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销售的技巧与口才
推荐度:
口才训练与电话技巧
推荐度:
餐饮营销技巧与方法
推荐度:
生活老师与家长沟通技巧
推荐度:
阅读题的答题技巧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拍摄,是用摄影机、录像机把人、物的形象记录下来。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拍摄技巧,有夜景拍摄、雨景拍摄、建筑物拍摄、人像拍摄等,电影动态艺术拍摄同样是拍摄的一类,但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色温与白平衡的调节技巧,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光是影响摄影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光即有色,无光便无色。比如在日出之时与夕阳下西下这一时间段的光源下,在钨丝灯光的室内或是在阳光明媚的白天等,拍出来的照片颜色效果都是反差极大的。这说明一个现象,光和颜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有时为了还原真实的光线环境,我们必须用到白平衡,而白平衡设置是否合适,则影响了照片的色彩还原质量。
1、什么是白平衡
白平衡就是以18%中级灰的“白色”为标准,让相机在不同光线环境中拍出来的照片色彩尽可能还原标准“白色”。再简单点的说就是矫正照片色差的过程。
2、什么是色温
色温是光线在不同的能量下,人们眼睛所感受到的颜色变化,以开尔文(K)为色温计算单位,简单说就是光线的颜色。大家常会在色温数值中看到K2000、K3200、K4000等不同的数值。那么,我们知道了K是色温的单位,这些数值该怎么理解和记下呢?大家了解下面几个要点就好。
A、和人物有关:K(开尔文温度)由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洛德·凯尔文制定出了一整套色温计算法而创立,此后便以其名为单位了。
B、打铁现象说色温原理:“假定某一纯黑物体,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
而铁受热后颜色的变化便可以充分说明上述原理,那块铁受热后发光的颜色所对应的温度=色温。需要注意的是,色温不是光线冷热的程度,而是测量光线中包含的颜色成分。
从对上述两个名词的解释来看,白平衡和色温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由于白平衡的调整过程其实就是通过调色温来实现的,所以,色温对于数码相机而言就是白平衡的问题,彼此有着密切关联性。
了解冷暖色调创作独特照片
由于不同环境的色温值过多,笔者就不在这做具体数字列表了,大家可自行在网上搜索“色温参考表” 大致了解一下。如果觉得麻烦不妨记住两个要点:冷暖色调以及正常日光环境下的标准的色温值。
色温>5000K,属于冷色调(颜色为偏蓝),具有冷的氛围效果;
色温在3300-5000K,属于中间色调(白),具有爽快明朗的氛围效果;
色温<3300K,属于暖色调(颜色为偏红),具有温暖稳重的氛围效果。
分清楚这个色温值范围所属的色调以及带来的氛围效果,有利于在拍摄创作出更有意境的照片和把握好自定义的色温调整。绝大多数的标准日光环境的色温值为5200-5500K。对于上述两点简单的说就是:标准5400K,低温呈暖色,高温呈冷色。
实际拍摄中,自定义色温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功能,通过调节不同是色温值,同一环境下可以拍摄创作出不同意境的效果。比如常见的小清新风格、复古风格等照片所涉及到的色温对照片氛围影响非常大。这也是为什么笔者没有完全去背下每个环境的色温值具体是多少,仅仅只是说色调区分和效果的原因。
我们通过下面的照片来举例说明,左图为原图色调,看上去比较平庸;有图是通过后期改变色温后的下效果。(当然,色温的调整除了通过相机自定义改变,后期也是可以的。本文以相机内置为主,所以后期方面暂且不谈。)
上面这张照片,当时拍摄环境是下午6点多,最初用自动白平衡拍摄出来的效果整个画面是发白的,怎么也没有秋意暖阳的感觉。第二张也是听取老师建议通过自定义色温调整后,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氛围,后期也省了。不过把握色温一方面需要对冷暖色调的效果有所区分,另外就是审美感了,倘若使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比如下面:
