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摄影基础知识
作为影视拍摄的你是否知道一些摄影上的知识呢?下面小编整理的影视摄影基础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你。
影视摄影基础知识
1.景别与影片风格:景别的排列和节奏:时间,景别落差。景别的排列形成重复,重复是风格与韵律。
2.空间:电影空间是银幕空间,不是真实空间,电影摄影机有分解空间的功能,电影导演有组合空间的能力。注意机位跳跃的幅度,机位跳跃点越多,看见和再现也就越真实。要注意影片有多少空间形式。有些著名的影片只有黑夜,空间也拍摄得很好。
3.机位设定:电影的核心是摄影机,戏剧舞台的核心是人,观看方式和创作方式完全不同。
4.运动:摄影机的外部运动。目的:改变视点以及创造节奏。运动的速度决定了画面的运动。摄影机创造得复合运动所创造的画面视觉将是很精彩的。摄影师是很愿意在导演的意图下进行摄影机的运动。
5.色彩:色彩是人的情绪的外化,是个人心理的外延。要观察色彩的整体情绪基调和综合感觉。不要单独的局部和场次的色彩。
6.光线:唯美:是与生活不一样的,自然:是靠近生活又不与生活一样。摄影师是要在自然的拍摄中追求唯美。摄影的肖像光是我们摄影师的看家本领。摄影师必须控制光和使用光。是人物造型的关键。
7.角度:角度=视点,角度=构图。拍摄人的时候仰拍都是比较好看的,布光混乱,中国的电视播音员全部是俯拍,肩膀做得很窄。而欧洲的电视播音员总是仰拍5度到15度,肩膀得服装做得很宽。
8.区域曝光,局部处理:曝光的局部处理,该黑就黑,该毛就毛。
9.分析对话:对话是推动情节的最好方式,对话是开放的,动作是封闭的,分析说话的状态,速度、音量,说话方式,说话与动作的关系。美国动作片与语言没有关系,但是叙事一直在前进。
10.动作:有两种情况:是环境造成的还是内容造成的。动作是做出来的不是演出来的。在分析影片的时候,一定要将动作与摄影机的运动分开来分析,摄影机的运动是导演的表现方式,动作上一演员的表演方式。
11.影像透视:是否变形,现代电影的任务变形已经成为时尚,但是要注意变形是影片的风格还某场戏的手段。后者的表现力没有力量。一次手段,二次是重复,三次是风格、四次是大师
12.景深:可以形成场面调度,超焦距也是控制景深的方式,景深范围小的手段是吴宇森创造的,有许多美学意念。他的拍摄手段往往与高速拍摄连在一起的。
13.叙事主体:是人还是物,张艺谋的《大红……》《红……》中物与人是相同的主体。
14.影调:是画面的明暗关系,例如《辛德勒的名单》的结尾。要学会影调控制。黑白拍摄要考虑影调的关系。即使拍摄彩色也要用黑白的观看方式比较一下明度关系。要学会用色调控制观众的视觉生理和规律。
15.视线:是语言以外的交流方式。看镜头和看画面左右效果不一样。视线一定是对应和呼应的。视线的作用,在情节和景别构图中是很重要的。
16.轴线:一个场景中两个人物关系的变化,轴线是人物和机位的关系,要注意轴线是单一轴线和多元轴线。
17.调度;有两种:A在场景空间充分调度人。B调机位,用机位将人和场景调度和组织在一起。要分析机位如何表现人物,分析人物在场景和画面中的什么位置。人到环境到,人到光线到,人到形象到。是调度的方法。
18.位置:人在画面中的位置。人物的位置处理可以形成影片风格。同样的谈话戏,人物在屏幕上的什么位置上一非常重要的。
19.场景:常规场景有外景、内景、实景。三种场景在影片中的比例会对风格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外景省钱,摄影棚费钱,外景出气氛,内景出戏,实景出调度。
20.镜头长度,影响到影片的长度和视觉生理压力。单个镜头长——视觉压力大;节奏慢——全片镜头数量少。国外电影一般1600—2200个镜头,国内是1500—1800个镜头。但是如何剪辑完全是感觉的过程。
21.镜头数量:现代电影观念,镜头数量越多视点越丰富,信息量也会大。镜头数量多将影响影片的叙事结构,运动镜头多镜头数量则少,也会影响到导演的叙事方式。
