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微信读书:Android端产品体验报告

微信读书刚推出第一版,本文只针对App本身的用户体验进行思考,并尝试从一个用户的角度,从前台到后台逆向地去斟酌这个产品的意义。

一、概览:

体验产品:微信读书

软件版本:1.0.0

设备型号:魅族 m1 note

操作系统:Android 4.4.4

体验时间:2015-9-23

二、产品介绍

微信读书于2015-8-27上线,目前微信读书提供了社交阅读、书城三大部分的功能。

社交方面,微信读书所发生的一切社交行为都基于微信朋友圈子。

阅读方面,常见的阅读功能都有,基本能够满足移动阅读的需求。

在书城方面,其内容由阅文集团支持.

官方宣传语为:微信读书——让阅读不再孤单。

精心打磨的阅读体验。支持EPUB和TXT格式,随心个性化专属阅读风格。精心打磨,只为给你极致体验;

和好友发现优质好书。书海茫茫,不妨让微信好友来帮你完成筛选,发现下一本适合你的好书;

和好友交流阅读感想。在阅读中与好友的想法邂逅,跟好友交流你的阅读感想,碰撞出更多火花;

和好友比拼读书排行。严肃的阅读游戏,在于度中不仅收获知识,更收获与好友比拼的成就感。

可见,微信读书在表面上至少希望能从以下四点帮助到用户:

好的阅读体验;

激活微信朋友发现好书并一起读书,形成线上的读书沙龙;

阅读过程中与微信朋友间的交流;

因相互激励而多阅读

三、产品界面、功能体验

微信读书Dock栏由发现、书架、想法、我组成,加上延伸的书城和阅读界面,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书城平台、两大核心功能——社交阅读

主界面

主界面布局:

熟悉的微信风格,只是把绿色换成蓝色,扁平,全局使用镂空icon,更朴实,单从视觉设计上就能烘托出阅读所要求的严肃安静氛围。微信风格也让用户教育、引导成本很低,产品的指引逻辑也很直接,姑且可以这样认为其暗含的一个初体验逻辑:首先你要有本书,去找书-体验书城-体验阅读-体验社交-我。而实际上,微信读书也确实没有任何形式的“新手指引”。

整个产品的功能设置得非常简洁:

发现。提供系统主动发布的全局引导信息,包括书城入口、阅读排名情况、圈子中的在读动态;

书架。提供阅读入口、书城入口、私密阅读开关;

想法。是类似朋友圈的时间线;

我。提供账户情况、排行榜入口、本人动态、全局设置入口。

书城和书

书城

书城和阅读是和众多竞品有直接干系的两个板块,资源的深度直接关系到是否能获取目前移动阅读领域最广大的用户。微信读书的书城主推出版图书(分类的最后一类才是网文,藏得很深,有海量42万多册,并且支持自动订阅),其简单如斯,甚至我第一感觉是认为微信读书似乎就没打算把它搞成一个书店,而是一个更单纯的偏图书馆向的书库。

去书店是倾向于这样:咦,这本新书不错,买了——书店主动的营销手段促成用户购买行为,用户在尝鲜体验后转化,偏商业买卖场景。

去图书馆倾向于这样:呃,我找某本书来看看——用户已有目标,图书馆被动地去接受检索借出,理所当然包罗万象,偏阅读体验场景。

所以与其说是书城,不如说是书库,用户来找书,拿了(购买)就走——运营上的主动营销如特价、好评、榜单等都没有。而独家首发、热门推荐、新书抢鲜,三个主题,就从标题上看再到每天的刷新,主题区别度其实不是很大,感觉,有点无趣啊。

综上,这个书城就有逛图书馆的感觉,而搜索对应的书籍资源(就笔者抽样搜索来看,这里不展开)有待增加,阅文集团提供的出版图书资源的深度和竞品如ireader、Kindle、豆瓣阅读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书籍详情页

在书城、发现面板、想法面板点击书本都可以进入到书籍详情页,依然是没有任何营销的痕迹。提供了书籍的属性——书名、封面、作者、价格、简介、目录,提供了几项主动功能——分享-赠送、收藏、推荐、购买、试读、加入书架、查看好友对本书的动态。整体风格与设计非常舒适,干净的界面,无干扰信息。

这里有一个很有味道的设计:将价格与购买整合到一个按钮中,用户只看到价格,但是和试读与加入书架一样风格的按钮设计,自然而然产生共鸣,暗示了“¥4.99”这个按钮即是购买按钮——而将价格单独列出来,再设置一个“购买”按钮,是竞品们的标配。

付款的弹窗很精美,类信笺的文艺感冲淡了付款的铜臭味。很漂亮简约的设计细节。

微信读书的支付走的也是充值路线,以6元为基数设计了6个档位,和竞品区别不大。

建议:

如果书的资源不够,是否可以导入更广泛的出版物信息,买不到,但至少在这里找得到这个信息,加个“想读”按钮,起码也有个念想,得到数据的也能支持版权上的运营决策。

书的价格,从目前的市场来看,实在是,贵了。

书城风格还是有点简陋:

