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首发于头条号【影像派】。
前言
在照片的众多通病之中,「主体不突出」可能是最突出的一个。你可能听过或学过不少摄影构图技巧,号称是「专治主体不突出」的偏方,但往往治标不治本。况各种构图术层出不穷,你很快就会忘记。
究其根源,皆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你知道根据某种构图法需将主体摆在那个位置,但你并不知道那个「点」对主体意味着什么,对观者视觉又有什么作用。
知道运用何种构图法只是「术」,而懂得为何而用则是「道」。我们唯有深入到构图法的背后,去探究图像中各种「点」的属性,才能更好地启发我们,将摄影的学习提升至「道」的认知层面,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一、构图中的「点」
摄影构图理论中所谓的「点」,并非特指几何图形中的「圆点」,而是一种泛指某种图像元素的抽象概念,它可以是图像中任意形状、任意位置的区域。
我们拍摄照片,目的是为了通过影像中的主体传达某种客观的信息或主观的信号:或展示秀美河山,或记录生活百态;或表达喜怒哀乐,或寄寓悲欢离合。
若不了解「点」的各种视觉特征,我们便无法在构图时熟练地加以运用;若不掌握「点」的固有属性和章法,我们拍摄的照片便会陷入混乱无序,观之如一盘散沙,主体无从凸显,其表达的主题也会因此变得模糊不清、暧昧不定。由于无法理解或明确接收作者所传递的信息,观赏者对照片的兴致便会锐减,甚至产生负面情绪,认为照片「很糟糕」。
因此,明白图像中的这些「点」是何物、置何处、有何用,直接反映了你对摄影构图技法的领悟程度,也将直接影响主体能否对图像构成主宰以及一幅摄影作品的成败。
下面,我们将从「点在图像中所处位置」和「对视觉产生的作用」两个维度出发,详解每一种图像点与主体、照片、观者等之间的关系。
二、位置相关
根据主体在画面中所处的位置,「点」主要可以分为中心点、三分点和黄金分割点三类。
2.1 中心点
中心点是指主体位于图像中心位置的点。这个点在视觉上给人以平稳、调谐之感。并非所有主体都适合置于中心点,一般以具有中轴对称、比例均衡等特征为宜。如图2-1所示:
图2-1
但中心点的劣势也很明显:容易形成呆板、无趣的视觉印象,若主体处理不恰当,还容易造成画面失衡、重心不稳的现象。需谨慎对待。
2.2 三分点
将一幅图像分别在横向和纵向三等分,其中形成的4个交叉点即为「三分点」,如图2-2所示:
图2-2
人们在观看图像时具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阅读习惯,因此,在选择三分点作为主体位置时,可参考以下原则:
主体的位置不宜贪多,4个三分点择一即可;
当主体有向右延伸的趋势时,宜选A点或C点,保留右侧空间,反之则选B或D;
当主体有上升态势时,宜选C点或B点,反之则选A或D;
这类将主体置于三分点的构图技巧,便是大家所熟知的「三分法构图」,又称为「九宫格构图」或「井字型构图」,如今很多手机和相机都有自带此类辅助线。
如图2-3,垂钓者(主体)处于三分点处。
图2-3
将主体置于三分点具有以下优势:
三分点居于图像中间与边缘之间,避免了视觉上的呆板与极端;
当主体位于三分点上时,视觉上会令观者更加舒服、自然;
4个三分点均是视觉上的「兴趣点」,构图时应懂得取舍,择其一即可,忌「面面俱到」,以免分散观者注意力。
2.3黄金分割点
「黄金分割点」是数学上的一个概念。如图2-4所示:
图2-4
若a和b满足以下关系:
(a+b)/b=a/b=1.618...(a>b>0)
则B点为线段AC的黄金分割点。此比例是已被数学证明了的、公认最完美、最和谐的比例。
若对矩形的两边不断作黄金分割,经过分割点所作的圆弧便连成了一条螺旋状的曲线,此即为「黄金螺旋」(如图2-5所示),其旋转的中心所在位置X即为该矩形的「黄金分割点」。将主体置于该点,视觉上更具美感。它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美术、雕塑、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等艺术创作领域。
图2-5
我们可以比较它与三分点的位置关系,如图2-6所示:
图2-6
由上图可见,黄金分割点位于三分点附近、略偏向两侧的区域。因此,我们在取景构图时,可借助九宫格辅助线大致找到黄金分割点的位置。如图2-7,行人处于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位置:
图2-7
随着手机摄影的兴起,如今有一些国外专业摄影类App直接提供了「黄金螺旋线」作为可选辅助线,此举无疑大大提升了我们构图时的便利性与准确性。
三、视觉相关
说完了与位置相关的点,我们再来讲讲图像中与视觉相关的点。
我们拍摄照片,目的是通过主体承载一些主观、客观的信息。我们对自己所拍摄的照片往往抱有一种心理预期:希望观赏者的注意力能够最大程度地聚焦于图像中的主体,视线能够更长时间地停留在照片上,任何一种因视线分散而造成主体地位被削弱的现象,都并非我们所乐见的。