22.气氛:环境气氛的渲染和音乐的渲染,气氛是虚的东西,无法量化,但是在对影片分析的时候要把握相关的内容。
拓展:镜头的技巧
1、镜头推拉技巧
镜头的推拉技巧是一组在技术上相反的技巧,在非线性编辑中往往可以使用其中的一个而实现另一个的技巧。推镜头相当于我们沿着物体的直线直接向物体不断走进观看,而拉镜头则是摄像机不断地离开拍摄物体。当然这两种技巧都可以通过变焦距的镜头来实现这种技巧效果。推镜头在拍摄中起的作用重点是突出介绍在后面的影片中出现的起重要的人物或者物体,这是推镜头最普通的作用。它可以使观众的视线逐渐接近被拍摄对象,是逐渐把观众的观察同整体引向局部。在推地过程中,画面所包含的内容逐渐减少,也就是说,镜头的运动摈弃了画面中多余的东西,突出重点,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某一个部分。
用变焦距镜头也可以实现这种效果,就是从短焦距逐渐向长焦距推动,使得观众看到物体的细微部分,可以突出要表现内容的关键。推镜头也可以展示巨大的空间。
拉镜头和推镜头正好相反。这是摄像机不断地远离被拍摄对象,也可以用变焦距镜头来拍摄(从长焦距逐渐调至短焦距部分)。作用是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表现主体人物或者景物在环境中的位置。拍摄机器向后移动,逐渐扩大视野范围,可以在同一个镜头内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二也是为了镜头之间的衔接需要,比如前一个是一个场景中的特写镜头,而后一个是另一个场景中的镜头,这样两个镜头通过这种方法衔接起来就显得自然多了。
镜头的推拉和变焦距的推拉效果是不同的。比如,在推镜头技巧上,使用变焦距镜头的方法等于把原来的主体一部分放大了来看。在屏幕上的效果是景物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场景无变化,只是原来的画面放大了。在拍摄场景无变化的主体,要求连续不摇晃地以任意速度接近被拍摄物体的情况下,比较适合使用变焦距镜头来实现这一镜头效果。而移动镜头的推镜头等于接近被拍摄物体来观察。在画面里的效果是场景中的物体向后移动,场景大小有变化。这在拍摄狭窄的走廊或者室内景物的时候效果十分明显。移动摄像机和使用变焦距镜头来实现镜头的"推拉效果是有着明显区别的,因此我们在拍摄构思中需要明确的意识,不能简单的将两者互相替换。
2、摇镜头技巧
这种镜头技巧是法国摄影师狄克逊在1896年首创的拍摄技巧,也是根据人的视觉习惯加以发挥的。用摇镜头技巧时摄像机的位置不动,只是镜头变动拍摄的方向,这非常类似与我们站着不动,而转动头来观看事物一样。
摇镜头分为好几类,可以左右摇,也可以上下摇,也可以斜摇或者与移镜头混合在一起。摇镜头的作用使得观众对所要表现的场景进行逐一的展示,缓慢的摇镜头技巧,也能造成拉长时间、空间效果和给人表示一种印象的感觉。
摇镜头把内容表现得有头有尾,一气呵成,因而要求开头和结尾的镜头画面目的很明确,从一定被拍摄目标摇起,结束到一定的被拍摄目标上,并且两个镜头之间一系列的过程也应该是被表现的内容,用长焦距镜头远离被拍摄体遥拍,也可以造成横移或者升降的效果。
摇镜头的运动速度一定要均匀,起幅先停滞片刻,然后逐渐加速,匀速,减速,再停滞,落幅要缓慢。
3、移镜头技巧
这种镜头技巧是法国摄影师普洛米澳于1896年在威尼斯的游艇中受到的启发,设想用“移动的电影摄影机来拍摄,使不动的物体发生运动”,于是在电影中他首创了“横移镜头”,即是把摄影机放在移动车上,向轨道的一侧拍摄的镜头。
这种镜头的作用是为了表现场景中的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或者把一些事物连贯起来加以表现。移镜头和摇镜头有相似之处,都是为了表现场景中的主体与陪体之间的关系,但是在画面上给人的视觉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摇镜头是摄像机的位置不动,拍摄角度和被拍摄物体的角度在变化,适合于拍摄远距离的物体。而移镜头则不同,是拍摄角度不变,摄像机本身位置移动,与被拍摄物体的角度无变化,适合于拍摄距离较近的物体和主体。