希望以后能定期推出一些主题推荐活动,指向性会强一些。如“鲁迅的冷眼”(鲁迅作品推荐)“阅读的理想国”(广西师大出版社理想国主题书籍推荐)“微信读书教你10秒钟看透一个人”(实用心理学书籍推荐)等等。

最好能有一个针对读书圈里大家的搜索大数据或者针对自己的搜索浏览定制推荐的栏目,帮助用户找到喜欢的书籍。

试读结束后会出现下图:

“未完待续”有种在追网络小说的感觉,而且“续”也不会是主动的,而是要通过购买才能续上,所以建议改成“试读结束”。

购买和充值的弹框,是否可以运用同一个风格的弹框?

希望能够在先充值再付款之外再开打通微信支付直接快捷支付(如支付宝的快捷支付,小额则甚至不需要输入密码,当然安全问题是需要考量的),刷卡总比付现金爽快。

阅读

书架板块视觉上非常简单:白底书架,一版面横竖三本,整页式设计下拉可直接到底无刷新, TitleBar右边和书架末有添加按钮,为书城入口。书的排列顺序按激活先后排列,最近加入或阅读的书排在前边。

书架板块提供三个核心功能:选本书来看、添加书籍(转到书城)、长按批量编辑(实际就是批量地设置私密阅读或删除书籍)。

阅读板块为纯icon显示——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点进去看就懂了——是这个思路么?总之风格是干净的。阅读页面纯净,左上章节,右下页码,点击中间区域呼出功能栏(仍然没有新手指引,纯经验乱点…)。整体阅读界面功能如下:

长按选中文本弹出可操作项:复制、划线、写想法、分享;

下拉标记书签;

呼出功能栏后——

悬浮在右下角文字上方的“写想法”按钮(主动提示);

上方全局功能栏提供返回、购买(如已购买则无)、动态、私密阅读(如已设置则无)及更多下拉菜单;

下方是基础阅读环境设置功能栏,这里做了个简单而恰当的分类:目录-书签-划线、页面跳跃、页面亮度-四种背景、七档字号-三种字体。并且不另作弹窗,直接切换面板,一次呼出就可以解决所有设置。如下图友商的阅读设置则需切换弹窗,多次交互,也是大多友商的典型:

页面跳跃的交互很赞,长按不动会出现刻度——滑动跳跃速度降低,可以一页页翻;而在跳页的同时,也保留了原点,可以随时准确点击回到开始跳页的地方。

私密阅读,一个看似特有的功能,是一个平衡社交阅读的而必须的功能。其一旦针对书籍开启,则用户针对该书的任何动作将不会对外开放。即,你不社交,依然可以将之作为一般的移动阅读App使用。多数竞品们本身的阅读模式就是私密阅读,因参与书评才以虚拟身份“开放”;而由于微信读书的社交定位,默认的模式是真实身份的“开放阅读”,用户可选择为私密阅读躲避社交。有意还是无意,这个具有界限意义的功能也还是没有被微信读书主动介绍到。

建议:

可以多一个导出笔记(想法)功能——笔记自己保留,也可以作为社交分享。

既然都私密了,能否选择性私密?我不想让女神看到我在看女尊但是想和基友讨论讨论。

让书城也参与社交

朋友针对一本书的动态在进入书籍详情页才能见到,是否可以在书城的封面就可以用小红点标记在书本右上角,这样书城也能参与到社交中,体验逻辑就由“这本书好像不错,进去看看,哎呀,有朋友在看耶!”转变成“咦这本书竟然有朋友在看耶,我得了解一下”。茫茫书海,或许这样可以帮助朋友们更快建立联系。

仅将私密阅读开放到书城——用私密阅读的icon标记出有朋友在私密阅读这本书,但不给出是谁在看。可以认为是一种破冰行动,如果这本书你也感兴趣去读,而你的主动分享就有机会钓出埋头看这本书的朋友,也是一种打开社交局面的方式吧。

社交

发现和想法联合展示了微信读书的社交内容。总的来说,微信读书的社交形式是看书,针对看的内容发个“书友圈”;而微信读书的主动社交引导主要是两大块,即发现面板的好友在读和排行榜。

发现面板,每一本书和事件都有独立的卡片式分面,笔者目前只体验到三种卡片,一个是最初的发现更多的书(永远在最右)、朋友及自己在读情况(必须是是在书架的书)、每周读书排行榜。按出现时间依次由右向左排列,左划到底刷新。

想法则是即时刷新自己和微信读书圈的动态时间线。作为一个信息池,可以见到的动态都围绕着一本书籍,无拍照,无纯文字。任何点赞和评论后台会直接向好友推送,而接收到新的想法,则在想法图标出现小红点的提示。

