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4年,汉武大帝刘彻修造建章宫。四年后,宫中最为壮观的神明台建成,台高50丈,铜铸仙人手托的玉盘直径为27丈,内有巨型玉杯,以承接云表之清露,此盘唤作承露盘。仙盘秋露,天赐玉液,以玉屑和食,汉武帝未能长生不老。倒是唐代有一位皇帝的宠妃喜爱百花之露,她于秋日之晨吮之吸之,止渴解醒养颜,让皇帝清晨一睁眼就看到,回眸一笑百媚生。这个宠妃叫杨玉环。
杨贵妃所服秋露即为白露,其凝如脂,美如治,世人尊之为天酒神浆。白露为何物?徐敞《白露为霜》:“入夜飞清景,凌晨积素光。”水汽的翅膀在夜里飞,飞往草尖,飞往花瓣,飞往庭院的玉阶,秋夜凉啊,它们遇冷凝成细小的水滴,白莹莹亮晶晶,美其为白露。
露凝而白,是自然的奇观,也是节气的征象。白露降,天气转凉,时维八月,名之白露节。
白露,好动人的一个名字。当“白露”二字经过我们的唇齿时,我们总是双唇轻启,然后舌尖抵住上齿跟,这样的发音更像是把“白露”留在我们的舌床上,冰凉清爽之味随即四散溢开,灰暗的目光顿时变得明亮,“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王勃《杂曲歌辞·秋夜长》)。
古文人以月光为凉衫,视白露为灵魂,“兼蔑苍苍,白露为霜”(《诗经·兼霞;),“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汉明”(陈与义《秋夜》),吟咏白露,歌颂原初的风光,自诗经时代,白露就是这世界神的一滴,接近美好的天堂。“白露到,摘花椒”,“白露打枣,秋分卸梨”,“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流传民间的农谚表达着人们对于白露节的理解:只有和自然的节奏同步,我们才能经历生活的最美味。
白露甘平无毒,久服不饥,屈原朝饮木兰坠露之行为被后人竞相效仿,采露而饮成为人间雅事。唐朝大医陈藏器主张身体的器皿多盛放一些白露:“百草头上秋露,未烯时收取,愈百疾,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肥肉悦泽。”白露节,天降灵水,滋养文人雅士的心田,也形成一个节气独特的审美追求。白露补露,这样一种节气食俗,把玉露甘露瑞露给放大了,一切透明纯净之水皆为饮食之需。白露以它的晶莹剔透唤起我们对自然之色自然之味的热爱与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