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 - 高雅~メインテーマ 来自美在高处 00:00 02:28
说到园林,估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江南地区,一派亭台水榭的样子。可是,在日本有一种园林,以石为山,以砂为水,看着就像一个假的园林。而它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枯山水。
枯山水园林起源于日本。它在世界上的名声之大,就算你没有去过霓虹国,大概也会听说过吧。无数人不远万里特意造访京都,就是想亲眼一睹枯山水园林。
东福寺光明院
枯山水,顾名思义就是干枯的山和水。它没有真山真水,而用石头代表山川海岛,松柏瀑布,用白色的砂粒耙出纹理,代表江河湖海、云雾漩涡。
枯山水这个名字,最早记录在一部造园教科书《作庭记》中。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建造园林的专著,成书于日本的藤原时代,相当于中国的唐朝末期。
大德寺大仙院书院庭园的枯山水
而关于日式山水园林的起源,虽然不能说来源于隋文帝送给日本天皇的一盆盆景,但它脱胎于中国古典园林却是不假。在此基础上,日式山水一直在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最终找到了禅意枯山水这种独特的方式。
也许你会好奇,这种没有山也没有水,既不能走入园内去逛,面积又小得可怜,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喜欢和崇拜呢?这就涉及到枯山水欣赏角度的问题。
龙安寺石庭
其实,欣赏日式园林和中国园林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园林讲究 “移步易景”、“步随景移”,是一种沉浸式的观赏方式。造园者利用借景、添景、框景、漏景等多种方法,尽可能增加你观赏到的景色。
而枯山水则是一种减法设计,是“移步不易景”的单一景色。它让你舍弃重叠在表相之上的诸多幻象,专注于体会其中的意境。
东福寺龙吟庵不离庭
事实上,枯山水之所以在日本得到发展,离不开日本的地理和人文条件的影响。从地理角度来看,日本是个岛屿国家,这就养成了日本人天生忧患的意识。他们在思想上,既倡导苛刻严厉的自我约束,又极力向外界寻求解决方案,甚至形成“菊与刀”的特殊人性模式。
而这一点又恰好与佛教禅宗倡导的, “生命的超越,精神的自由” 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在一花一世界的枯山水园林里,观赏者看到的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自我幻象,是寻找自我解脱的法典。
妙心寺东海庵
从人文角度来看,佛教禅宗自公元 500 年左右,从中国传入日本。禅宗所倡导的自律精神、苦行精神,使得修行的造园者者逐渐舍弃了池泉园(看水的园)、筑山园(看山的园)等真山真水的园林,而是用一些带苔藓的石头,精心挑选的白砂等,组成静止不动的景观。
在修行者看来,园中只有青石白砂,却包含宇宙万物。造园者正是在追求“无”的境界,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东福寺龙吟庵
如今,如果你到在日本京都著名的东福寺、龙安寺等枯山水园林内,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前来朝拜的游客,面对枯山水园林,默不作声的坐上半天。或许在他们的眼中,这片枯山水也许就隐藏着最真实的自我解读。而庭院中的立石和白砂,就是他们心中的长风孤岛和海角天涯。
不过在我看来,枯山水这种单一景观的特点,倒也会产生一种超强的形式感,这也成为现代设计中 “Less is more” 的最好注解。
东福寺方丈庭
枯山水虽不华丽,但其内敛而神秘的气质,却也隐藏着不少门道。比如,立石的摆放,纹理的设计,都需要极强的空间感和造型能力。而日式园林中众多的装饰和点缀,也能营造出极强的禅意氛围。
先来看石组,一般由大小不一的若干石头组成。其中最高大的一块石头,往往代表佛教中的“须弥山”。此外,通过固定的数量和摆放方法,分别代表“龟山”、“鹤山”等等。
再来看白砂,它也是枯山水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造园者先要精心挑选不同颜色的砾石,一般为白色、黑色、褐色,然后用木耙梳理出不同形状的纹理,代表云、海等不同物体。
此外,石灯笼和石塔也是日式园林中的代表装饰。其中,石灯笼原是保存神前火种的用具,后来逐渐演变为日式园林中的代表装饰。而石塔原是佛教用具,具有镇宅驱邪的作用。
石灯笼(左)石塔(右)
惊鹿也是枯山水中常见的元素。它也叫“添水”,是一种类似永动机的装置。
流水灌入竹筒,利用杠杆原理,使竹筒向后倾倒,发出“啪”的一声,用来惊扰驱赶落入园林中的鸟群,后来逐渐演变为具有禅意的园林小品。
还有就是水琴窟。简单的说,就是在地上挖个洞,流水从洞口流入洞内的小水池,从而在洞内产生如琴声一样美妙悦耳的滴水声。
经过这些禅意元素的点缀,日本园林的造园意境被放大,就像日本人对“道”的痴迷,不管是茶道还是棋道、花道,经过调配和拿捏,发展出适合日本本土文化的语言。
梦窗疏石(1275 - 1351)
说到枯山的代表人物,只要认识两个人就够了:那就是枯山水的开山鼻祖梦窗疏石和当代日本枯山水大师枡野俊明。
梦窗疏石是日本镰仓、室町幕府时期的著名禅僧和造园家,他被认为是禅宗式庭园和枯山水的奠基人和创造者,也是诗人、书法家和禅宗“梦窗派”的创始人。他创造的西芳寺园林,是日本最早的禅宗式园林。
枡野俊明(1953 - )
而这位枡野俊明,则是日本当代国宝级枯山水大师,日本古刹建功寺第 18 代主持。像他这样负责建造园林的僧人,在日本被称为“立石僧”,他们把造园当做修行,从中领悟禅宗的精神。
日本正是在早期中式园林的基础上,将禅宗思想与造园技术相结合,产生出适合本土文化的日本枯山水园林。而这种结合,也是日本几乎所有领域的审美要求与设计核心,从而造就了日本设计的超强表现力与现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