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主要是分析书单这个功能点,但内核是展现了如何去做PUGC用户激励、内容展现排序、降低用户内容筛选成本三大块的思路,希望能给你一点帮助。
歌单已经成为听歌类产品的标配,阅读类产品上是不是也可以有个书单功能呢?如果应该有,那书单功能该怎么做?笔者今天就以起点读书的书单功能为例,分析阅读类产品的“书单”应该怎么做。
一、书单创建与分发
在最开始,我们需要明确的书单这种功能的本质是什么,以及这个功能到底应该是定位于给书单的制作者用的,还是分享出去给别人用的——不同的场景下,满足的是不同的需求,自然产品和功能设计的思路会不同。
书单的本质就是带有一定特征的书的聚合,这些特征是由书单的内容(书单的名字、书单的介绍和书单内每本书的介绍等)和书单创建者所组成的——比方说“贾跃亭开给创业者的10本书”,这个书单一看就透着套现的香气。
换个说法,书单就是有特征的书架——书的聚合这个功能点已经被书架实现了,对于平台来说,书单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书单的“消费用户”更好地寻找到书,而不是像歌单一样自己用来听歌。对于用户来说,建立书单的操作成本太高,单纯给自己用收益太低——因为书单的“特征”对创建者并无意义,成本收益无法匹配(而歌单是可以匹配场景一首首听下去的)。因此必须要让书单分享出去,获得分享的“收益”。
因此无论是从平台还是用户的角度来说,书单都必须得分发出去——分发,也就是让书单被大众看到,甚至比创建这个环节更重要。目前有书单功能的阅读产品不多,笔者发现微信读书、掌阅、起点读书和咪咕阅读。微信读书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平台,书单的分发是基于社交关系,好坏暂且不表,我们来看作为开放平台的咪咕阅读、起点读书和掌阅。
二、书单功能通览
掌阅和咪咕阅读都允许用户无门槛建立书单。但掌阅用户创建书单的入口极少——只有进入一本书的详情页,才能创建书单,用户建立的书单,也只能在书籍的详情页得到曝光,分发的渠道单一。
咪咕阅读创建书单的入口更多,可以通过“个人主页”、主tap“推荐”进入的“书单”界面、以及书籍详情页的 “包含这本书的热门书单”等入口创建。但是咪咕阅读跟掌阅一样,没有去很好地分发用户的书单:咪咕阅读倒是有单独的“书单”的入口,在“书单”这个界面也有顶部banner编辑推荐、“更多推荐书单”、“精品书单”、“更多精品书单”、“主编力荐”、“推荐名家书单”等多个分发的渠道,然而实际上,只有“更多推荐书单”这个分发渠道才能看到用户建的书单,其他渠道都是官方建立的书单。
(PS:9月都过去了,主编力荐还停留在8月)
换句话说,咪咕阅读在书单创建上是UGC,在分发上则主要是OGC的做法。
起点读书在书单创建上则完全不同:在产品侧只允许VIP用户创建书单,同时在运营侧每月会有一次全民书单的活动,允许普通用户建立书单,这些拥有书单的人被称为单主。
在书单的分发上,起点读书除了在书籍详情页露出相关书单之外,还在“发现”的主tap有单独的“书单”的入口,在书架页也有进入“书单”界面的入口。在书单界面,用户创建的质量过关的书单,经过运营人员的审核,将被分发在书单界面内。书单广场内部,则有排行榜、趋势榜、分类和标签等多个分发的渠道和方式。(这个在下文中详细阐述)
对比可以发现,这三个平台中,起点读书书单入口最多,最重视书单的分发,用户的书单得到的曝光最多。
在上文已经说过了,必须要在让用户付出创建书单成本的同时收获反馈,在不直接给钱的情况下只有分发出去,这个功能才有意义。所以在三家开放平台中,起点读书的思路和做法是相对最正确的,掌阅和咪咕在书单分发上的“扭扭捏捏”也造就了数据上的差异:
(左为起点读书,右为咪咕阅读)
笔者选取了起点读书关注趋势榜(一周内上升较多的书单榜单)的第一名和咪咕阅读中的七日最热的书单,关注数的差距一目了然。因为不重视用户书单的分发,创建者难以得到反馈(他人的关注赞赏),便不会重视创建和维护书单,书单的质量便不会好,质量不好,消费书单的用户又不会收藏关注,陷入恶性循环。
可以看这张图就更清楚一点了:
同时在笔者看来,也是起点读书在书单上投入了最多的精力,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起点读书的书单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三、起点读书书单的产品和运营
上文已经阐明了书单这种功能,最主要的应用场景是帮助书单的“消费者”更好地去找书:
书单的本质就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书的聚合推荐,它可以为用户展现某些“分区”所不能展现的书的特质(比如非小白、虐主等);
同时书单是经过“其他人挑选过”的,能帮助节省寻找的成本,减少犯错的几率;
书单这种聚合的模式也提高了容错率——书单里一本书不好看其他书可能好看,不至于让读者直接否定某个“特质”;
同时对于平台来说,这样一种PUGC的生产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平台生产内容的压力,以一种较低成本的方式为用户筛选内容。
然而仅仅靠着书单的“天然优势”是不够的。书单这个功能点,在笔者看来,实际上介于工具和内容属性之间,它需要在满足书单“消费者”和“创建者”两方的需求,平台放在产品和运营侧下更多功夫去实现两方的良性循环,我们接下来就从书单的“创建”、“展现”和“分发”三个环节去看起点读书是怎么做的。
1. 书单的创建
上文已经说过了,起点读书对于用户创建书单是有身份上(VIP)的要求的。因为重视书单的分发,必须保证被曝光的书单的质量,因此目前起点读书是采用的运营人员审核的机制(不过关的书单不会被分发),允许全量用户无限制创建书单对于运营侧压力太大,对于非VIP用户创建书单的需求,则通过“全民书单”这样的活动集中性的满足。
同时VIP用户创建书单,本身能更大概率地保证书单的质量,也能提高其他用户对于书单质量的信任,进而促进其消费书单。
2. 书单的展现
起点读书的书单详情页看起来很杂,包括了很多东西,其中书单的介绍,每本书的介绍自然不用多说,关注数、评论这些东西也是常用提供给双方互动、给予单主精神反馈、减少读者筛选成本的手段,就不再多提,重点讲一下起点书单几个创新的东西:献花、标签、喜欢和拍砖。
(1)献花
不同于关注,献花是需要用户付出一定的金钱成本的,一定程度上属于“无用之举”,但目前各大直播平台的“大火箭”已经证明了用户对于优质的内容一定程度上是有打赏的意愿的。同时,这种比关注需要付出更多成本的献花行为,也进一步反映了书单质量,帮助其他读者减少筛选的成本。运营侧也有每月进行的书单献花的活动,通过献花抽奖等活动来培养用户的习惯。
献花也让单主们得到更有激励性的反馈,不少单主已经将献花作为一个重要指标,鼓励书单的关注者们去献花。读者们的献花行为可以有效影响到单主们,激励他们不断地去维护和更新书单,进而提升书单的质量。
(2)荣誉标签
通过对书单创建时间、单主资历等多个硬性和软性的标准,平台为书单赋予荣誉标签。这种荣誉标签,一方面通过官方手段给予单主认证性的激励,另一方面也为书单的质量背书,减少筛选其质量的成本。
(3)分类和流派标签
这是系统根据书单内的书籍自动打上的标签,让用户看标签就可以识别书单内容与口味是否匹配,从喜好的角度减少筛选成本,同时点击这些标签还可以在书单内进一步筛选相关的书籍,将其易用性做到极致。
(4)喜欢和拍砖
