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角度和镜头
选择拍摄角度的实质是透视与构图的关系。不同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透视变化,而不同的透视变化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格局,同时突出的画面主体也会随着变化。极高(俯视)和极低(仰视)的视点可以拍摄出不太寻常但令人愉悦的画面效果。如果将拍摄点从水平面一端移动到另一端(而不是向上或向下移动),也会创造与众不同的效果。下面主要讲述以平视、俯视、仰视角度拍摄时带来的不同画面特征。
较大的透视变化增强了画面的吸引力,观者的视线不由自主的沿着潜在的引导线望向画面水天相接处。
平视
正面平视角度,由于是平行透视现象,能突出正面物体,但过于平面化,缺乏立体感,画面容量也小。如果是在前侧面平视角度拍摄,会产生成角透视,这一角度的拍摄会大大加强画面的容量和纵深感,能表现物体的两面性,体积感也会跟着强烈。
平视角度拍摄的画面,缺乏较大的视觉冲击力。因构图时将视觉中心放在了接近黄金分割的地方,画面看起来非常稳健。
非正面平视角度拍摄的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马路两边的线条呈交错装,既具有力量感,也加强了画面的纵深感。
整体上说,平视角度拍摄的画面平稳,与平时的实际视觉效果相符,给人舒适、平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也是很多摄影者喜欢选择平视角度拍摄的原因。但平视角度拍出的照片过于平淡,难以给人惊喜的视觉感受。
俯视
俯视和仰视都不是日常观察物体的常规方式。因此,比平视拍摄的照片更容易引起观众注意。因为俯视提高了拍摄点的位置,透视中心和通向它的所有线条都移至照片较低一边。由此形成的深度印象能通过使用广角镜头(焦距越短,效果越强)而加强。
俯视角度拍摄的照片能给人登高远眺的感觉,空间深度大、气势宏大,既宽广又深远,在风光摄影中是一种常见的拍摄角度。
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树木在蓝绿色的山脉和河水的衬托下,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儿,彰显着自己的美丽和惬意。从画面中可以看到,这是一片广袤的沃土。拍摄者运用俯拍将大兴安岭柴河的秋色表现的更加壮美、贴切、生动。
在俯视角度展现下的四川丹巴中路甲居藏寨更似仙境,背景处都是弯曲好河水绵延悠长,带给观者的视觉一路向远方游去,宏大又不失灵气。正是合适拍摄角度的选择,才缺乏的表现出该地区独有的灵魂风貌。
仰视
由于拍摄视点的位置极低,地平线的画面透视中心移至高于通常平视位置的地方。而仰视拍摄的照片使物体看上去高大雄伟,昂扬、正义之感充满画面,较易让人产生振奋、积极向上的情绪,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通过仰视拍摄寺庙的一角,不仅精细的表现了该建筑构造的精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崇敬心理。
以非寻常的透视角度拍摄的照片,比以平视角度透视拍摄的照片更吸引人们的视线,它所产生的令人惊叹的效果我们经常将其融入作品中。但有时太异常的影像会因为过于晦涩而让观者难以接受。有时仰视角度过于极端,会产生令人难以忍受的压迫感,这就需要看拍摄者想表现何种主题了。
作者仰面躺在地上拍摄,树梢向画面中心聚集,形成向心式构图。加上仰拍后的树干呈倾斜状,展示了空间的纵深效果。白色的雾凇与蓝天色彩对比响亮,整个画面看上去既有空间感,同时也具有图案似的画意。
画面里的房子似乎要向后倒去,经幡则直指蓝天。这与我们平时所见大相径庭,但的确给人视觉的震撼。这就是仰视产生的画面效果。
了解镜头的特性
角度的选择需要和镜头的特性配合,才能拍出成功的照片。因此我们要了解镜头的特性,利用镜头焦距长短的变化进行构图。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我们选择什么镜头,怎样的拍摄角度,都要以能够最后的表现主题思想为选择标准,否则,拍摄的角度再新奇,也将是个失败的选择。
长焦镜头会将透视图变平,起到压缩景深的作用,虚实变化较大,能起到突出远处景物的作用。
长焦镜头有效的压缩了画面景深,同时大光圈的运用虚化了杂乱的背景,使主体分外醒目,活泼生动,而斑马身上局部的条纹如同一幅抽象画。
短焦镜头具有景深长、前后景物分布广、大小对比悬殊、前景变形夸张、空间透视感强、照片清晰范围大、场面宽广等特点。
28mm的广角镜头拍摄的前景被夸大,并依旧能清晰再现远景,整个画面透视感强,表现了麦田的宽广、辽阔。
标准镜头拍摄的景物大小比例和透视效果比较接近我们眼睛平时所看到的,没有太多的夸张和变形,看起来较“真实”。
前景中的湖水和绿草,中景中的小丘陵以及天空的白云,都给观者非常真实的感觉,与我们平时眼睛所见到的没有什么差别。这就是标准镜头拍摄产生的画面效果。
超长焦镜头则能拍摄出平时难得一见的精彩瞬间的特写,这是人们平时无法看到的。
荒漠深处,孤独胡杨,旭日东升,运用640mm超长焦距镜头表现了日出时的一个精彩瞬间。
微距镜头能使很小的物体醒目的呈现在画面中,让观者大开眼界。
小小的蒲公英花蕾内部也可以如此奇妙,一条条细小的“毛腿”都清晰的出现在画面里,平时还真没发现,这应该得益于能呈现如此微观世界的微距镜头,让我们一饱眼福。可见微距镜头擅长清晰的表现极小的物体,也是人眼难以发现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