把握不当色温的控制,的确也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只不过这种感觉确实不太舒服,更别说美感了。在这里笔者有个使用经验,当你不确定自己的审美感足够正确时,那么在使用色温时,尽量选择上下比较偏中间的数值,少选过于“极端”的色温值。我们从下面的样片可以对这个说法做一参考。
从这张色温效果对比图来看,K6300-K3700的色温相对比较能接受,冷暖效果也比较适度。而偏高或过于偏低的数值拍摄效果明显就有些过度了。当然,大家在实际拍摄中还是需要结合主体与环境来最终决定这个“度”了,所以多拍多尝试也会逐渐找到感觉的。
如何调节白平衡
1、丰富白平衡模式让你少操心
如今的数码相机几乎都有至少5种以上的白平衡模式,比如:自动、日光、阴影、阴天、钨丝灯、白色荧光灯、闪光灯等,不同品牌的相机内置模式名称也各有不同。其中自动白平衡是大家使用最多的,而在平时日光正常拍摄环境下,自动的确可以满足大家的拍摄需求。除了专业摄影摄像需求,会使用到灰卡。
个别特殊拍摄环境和需求下,大家可以选择合适的白平衡模式或通过调节色温值来获得更加满意的拍摄效果,比如室内,一般室内灯光环境主要以钨丝灯和荧光灯两种为主,相对于钨丝灯的环境,荧光灯下使用自动白平衡矫正的已经足够了。而钨丝灯环境下,画面大都灰偏暖色调。
比如上面这张室内灯光环境下的照片,其实狗狗的毛色的灰色的,而自动白平衡下拍出来的画面色调明显发黄失真。如果是为了表现不一样的意境效果,倒也无妨,倘若是为了体现其真实性,不妨选用钨丝灯模式,从对比照片来看,狗狗毛发色彩有了很好的还原。
2、如何手动调整白平衡
除了多种比较自动化的白平衡模式以外,手动调整白平衡会更准确一些且调整范围更大。那么如何手动调整呢?操作步骤:镜头对准灰卡或白纸,并让它充满取景器画面,快门拍摄下来,设置确认以此为新白平衡标准。
勤快的办法:A、灰卡。让模特或自己手举灰卡靠近被摄主体位置,将灰卡面向主光源与相机的中间角度(比如光源是从上往下,那么灰卡就需要倾向上方光源处),避免卡面向相机反光。另外只要光源和环境有变化就得重新测。不过,目前灰卡的应用主要是在专业的拍摄包括视频拍摄中才会用到,目的是为了保证最精准的曝光和色彩还原,而平时用自动白平衡其实已经足够了。
方便的办法:B、白纸。如果你说不想为此花钱还买张灰卡,或是不会随身都带灰卡,那么就用白纸(如果白纸都没有,那就找纯白色物体)。相对于灰卡来说,白纸也是无奈的临时替代品,而通常白纸也并非是纯白的,所以基于白纸测试的话,会有一定程度的色差,并不能做到像灰卡那般精准。当然,在光源颜色特别复杂的环境下,比如酒吧、KTV等,白纸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至少比自动白平衡靠谱。
D、白平衡包围功能。与包围曝光功能类似,你可以提前选定自己想要的色温范围,然后一次拍摄生成三张不同白平衡效果个照片,方便你的选择。不过这个功能几乎很少有人用到。
我们在正常的日光环境下使用白平衡补充功能拍出三种不同色温的照片,具体的色温范围可以自行调节红、蓝、洋红、绿色不同的色彩区域。比较适合在不确定自己偏移设置是否合适的时候使用。
总结:
1、白平衡是矫正照片色差的过程。
2、色温是光线的颜色。单位是K(开尔文)
3、日光标准色温值5400K,低温呈暖色,高温呈冷色。
4、手动调整白平衡:灰卡、白纸测。
5、室内灯光发黄画面要还原,首选钨丝灯模式。
拓展:
白平衡定义
白平衡的英文为White Balance,其基本概念是“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将白色物体还原为白色”,对在特定光源下拍摄时出现的色差现象,通过加强对应的补色来进行补偿。相机的白平衡设定可以校准色温的偏差,在拍摄时我们可以大胆地调整白平衡来达到想要的画面效果。
数码相机的白平衡设置是确保获得理想的画面色彩的重要保证。所谓的白平衡是通过对白色被摄物的颜色还原(产生纯白的色彩效果),进而达到其他物体色彩准确还原的一种数字图像色彩处理的计算方法。如果某一光源发出的光,与某一温度下黑体发出的光所含的光谱成分相同,即称为某K色温。如100 W灯泡发出光的颜色,与绝对黑体在2527℃时的颜色相同,那么这只灯泡发出的光的色温就是:(2527+ 273)K =2800K。
白平衡,字面上的理解是白色的平衡。那什么是白色?这就涉及到一些色彩学的知识,白色是指反射到人眼中的光线由于蓝、绿、红三种色光比例相同且具有一定的亮度所形成的视觉反应。我们都知道白色光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组成的,而这七种色光又是有红、绿、蓝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当一种光线中的三原色成分比例相同的时候,习惯上人们称之为消色,黑、白、灰、金和银所反射的.光都是消色。
