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2日上午,我们参加了2018年南通市通州区摄影协会年会和听取著名摄影家吉龙生专题讲座。下午我们影友一行七人,从金沙开车来到鲜花小镇东首,观赏拍摄“工行杯”2019年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邀请赛盛况,而后于下午两点钟,从金余出发再下一程,驱车来到海门市余东古镇。经过四十分钟的急驰,我们到达离金沙四十公里外的余东古镇。
余东,古称余庆,又名凤城,位于海门市东北部,距海门市区30多公里。是一座有13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古镇。始于唐代,兴于北宋,盛于明清,基于煮海为盐而逐步发展形成。
现存余东古镇,面积0.89平方公里,为明代余东城所在地,至今仍保持明清时期余东城“中轴对称,城河相拥”的基本格局。最突出的是余东老街,它是南通地区内唯一保存得最好的一条完整街道,至今有近650年的历史。整条街还完整的保存着2146块石板街道,长846米,石板底部为下水道,古时还兼藏兵洞功能,水道穿城至护城河。老街周围,至今还保留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其中东岳庙、保安桥、姐妹井、武进士故居、张氏私塾、范氏宅院等都为海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虽然12日那天天气阴沉,光线暗淡,不太有利于拍摄,但正如同行的影友所说,阴天拍摄古镇也有独特的好处。当我们汽车停下来后,展现在我们眼前是一处标有“余东古镇”的高大牌坊,往前约一百米,向北拐坐北朝南一块刻有“余东街”牌坊,往里延伸就是最近千米的余东老街。当我们漫步走在余东老街的发黄历经600多年的石板上,往地上两侧看,是由小青砖铺成人行边道,也是老房子的滴水衍下。我们边观赏,边拍摄,老房虽旧,但也很整洁。有的人家已经把老房重新修理过,尚未退色的大红春联,随处可见。老街上有一家在门窗上贴有“书香家庭”的五星之家证书,正门上春联横幅是“天道酬勤”,正门竖幅是“茂盛昌隆摇钱树,富贵荣华聚宝盆”,窗户小斗幅是“吉祥如意”。大约往北走了200米,一处高大的城墙展现在眼前。我们走近一看,在南城门的对面的一间老房北墙上,书写着“南城门”字样。此时,我们兵分两路,一部分人上了城楼,在城楼上面拍摄老街北部的街景,我当时接家里打来的电话,没有上去,穿过南城门往里走来。我们抬头观看在南城门的北墙上方书写有“三义门”的字样。不时也有居民走过。我们一行边走边看,陈旧的老房分布老街的两面,也有百年老字号的酱店,茶食店,也有轧面店。此时,在“三义门”的北侧,有一家轧面店,正好有一位身穿红衣服的老奶奶正在喝酸奶,看上去身体健康爽朗,她的孙女正在加工面条,我们一行经过询问,了解这位老人已经92岁了,属于高龄一族。我们纷纷按下快门,拍摄了老奶奶喝酸奶的照片。同行的老胡十分热情,将拍摄的手机照片给老奶奶观看,并和她的孙女互相加了微信号,将照片传给她的孙女,你看老奶奶神态自然安祥,认真细看着手机上的照片,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您看,我们临走时,老奶奶还和我们打招呼呢!
走出这家轧面店,我们继续北上。我们看了几家居民,有的老人在收看电视,也有的老人在看家。当我们走到一家老字号——陈万春茶食店门前,正好有一位年约九十岁左右的老奶奶倚门往外看,他们家的春联是“福如东海水长流,寿比南山松柏老”,我们抓拍了几张照片。我们继续往北行走,这里有“北仁寿药店”和“武进士故居”等海门市文物保护单位。在走到老街的顶头,有一座“泰安桥”,在“泰安桥”的桥址南侧,有一居民正准备生炉子,我们也拍摄了普通居民的生活环境。在城里基本上看不到生煤球炉子的生活状态和场景了。在我们返回到“余东街”的牌坊下,有一位清洁工正在打扫老街街面,我们也拍摄了她们辛苦劳动的镜头。正是由她们的辛勤汗水,才以能够让我们看到整洁干净的老街街面,让人们欣赏分享老街积淀的文化和艺术魅力。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看到余东老街的街面上的墙画,勾画了余东镇的民间风情和习俗,反映了人们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心愿,让参观的游客增添了一份亲切感!
古镇情怀在余东,老街影像确不同。当我们怀着一颗怀旧古镇的情结,来到余东老街采风拍摄,这也是我们摄影人的社会责任。一个多小时的采风拍摄,让我们深切感到千米老街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余东的沧桑历史,也诉说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老街能够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应该要感谢余东镇和海门市政府,是他们的坚定决心和当地老百姓的大力支持!让我们感到由衷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