全局任何朋友头像,点进去都可见到朋友的主页,包括他的书架、他的推荐、他的想法,如下图。

赠送功能。在书籍详情页和阅读界面都可以在分享按钮下找到赠送书籍的入口。是对购书需求的进一步挖掘,也是个能促进社交关系的功能。

排行榜充分利用了同辈压力(peer pressure),在微信读书中的双赢价值是巨大的:大家津津乐道——谈资/知名度;乐此不疲地打榜——相互鼓励/黏性;攀比带来的满足感(虚荣)——多读/多卖。就算大家的距离没实质性拉近,刷刷存在感也算是社交成果之一。对于以阅读时间这个指标而设置排行榜,笔者想到了台湾奥美曾为天下文化做了一个鼓励人们开卷的长文案——《我害怕阅读的人》。在倡导全民阅读的时代,只要微信读书敢在这样的一个方向有些许的担当,即便卖卖书,也是有利大家的。

建议:

为何在发现里边会出现自己的在读动态?我要告诉自己我今天看了总裁明天看了女尊么?或者说是这样一个逻辑——大家的动态都共享在读书圈上,相互是朋友就能各自看到,所以也包括自己。但是,话说回来,就不能把自己过滤掉么?

要不要试试摇一摇?看看有哪个陌生人正在读这本书。不过似乎不太符合产品本身的熟人社交规则。

一些疑惑:先看图(在iPad mini 3上也有此问题):

首先,上图是在发现面板或书本详情页查看好友动态时的弹出页面,能看到好友想法和读书进度,但是封面呢?!直接遮了2/3,下拉也不行,还是会弹回去,有颜不如有想法?也许下图格局好点:

其次,此时的交互是:

点赞红心亮,很顺;

评论好友想法则在当页直接弹出输入框,方便;

写想法、@好友则弹出了新的页面,为何?

针对(3),可能弹框更好(iPad端的是弹框),多一页不如少一页。

四、对市场的思考

想找竞品来谈谈的,但微信读书的切入点和现存的移动阅读App们有很大的区别:它不是单纯围绕阅读需求精雕细琢,而是将现有社交圈二次挖掘,与阅读相互影响,从而取得价值。另外,不能导入本地图书(拒绝盗版)和较高的定价(规范电子书的价值认定),也是其他App轻易不敢同时尝试的领域。所以下面仅作总结性的一些思考。

全局的下一步改进建议:首要完善书库,然后主动的用户行为引导。

社交

是在阅读社交上,大家都还是尝试得灰头土脸,基本还是在构建社区上,基于网友身份,用户间的社交关系不强。但是微信读书的切入点是社交,基于现有微信熟人关系的在读书这个事情上的再次挖掘,倡导大家都分享分享自己读了什么书,看看朋友们在读什么书,合适就讨论讨论——直接在现有的亲密度上有了更深层的交流。

如果单说阅读,竞品就很多,甚至硬件都能作数,但如果社交从熟人圈里展开,那还是前无古人——上来就能聊,不带寒暄的,在社交上领先了一步。在社交层面,可能竞品就是自己了。

另外,虽然有官方的宣传语引导,但是用户不一定看得到,对如何用好这个App、留住更广大的用户,则还需要一些更明显的引导。此外,用户初期读书圈的建设,也需要一些帮助。

阅读

移动阅读App在阅读体验上的雕琢已是老生常谈,各有些细节上的差异化。目前微信读书给出的阅读功能上甚至可以说是简单的,但是使用起来体验竟然还是达标(可能笔者要求不高),初次登场的表现已经足够。对轻社交的用户,也已安排好了平衡点(私密阅读),单作一款纯阅读App也是可以的。

从整个App的风格设计上看,是要走严肃路线,而目前阅文集团的资源在原创上优势很明显,在出版物上还不够,不过版权的问题似乎有钱就好解决——无论如何,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用户获得书(能买到)、获知书(没资源,但是有信息)。

用户

微信读书没有很主动明确地表态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产品,也缺乏主动的用户运营活动,用起来还是很迷茫的,一般的用户很难找到一个舒适的态度切入这款App。

微信读书的这种模式还是比较前卫,需要等待市场的考验。也许它要抓住的并不是当下移动阅读的用户,而是新的、潜在的用户群——沉得下心读书的人,自然有他的一套阅读习惯,如果他愿意与朋友分享分享,刚好这里有个平台;沉不下心读书的人看到热心的分享、排行,哪怕是为了博眼球而进行一些阅读,也能给自己造成积极的影响。

 

开个脑洞,某一天你发现,你看的书原来她也在看,你是否会漫不经心地在某一个想法里偷偷写上一个“藤井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Android  Android词条  体验  体验词条  报告  报告词条  读书  读书词条  产品  产品词条  
评测

 “毒舌电影”的前世今生

写这篇文章的动机一方面源于我个人对影视行业的期待和好奇,另一方面是由于自己最近想写一篇关于“毒舌电影”小程序和APP的产品分析报告,就先对这个自媒体起家,强生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