这样的预期无疑有些过于理想化,但它依然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因此,图像中的每一个「点」都有责任、有义务地为主题的最佳呈现而服务。
根据点对观者视觉影响能力的不同,我们将其分为抢眼点、视觉锚点和干扰点等三类。
3.1 抢眼点
在图像中,只要某个点具备吸引观赏者视线的潜力,我们都可以称之为「抢眼点」。它或有鲜艳的色彩,或有夸张的线条,或有硕大的尺寸,或有明亮的光线。
根据视觉色彩理论,暖色调的光波比冷色调要长,故在视觉上更突出、更抢眼。如图3-1,当我们初次观看这幅照片时,我们的视线首先会被红橙色的花朵所吸引,然后我们才会去看旁边的花蕾、花枝、背景等。毫无疑问,花朵是此图的抢眼点。
图3-1
当图像中的元素较多时,潜在的抢眼点可能不止一个。
如图3-2:
图3-2
红色木棉花固然是整张照片中最抢眼的地方,但以下区域亦具备吸引观者视线的能力:紧挨着木棉花的大花蕾,密集紧凑的叶子,在白色背景中对比强烈的灰色树枝等,这些都属于抢眼点。
3.2 视觉锚点
所谓「视觉锚点」,是指具有「锚定观者视线」能力的点。它和抢眼点有相似之处,但略有区别:
抢眼点描述的是吸引观者视线的潜力,视觉锚点则强调锚定观者视线并形成视觉滞留的能力,即是视线最终停留的地方。锚点一定是抢眼点,但抢眼点却未必是锚点。
视觉锚点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处于焦平面上,焦点清晰,锐度高;
在图像中的占比重,外形突出;
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较高;
有丰富的纹理和细节;
具有动感;
与前景和背景的对比强烈、明显;
具备以上特征的其中之一,均有可能成为图像的视觉锚点。
如图3-3,同是一棵树上的黄色的花,相比于图像上方的那朵,下方这一朵的外形更突出,拥有明亮、鲜艳色彩的区域更多,得益于处于焦平面内,其细节也更丰富。多方面的优势令它更有能力留住观赏者的视线,成为视觉锚点。
图3-3
当我们观看这幅照片时,我们的视线停留路径大致是这样的(如图3-4所示):
图3-4
由于大面积的鲜艳色块可以反射更多波长较长的光线,因此更吸引人的眼球,故视线首先落在A点上; 随后跳跃至B点,再扫视C处的细节,最后,视线会返回并停留在A处。此图中,A、B、C均为抢眼点,但A同时还是视觉锚点。C点的树枝虽色彩平淡,但因处于受光面,与深色背景形成鲜明对比,加之处于焦平面内,尚有几分细节,因此亦具有吸引观者视线的能力。
3.3 干扰点
对凸显主体和表现主题起到消极作用、或有干扰观者注意力潜力的区域,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图像的「干扰点」。它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哪些是干扰点,取决于你所选择的主体是什么。
举个例子。
如图3-5。如果你构图时取的主体是远山,则明亮的海面、飞翔的白鹭、前景中模糊的野花等,都成了你的干扰点。从这个角度来看,它并非是一幅构图优秀的照片。
图3-5
反之,若你拍摄时选取的主体是白鹭,则深色的远山和右下焦外的花朵轮廓都可能成为干扰视线的元素,甚至,水面上的一些无存在意义的小污点都会成为你的干扰点。
因此,我们可行的解决方法通常有两种:
在前期构图取景时,留意哪些物体有可能会成为干扰点,尽量多调整拍摄视角,主动避开它们;
通过后期裁剪实现二次构图,去掉干扰点,让主体的视线更聚焦。效果如图3-6所示。
图3-6
四、总结
在上文中,我们从「位置相关」的角度,介绍了中心点、三分点和黄金分割点,又从「视觉相关」的维度,简述了抢眼点、视觉锚点和干扰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点」在摄影构图中一些应用技巧:
1、若图像元素不具有轴对称或中心对称的特征,一般不建议将主体置于中心点;
2、三分点是令人感到舒服、自然的视觉兴趣点,将主体置于三分点是最常见的构图方法,三分点有四个,择其一即可;
3、黄金分割点位于三分点附近,构图时可借助手机或相机自带的九宫格辅助线,定位该点;
4、少即是多,尽量减少画面中的元素,减少潜在的抢眼点,以免弱化主体的视觉地位;
5、尽量选择颜色鲜艳、外形较大、特征明显的点作为画面主体;
6、若背景颜色较浅,则视觉锚点宜深;若背景较暗,则锚点宜亮,以求在画面中脱颖而出;
7、若画面中有多个抢眼点,作为主体的点宜与余者在形状、轮廓、色彩、明暗等方面形成显著对比,方能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的视线,形成视觉锚点。
对于摄影入门学习者而言,与其一上来就死背各种构图口诀,不如先了解各种「点」的特性与作用,理解其如何主宰观者视线,这些都是比构图技巧更底层、更普适的认知,对我们将来在摄影领域的进阶与提升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