这是起点新版客户端上线的功能。在此前,无论是关注、献花,还是排行榜中的显示(书单分法),都是对书单整体质量的一个评定和显现,而喜欢和拍砖是针对书单内的单本书的。
上文已经说了,书单这种聚合式的推荐,提升了容错率,但是也增大了读者筛选每本书的成本(存在不错的单主打广告和失手的情况),而喜欢和拍砖功能的加入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也提供了读者给单主反馈的一个新的渠道,单主可以根据喜欢和拍砖数增添书单内的书——这样一种更细化的反馈机制,可以让单主更精细化地维护自己的书单,从而使UGC更好地发展。
3. 书单的分发
起点读书的分发,分为两块,一块是每本书详情页的书单收录,另一块是独立书单入口里的分发。
书籍详情页收录书单的展现,掌阅、咪咕阅读也都有,而起点读书展现了一条不一样的思路——没有去着重去展示“书单”,而是重点展示这本书在书单中的“推荐语”,或者说书评,在详情页露出了收录这本书的书单的关注前三名。
露出书单中的相关评论,比露出相关的书单,与用户打开书籍详情页时的场景更加强相关;同时目前起点书评区质量较低,而露出的书单的相关推荐语从书评的角度而言更大可能会质量更高。
书单独立入口里,书单有这几个分法的渠道:书单广场、全部(排行榜)、趋势、标签、以及运营人员筛选的展示,其中书单广场是二级界面,其他都是三级界面,我们一一来看。
(1)书单广场
这个界面内书单的排序方式单纯根据更新——最近更新的书单就会展现在顶部,这是平台鼓励单主们不断维护和更新书单的举措。
(2)排行榜
强调头部书单——头部书单质量不会差,降低了用户筛选成本。且用户会有从众心理吗,头部内容会天然具有“信任”——排行榜是个强需求,同时排行榜内还可以利用标签进行“筛选”。
(3)趋势榜
做UGC不能仅仅曝光头部内容,这样长久以来会让大V固化,内容生产停滞,因此要给予中部的内容更多曝光,趋势榜就是根据一周内上升(献花、关注等)数进行排序,使优质的中部内容得以露出。
(4)标签
平台目前的标签有三类,荣誉、分类和流派。在“书单展现”那部分已经提过了其减少用户筛选成本的作用,不再赘述。
(5)人工筛选
在运营侧,起点读书还不时利用banner位精选书单展示,如“真的好书单”,利用人工的力量照亮可能被榜单遗忘的狭小角落。官方推荐(运营)这一手段,一方面可以给予单主们极强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是树立了一个内容标杆,告诉其他单主:“这样的内容是我们起点喜欢的”,从而规范平台的内容生产。
4. 小结
UGC、尤其是PUGC,特别讲究内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平衡。我们可以看出来起点读书做书单的思路,就是不断多元化和细化读者和单主之间的互动,或者说反馈的方式(献花、拍砖等),利用用户自身的力量去塑造内容的排序,进而降低内容消费者的筛选成本,也促使生产者根据反馈去优化内容(这与知乎的做法不谋而合)。在此之外,还辅以其他一些运营手段,不断地去给予生产者们以激励,进而实现一个良性循环。
四、如果我是PM和运营
目前起点读书的书单在我看来已经做的很好了,可能在满足读者找书的需求上做的有些不够:书单从根本上讲是一个帮读者找书的工具,要通过书单找到书的话,对于书单的要求就是“又匹配又好”,在“质量”和“口味”上要取得平衡,目前书单的分法和展现机制更多地倾向于去保证“好”,在质量这一块切实地降低了用户的筛选成本,然而对于“匹配”这块的工作做得相对少一点。
同时笔者通过观察评论区发现,很多作者希望加入曝光大的书单中,为自己带来流量,也有些单主为了一些利益做了水军——起点读书毕竟根本上是一个链接读者和作者的平台,目前书单的生产仅匹配了读者这一侧,对于作者的曝光需求可能没有得到很好满足。