移动拍摄多为动态构图。当被拍摄物体呈现静态效果的时候,摄像机移动,使景物从画面中依次划过,造成巡视或者展示的视觉效果;被拍摄物体呈现动态时,摄像机伴随移动,形成跟随的视觉效果。还可以创造特定的情绪和气氛。
移动镜头时除了借助于铺设在轨道上的移动车外,还可以用其它的移动工具,如高空摄影中的飞机,表现旷野时候的火车汽车等。其运动按照移动方向大致可以分为横向移动和纵深移动。在摄像机不动的条件下,改变焦距或者移动后景中的被拍摄体,也都能获得移镜头的效果。
4、跟镜头技巧
指摄像机跟随着运动的被拍摄物体拍摄,有推拉摇移升降旋转等形式。跟拍使处于动态中的主体在画面中保持不变,而前后景可能在不断的变换。这种拍摄技巧即可以突出运动中的主体,又可以交代物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使物体的运动保持连贯,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动态中的精神面貌。
5、升降镜头
这种镜头技巧是指摄像机上下运动拍摄的画面,是一种从多视点表现场景的方法,其变化的技巧有垂直方向,斜向升降和不规则升降。在拍摄的过程中不断改变摄像机的高度和仰俯角度,会给观众造成丰富的视觉感受,如巧妙的利用则能增强空间深度的幻觉,产生高度感,升降镜头在速度和节奏方面如果运动适当,则可以创造性地表达一个情节的情调。它常常在用来展示事件的发展规律或处于场景中上下运动的主体运动的主观情绪。如果能在实际的拍摄中与镜头表现的其它技巧结合运用的话,能够表现变化多端的视觉效果。
6、镜头甩技巧
这种技巧对摄像师的要求比较高,是指一个画面结束后不停机,镜头急速“摇转”向另一个方向,从而将镜头的画面改变为另一个内容,而中间在摇转过程中所拍摄下来的内容变得模糊不清楚。这也与人们的视觉习惯是十分类似的,这就非常类似于我们观察事物时突然将头转向另一个事物,可以强调空间的转换和同一时间内在不同场景中所发生的并列情景。
甩镜头的另一种方法是专门拍摄一段向所需方向甩出的流动影像镜头,再剪辑到前后两个镜头之间。
甩镜头所产生的效果是极快速度的节奏,可以造成突然的过渡。剪辑的时候,对于甩的方向、速度和快慢、过程的长度,应该与前后镜头的动作及其方向、速度相适应。
7、旋转镜头
被拍摄主体或背景呈旋转效果的画面,常用的拍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沿着镜头光轴仰角旋转拍摄;二、摄像机超360度快速环摇拍摄;三、被拍摄主体与拍摄几乎处于一轴盘上作360度的旋转拍摄;四、摄像机在不动的条件下,将胶片或者磁带上的影像或照片旋转,倒置或转到360度圆的任意角度进行拍摄,可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运动。另外还可以运用旋转的运载工具拍摄,也可以获得旋转的效果。
这种镜头技巧往往被用来表现人物在旋转中的主观视线或者眩晕感,或者以此来烘托情绪,渲染气氛。
8、晃动镜头技巧
这种镜头在实际拍摄中用的不是很多,但在合适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技巧往往能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和主观情绪。晃动镜头技巧是指拍摄过程中摄像机机身做上下左右前后摇摆的拍摄。常用作主观镜头,如在表现醉酒、精神恍惚、头晕或者造成乘船、乘车摇晃颠簸等效果,创造特定的艺术效果。我们如果仔细观看过张艺谋的影片《有话好好说》的话,我们肯定对此深有体会。
这种技巧在实际的拍摄中所需要多大的摇摆幅度与频率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的,拍摄的时候手持摄像机或者肩扛效果比较好。