通俗的理解白色是不含有色彩成份的亮度。人眼所见到的白色或其他颜色同物体本身的固有色、光源的色温、物体的反射或透射特性、人眼的视觉感应等诸多因素有关(请参阅《色彩学原理》),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有色光照射到消色物体时,物体反射光颜色与入射光颜色相同,既红光照射下白色物体呈红色,两种以上有色光同时照射到消色物体上时,物体颜色呈加色法效应,如红光和绿光同时照射白色物体,该物体就呈黄色。当有色光照射到有色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呈减色法效应。如黄色物体在品红光照射下呈现红色,在青色光照射下呈现绿色,在蓝色光照射下呈现灰色或黑色。
白平衡作用
在日常拍摄中,会遇到各种光源,光源不同,色温也不同。有时,拍摄的画面会出现色差,而白平衡就是用来解决这一问题的。白平衡具有以下作用:
1、纠正色温,还原拍主体的色彩,使在不同光源条件下拍摄的画面同人眼观看的画面色彩相近。
2、通过控制色温,可以获得色彩效果迥异的照片。
在了解白平衡之前还要搞清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色温。所谓色温,简而言之,就是定量地以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色彩。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认为,假定某一黑体物质,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例如,当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550℃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050-1150℃时,就变成黄色,温度继续升高会呈现蓝色。光源的颜色成分与该黑体所受的热力温度是相对应的,任何光线的色温是相当于上述黑体散发出同样颜色时所受到的“温度”,这个温度就用来表示某种色光的特性以区别其它,这就是色温。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这便是黑体理论的最好例子。色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相信人们对它并不陌生。钨丝灯所发出的光由于色温较低表现为黄色调,不同的路灯也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天然气的火焰是蓝色的,原因是色温较高。正午阳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5600K,阴天更接近室内色温3200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K,烛光的色温约为1000K。这时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规律: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则偏红。某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的色温高时,说明该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反之则偏红;同样,当一种色光比其它色光偏蓝时说明该色光的色温偏高,反之偏低。
色温是表示光线中包含颜色成分的一个计量单位。从理论上讲,色温是指绝对黑体从绝对零度( -273℃)开始加温后所呈现的颜色。黑体在受热后,逐渐由黑变红,转黄,发白,最后发出蓝色光。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黑体发出的光所含的光谱成分,就称为这一温度下的色温,计量单位为“K” (开尔文)。
白平衡适应性
由于人眼具有独特的适应性,使我们有的时候不能发现色温的变化。比如在钨丝灯下呆久了,并不会觉得钨丝灯下的白纸偏红,如果突然把日光灯改为钨丝灯照明,就会觉查到白纸的颜色偏红了,但这种感觉也只能够持续一会儿。摄像机的CCD并不能像人眼那样具有适应性,所以如果摄像机的色彩调整同景物照明的色温不一致就会发生色差。那么什么是白平衡呢?白平衡就是针对不同色温条件下,通过调整摄像机内部的色彩电路使拍摄出来的影像抵消色差,更接近人眼的视觉习惯。白平衡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任意色温条件下,摄像机镜头所拍摄的标准白色经过电路的调整,使之成像后仍然为白色。这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但不是全部,白平衡其实是通过摄像机内部的电路调整(改变蓝、绿、红三个CCD电平的平衡关系)使反射到镜头里的光线都呈现为消色。如果以偏红的色光来调整白平衡,那么该色光的影像就为消色,而其他色彩的景物就会偏蓝(补色关系)。
白平衡工作原理