在此基础上,不考虑资源投入,斗胆提出几点建议:
(1)精准化推荐
目前书单广场的排序机制单纯根据更新来,可以考虑朝着个性化推荐的方向走。当下起点读书已经有每日导读基于口味的推荐,书单的推荐兴许可以走另外一条基于同类人群的推荐。
(2)强化对于单主口味的展示
上文已经说过,书单是经过“其他人挑选过”的,能帮助节省寻找的成本。目前起点读书通过荣誉标签和粉丝值等机制,可以向读者展示单主的“资历有多老”,为其质量背书,却没有向读者展示单主“口味有多像”,因此可以在书单详情页更多地展示单主的口味,提供给读者一个筛选的纬度。
(3)在分区之外增加更多“匹配性”筛选
分区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为读者筛选口味的方法,不过书单本来应该走出分区之外的另一条筛选的路子,流派是个好方法,不过要注意根据书单广场的内容,不断更新流派,比如说“幼苗”、“成神”等,同时可以尝试让读者自己加TAG,类似于B站视频(不过这个还得增加新的筛选机制)。
(4)在榜单中更突出个人特质
目前已经可以看到单主对于书单内书的粉丝值,不过是通过学徒、盟主这样的标签来显示的,一方面不够量化,另一方面仅仅在“展现”这个环节,可以将个人特质更多地放在“分发中”——在排行榜和趋势榜中增添粉丝值(书单单主对于自己书单内的书的熟悉程度)和“书虫值”(单主在平台的资历,阅读记录等)的纬度考量。
(5)在运营测注意引导单主建立书单的时候注意大带小
头部书籍已经在精选页的排行榜、分类排行等位置有了很大曝光,大神更是自带流量,中部和幼苗书籍相对缺乏曝光,书单就成为他们所渴求的曝光渠道,可以引导单主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用“以大带小”的思路去组织书单。
(6)给予献花反馈
献花有效地反映了书单质量和给予单主激励,然而却没有给予“献花”者反馈——直播平台上有打赏排行榜,在起点上打赏作者也有类似的反馈,同时打赏到一定程度还可以得到月票,而献花仅仅得到了书单数字上的增长,今后可以给予献花的用户更多的激励,包括荣誉称号、排行榜等。
(7)加大“喜欢”和“拍砖”的权重
目前“喜欢”、“拍砖”仅停留在“展示”层,可考虑将这两者结合的权重,纳入书单分发的考虑纬度里(如排行榜的露出等),让读者对书单质量的评定与书单排序更加强相关,进而激励到单主们去维护自己的内容。
五、最后
书单是一个介于工具和内容之间的功能点,自诞生起就链接了“生产者/维护者”和“消费者/使用者”两端的需求方,最核心也就是要做好“生产者激励”和“提高易用性(筛选成本和质量)促进消费”两个工作,当然这两个工作也有一部分重合——内容消费本身就会给到精神激励。
起点读书目前对于书单的设计,已经将这个功能点的“工具”属性发挥到了极致,但是在写内容排序的部分我不由得就想到了知乎,也许书单也可以逐渐脱离单纯的工具属性,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基于书的特质的feed流产品,给予用户在书之外的内容消费。这也未尝不可,毕竟只搞影评的公众号都赚了不少钱。
再一个,书单的单主个人特质是被突出的,书单也是单主与读者们交流的地方——书单的内容先天性地就为交流互动提供了话题和场景,进一步优化讨论区,发展成一个兴趣社区也可以尝试?
不过这两条“坑”都很深,就属于闭着眼做做梦的想法了。
作为一个产品小白,在写这篇东西的时候,逐渐是得到了书单之外的东西——从人家做书单的思路学到了更多做用户激励和内容排序的方法,提出的建议也是沿着这个思路的。作为初级产品经理,还是应该多关注点具体功能点,少关注点所谓的大趋势和潮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