在上面我们讲述的这些镜头技巧是实际的拍摄中不是孤立的,往往也是千变万化的,并且可以相互结合,构成丰富多彩的综合运动镜头效果。但我们要采用镜头表现技巧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拍摄的时候镜头运动应该保持匀速、平稳,稳定果断。切忌无目的的滥用镜头技巧,无故停顿或者上下左右前后晃动,这样不但影响内容的表达,而且使得观众眼花缭乱,摸不着头脑,镜头运动的方向、速度,还要考虑到的就是前后镜头节奏和速度的一致性。
拓展
一、用光
用光可分为以下几种:
正面光:即顺光。指与摄影(象)机同一方向照明被摄体的光线。
侧面光:即侧光。从被摄体左右成90度的侧面射来的光线。光线从被摄体左右靠前45度角的侧面射来的光叫前侧光;靠后45度角的侧面射来的光叫侧逆光。侧光反差强烈,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
背光:也叫逆光、轮廓光。从被摄体背后照射过来的光线,使物体轮廓分明。
顶光:从被射体上方照下来的光线,产生浓重投影。
底光:也叫下反光。靠近被摄体向上照射的光线,它能造成人物的恐怖感。
二、光种
按光源可分为自然光、人造光;
按光线性质可分为散射光(软光)、直射光(硬光);
按光位可以分为顺光、侧光、侧逆光、逆光、底光、顶光等;
按造型作用可分为主光、辅光(补助光)、背景光、眼神光、效果光等。
1、自然光:日光和天空的照明。自然光由于时间、季节、气候、地理条件的变化而受影响,在摄影实践中除掌握自然光的光照强度、角度、光线性质变化外,还应掌握色温变化的规律。
2、人工光:人工光在光照的强度与范围、显色性等方面不如自然光,但在使用上却有较多的优越性。利用人工光可以从容、自由地对景物进行造型处理;可以根据创作设想用灯光造成各种艺术效果;用作对自然光的补充时,可用于阴影部分照明,构成丰富的影调层次。
3、直射光:又称“硬光”。在被摄体上产生清晰投影的光线,其特点是:有明显的投射方向;能在被摄体上面构成明亮部分和阴影部分及其投影;能表达出被摄体的立体形状、轮廓形式、表面结构;易产生局部光斑;直射光造型性好、光感强,一般多用作主光。
4、散射光:又称“软光”。在被摄体上不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其特点是:没有明显的投射方向;照明均匀,能用光调描绘对象的立体形态,层次细腻,效果柔和。散光常用于辅助光。在内景拍摄中,常用纱网、柔光纸、反光板造成,或用机械控制,使光线扩散成为柔和的光。
5、背光:影视拍摄布光的方式之一。这样可以使演员和背景分开,从而克服画面的二维空间性质,使其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感。
6、主光:画面中主要的光源。用它来造成光线效果,决定画面的明暗对比。
一般主光照明的方式,都在被摄对象的正侧面稍高的地方,这样可以比较好地表现被摄对象的立体感和质感。
7、辅助光:亦称“副光”,是指照在未被主光直射的阴影部的辅助光线。它对画面阴暗关系起一种调节平衡作用。辅助光常用比较柔和的光线。
辅助光和主光之间的亮度大小比例影响画面的.明暗反差,光比的大小没有固定的比例,要依具体情况而定。时间、环境、人物不同,光比也就不同,一般情况下,光比应在1∶2~1∶4之间。
8、眼神光:即眼球对光源的反射,也是影视照明艺术刻画人物精神面貌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一般通过人物正面辅助光即可得到眼神光效果。
三、遮光
利用工具设备挡掉不必要的光线。在外景拍摄中常用布幕或各种纱对景物、人物加以遮挡后重新布光,使被摄影物在造型上符合情节需要。有时是为了避免太阳直射的顶光;有的是为追求一种比较柔和的散射光效果。
四、基本照明方法
对被摄体进行布光(照明),确定光位,测定光照强度,调整光比,纠正干扰等。基本步骤为:
1、确定主光的光位,对被摄体作初步造型;
2、配以辅助光来弥补主光不足之处,改进未被主光照明部分的造型;
3、为了区别主体与背景,增强被摄体的空间感,可运用轮廓光照明;
4、为了交代环境背景,突出和烘托被摄体,使用背景光处理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