白平衡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最通俗的理解就是让白色所成的像依然为白色,如果白是白,那其他景物的影像就会接近人眼的色彩视觉习惯。调整白平衡的过程叫做白平衡调整,白平衡调整在前期设备上一般有三种方式:预置白平衡、手动白平衡调整和自动跟踪白平衡调整。通常按照白平衡调整的程序,推动白平衡的调整开关,白平衡调整电路开始工作,自动完成调校工作,并记录调校结果。如果掌握了白平衡的工作原理,那么使用起来会更加有的放矢,得心应手。
白平衡是这样工作的:
摄像机内部有三个CCD电子耦合元件,他们分别感受蓝色、绿色、红色的光线,在预置情况下这三个感光电路电子放大比例是相同的,为1:1:1的关系,白平衡的调整就是根据被调校的景物改变了这种比例关系。比如被调校景物的蓝、绿、红色光的比例关系是2:1:1(蓝光比例多,色温偏高),那么白平衡调整后的比例关系为1:2:2,调整后的电路放大比例中明显蓝的比例减少,增加了绿和红的比例,这样被调校景物通过白平衡调整电路到所拍摄的影像,蓝、绿、红的比例才会相同。也就是说如果被调校的白色偏一点蓝,那么白平衡调整就改变正常的比例关系减弱蓝电路的放大,同时增加绿和红的比例,使所成影像依然为白色。
很多摄影初学者把白平衡设置错误地理解为单纯的色温凋节,认为色温越高影像越偏蓝,色温越低越偏红。然而真正的影像结果是偏蓝还是偏红不仅仅取决于照相机内的色温,还取决于拍摄现场的色温,而拍摄效果是机内色温与现场色温的差值决定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直接牢记这一使用规律:机内色温高于现场色温,画面色调偏红;机内色温低于现场色温,画面色调偏蓝;机内色温等于现场色温,画面色调正常,白平衡在摄影使用中有两种最常用的基本原则,一种是精确地调整色温使得照片的色彩还原准确;另一种是创造性地利用破坏了的平衡艺术地再现画的色彩。经验丰寓的摄影者往往会使用第二种方式来进行创作,比如利用蓝天来调节平衡,从而得到偏红黄色调的画面。搞清楚白平衡的工作原理之后,再使用的时候就会大胆地尝试不同的效果,丰富了摄像创作[5]。
换一个思路来考虑白平衡调整的问题,摄像机在白平衡调整容度之内不会“拒绝”放在镜头前面的被调校景物,就是说镜头可以对着任何景物来调整白平衡。大多情况下使用白色的调白板(卡)来调整白平衡,是因为白色调白板(卡)可最有效地反映环境的色温,其实很多时候某种环境下白板(卡)并不是白色,多多少少会偏一点蓝或其它的颜色,经验丰富的摄像也会利用蓝天来调白平衡,从而得到偏红黄色调的画面。搞清楚白平衡的工作原理之后,再使用的时候就会大胆地尝试不同的效果,丰富了摄像创作。
白平衡调整
在生活中日光的色温是不断变化的,可以说没有两个地方的色温会完全一样,不同的地域、季节、地面环境、天气、早晚等等都会对色温造成影响,还有大量的人工光源,色温也不尽相同。摄像师调整白平衡的方法大体分粗调、精细调整和自动跟踪(ATW)三种:粗调指在预置情况下改变色温滤光片,使色温接近到3200K的出厂设置;精细调整是指在色温滤光片的配合下通过摄像机白平衡调整功能,针对特定环境色温得到一个更为精确的调整结果;自动跟踪是指依靠摄像机的自动跟踪功能(ATW),摄像机自身根据画面的色温变化随时调整。
白平衡预置
以3200K色温条件下设置的蓝、绿、红感光平衡。当环境色温为3200K时,摄像机色温滤光片放置在3200K,景物可以得到正确的色彩还原;当环境色温为5600K时,摄像机色温滤光片放置在5600K,景物可以得到正确的色彩还原。当环境色温在3200K上下1000K和5600K上下1000K范围内,利用白平衡预置功能可以得到人眼可以接受的色彩还原,由于色温偏差不大,使拍摄出的画面呈现出细微的色彩变化。这有一个好处,不同的生活环境本身会由于环境色和照明差异的影响而色彩基调不同,如果到处调白会使不同的环境呈现单一白光照明的效果,而利用白平衡预置则可以保留这种丰富的色彩变化。
一般精细调白的方法
在拍摄环境中以顺着拍摄方向的调白板(卡)来调整白平衡。这是一种普遍的情况,还有几种非常灵活的精细调白方法。利用一块透过性良好的标准白板,把它置于紧贴镜头的前面,在拍摄环境中对着光源照明方向或对着主拍摄方向来调整白平衡,专业的摄像机会给出一个色温读数,比如是5000K,如果希望拍摄还原正常的画面就以这个白平衡结果来拍摄。在摄像创作中,有时希望得到色彩偏差的画面来达到创作目的,这时可以利用任何景物来调整白平衡,被调白景物的色温同画面的色彩偏差呈补色关系,既以红色调白画面偏向青色,以绿色调白画面偏向品色,以兰色调白画面偏向黄色。白平衡自动跟踪功能(ATW)是随着镜头摄取景物的色温变化而时实调整,如果一个推镜头或摇镜头由于被摄景物的色温(镜头摄入景物的色温同环境照明色温是不同的)变化,会使画面在一个镜头内发生色彩变化。如镜头由人物全景推近脸部特写,因为景别的变化摄入镜头的色温会不同,画面中人物的肤色也就会发生变化,所以非特殊情况不建议使用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