模块。
手机蓝牙和闸机控制器建立通信,回写相关信息(该地铁站信息、进站时间等)。
闸机放行。
正常情况下,以上交互过程需要在半秒中内完成。
所以,你一定要开蓝牙。 为什么支付宝出示二维码付款的时候,不要开蓝牙,因为付款过程中根本不会回写任何东西,商家是扫码枪在扫码完成后,就和二维码没有关系了,用户支付宝收到的只是后续的通知。
该技术带来的影响:
蓝牙回写技术的存在,也避免了不法分子拿着本人的二维码截图进行乘车。
由于蓝牙适配的问题,地铁官方已经列出一个不支持手机型号的名单。有很多手机厂商对蓝牙功能进行了阉割,这种手机就不在支持名单之中了。
“我们也真是为乘客考虑的,不信你看看我们的双脱机技术”
在真实的使用过程中,有部分用户还在会站在闸机前面连网,然后打开APP,调出二维码页面。其实二维码只要加载出来,以后的刷新是不需要连网的。这一点也是充分考虑到了用户的使用场景,地铁里的信号总是不那么稳定的,如果要求用户打开或刷新二维码的过程中,一定要连网的话,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用户体验。
与NFC的冲突问题
由于新改造的闸机是同时支持公交卡、NFC设备、扫码设备的,所以如果一个智能手机同时打开了NFC和安装了”Metro大都会”,闸机在识别的时候就会产生困难,明明乘客想要使用”Metro大都会”的,结果因为靠近的姿势不对,有可能NFC就起作用了,导致刷卡成功。正因为如此,安卓版的”Metro大都会”在启用过程中,要求乘客关闭NFC功能。但是长此以往,等到”Metro大都会”补贴结束的时候,我想乘客关闭的可能是“Metro大都会”吧,毕竟NFC刷卡更快,还能做公交呢。
“你把我们坐公交车的乘客放在哪里?”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上海地铁在这种模式中,已经完全抛弃了公交卡。全程没有必要使用公交卡,可是好事做了一半,乘客坐公交车的时候,并不能使用“Metro大都会”,这时候只能老实地拿出公交卡,刷完卡发现之前地铁公交换乘的优惠都没了。乘客的心情肯定是不爽的,毕竟通勤过程中,地铁和公交换乘的乘客还是不在少数的。这部分用户注定不会成为“Metro大都会”的深度用户吧。
“Metro大都会”PK公交卡
本人最近也多次体验了“metro大都会”,但是我从未在早高峰上班的时候选择使用它,还是默默地翻出我的公交卡,快速地通过闸机。
产品体验:
APP的稳定性问题:已经有很多人反映扫码成功后,闸机根本不放行。
闸机数量问题: 现在看来每个站台,进出口各有两个闸机是支持扫码的。数量还是偏少,高峰时期,扫码闸机前面竟然排起了队,普通闸机倒是畅通无阻。
闸机种类支持单一:除了普通闸机,还有一种是大行李闸机,目前还没有看到支持扫码的大行李闸机。
过闸机的效率问题:扫码再快,快不过NFC,更快不过刷卡。如果早高峰有人在你前面磨磨唧唧地打开APP,刷几次还不过,你心里一定想踢死他,其实他也着急。
产品定位简析:
乘坐地铁的人群大致分为常住居民和游客。
常住居民常乘地铁的话,一定会办公交卡,过闸比你快,每月消费额度达到一定限额会打折,换乘公交有优惠。
游客肯定搞不懂,也不想搞懂“metro大都会”的,地铁一日票好像更适合他们。
结语:
至少目前看来,不考虑现有的补贴。我认为公交卡是胜过“metro大都会”的,无论是从便捷性还是经济性。
本次分析还未涉及到其他的产品功能的设计,和相关的页面交互。等到用户稳定,经过迭代的几个版本后,再进行一次分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