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计划赶在孩子上学前带他去我的母校熏陶下,路过天津卫,逗留了两天,巧的是那天正好8.12,重温《明朝那些事》正好看到了燕王朱棣“靖难”章节。
天津卫的由来
“天津名自长陵赐”。长陵是指十三陵中理葬的明代皇帝成祖朱棣。朱棣从北京出兵,曾在直沽(天津的老名字,传说渡河点选在今北大关)顺利地渡过河攻下沧州,然后统领大军攻下南京,平定了当时所有的反抗者,燕王朱棣当了永乐皇帝。登基作皇帝的第二年(永乐二年,公元1404),朱棣想到直沽是一个既通海又通内河的军事要地,就想派他的军队到直沽一边种地一边防守,建立起天津卫。卫是一“警备小区”的意思,每卫5600人。“津”是渡口的意思,永乐皇帝认为这里是“天子的津梁”,即皇帝的渡口,通过这个渡口,眼前就是康庄大道。当时不是作为地名,而是作为军事建置而命名的,它就是天津卫。
津腔
天津方言因为特色明显、好听上口、易于模仿,在我们上学期间被我们指挥二队约定俗成为官方语言,几乎每个人都能模仿一段,且惟妙惟肖。“嘛呢?看我这衣服;国际名牌,皮尔卡丹;明码标价,8千;哥们没眨眼,买了”。
正因如此,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天津是诸多曲艺形式发源、兴盛和发展的地方。正因为嘴皮子利索,天津时调、天津快板、京东大鼓、京韵大鼓、铁片大鼓、快板书等曲艺形式在天津形成;而京剧、河北梆子、相声、评剧、评书、单弦、梅花大鼓、西河大鼓等在天津兴盛和发展。而相声更是天津曲艺的重要代表,兴始于清末民初。那时在天津老城城根开始有了专供艺人演出的两块“明地”。遗憾的是此行没有现场感受到。
天津小吃
天津的小吃不输西安,它赢在讲究,尤其以“天津三绝” (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著名。1997年猫不闻饺子被定为津门四绝之一。当地老字号美食是天津人代代不变的舌尖记忆。
匠人精神
天津民间工艺的“三绝”是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和风筝魏风筝。刻画传神的泥人张彩塑、活灵活现的杨柳青年画、精美绝伦的风筝魏风筝则象征着这座城市工匠技艺的传神。尤其令人欣慰的是老张家的匠人们在此地大放异彩。
各色建筑与名人故居
抛开那段耻辱的历史,单说建筑,“五大道”是值得细细品味的。这里有迄今中国保留最为完整的洋楼建筑群,拥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具有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2000多所,建筑面积达到100多万平方米。其中最具典型的300余幢风貌建筑中,英式建筑89所、意式建筑41所、法式建筑6所、德式建筑4所、西班牙建筑3所、还有众多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古典主义建筑、折衷主义建筑、巴洛克式建筑、庭院式建筑以及中西合璧式建筑等,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苑。我们没有坐大马车,找的当地的小三轮,优点一是便宜省力;二是讲解细致,还可以提问;三是可以随时停下欣赏和留影。如果时间充裕,个人还是建议步行游览欣赏各色建筑,详细参观名人故居了解当年的那段历史。
天津就这样 “倔强”的独立于北京之外,把浓浓的“津味儿”融汇在中西结合的建筑中、古香古色的文化街上以及纯正地道的天津相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