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欢中国古塔,这一次能够亲手触摸“洛阳桥”的诸多石塔,很是兴奋不已。轻轻拂过粗粝的石面,感受千年文明带来的震撼;轻轻叩击石板,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这些亿万年前形成的石头,在一千年前忽然苏醒,有了生命,有了年轮,有了人类赋予的意义,通过石面的文字符号,和特殊的形体传达了历史的价值。与石塔面对面,相互倾诉,相互告白,我们的生命也多了一些思考和乐趣。
“洛阳桥”初建时有44墩,645栏,104狮,9亭,7塔,现今桥墩几乎完整保存,桥栏与石狮几乎无一旧物,石亭仅剩5个,可惜!欣慰的是7个石塔几乎十分完整保留下来,加上近代修建的镇风塔,共计8座石塔,蔚为壮观!这8座石塔涉及五种不同类型---楼阁式塔,宝箧印经式塔,五轮塔,经幢式塔,文笔塔。从桥北起依次为:楼阁式双塔,月光菩萨塔,阿育王塔残塔,陀罗尼经幢塔,锥形镇风塔,五轮塔和桥南楼阁式塔。
一.楼阁式三塔:
三座小型“楼阁式塔”,造型清秀挺拔,结构严谨,具有典型的南方建筑风格。桥北塔双塔对称并立桥的两侧,八角五层,全高5.3米,单层须弥座,转角有负塔力士。塔檐仿木结构,出檐翘角,呈曲线状,檐顶雕瓦,四面刻菩萨头像,塔刹圆柱形。
二.宝箧印经式塔:
(1)“月光菩萨塔”:位于桥北头与桥中礁石之间2/3位置西边,高3.5米,双层须弥座,塔刹为圆盘基座,五级相轮,宝葫芦形刹顶;一层素面,二层每面雕四个并排的小跌座佛像,三层四面刻有:
东面:刻有梵文。季羡林先生高徒钱文忠---专业研究梵文,巴利文的学者认为是佛教中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是“观世音菩萨咒”,象征一切诸菩萨的慈悲。有网友认为是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尚无定论。
西面:雕有“月光菩萨”头像,左右刻“月光菩萨,乙亥岁造”,“乙亥年是1095年,当是后建。“月光菩萨”是“药师如来”的二胁侍之一,同“日光菩萨”一样,二菩萨使持咒者除去一切障难与病痛,成就一切善法,远离怖畏。
南面:刻有佛教偈语---“涅槃經揭,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己,己滅為樂,常往三寶。”---不生不灭,生灭灭生,多精彩呐!
北面:刻有佛教揭语---“諸佛出世,欲令眾生,開示悟人,佛之知見,使得清淨。”---佛,伟大之极啊,一灯能明千年暗,一智能除万年愚,造化主啊!
(2)阿育王塔残塔:位于桥中礁石边,塔上部已毁,也是宝箧印经式塔,四面雕有精美的曼舞神像。
三.陀罗尼经幢塔:
位于桥中正中礁石上,桥面从右边弯曲而过,通高3.5米,单层圆形须弥座,浮雕双龙戏珠。幢身八角三层,二层雕有经文,不可辨认;一、二层中间以宝盖相隔,雕刻仰莲造型,三层每面雕刻佛像。二、三层中间及三层顶部各有一层八角形宝盖,刻成屋檐状,塔刹已毁。
四.锥形镇风塔:
“镇风塔”为近代重修,高3.5米,造型颇为奇特,是一座表面光滑,没有任何装饰的圆锥形建筑,上端刻有“镇风塔”三字,这种造型在福建是唯一一例,很像文笔塔,特别是塔尾如毛笔的笔尖。
五.五轮塔:
桥南五轮塔,高5.3米,双层须弥座,一层六边,素面无饰,二层圆形,上下为仰覆莲花瓣,束腰为金瓜形态,六条棱角用凹陷刻纹取代,分离如瓜瓣,瓣面呈狐形。塔身椭圆形,西面有一石窟,供奉观音像(像遗失),塔檐六角仿木构,塔刹为圆盘基座,三级相轮,宝葫芦刹顶。 塔身体型比较肥硕,接近于中型塔。
除镇风塔外,7塔全是北宋末期建筑,造型轻巧纤细线条优美,有“宋瘦”之美。石构精巧,石雕精美,侧面反映了泉州地区石雕艺术艺术的古老传承。
“洛阳桥”的石塔虽然形制多样,但是,它们共同的目的都是---镇风镇水,也就是说属于“风水塔”。“洛阳桥”南北桥头共有四塔,另外四座位于“中洲岛”礁石岛两旁,正是传统风水塔建造的位置。传统风水学告诉人们---桥上建塔可平灾佑民,趋吉避邪,守财旺户;“文笔塔”的建造又有“昌文运”之意。
看来,一座“洛阳桥”承载的不仅仅是百姓的步履,还承载了民生,民望与民运。怪不得,千年来关于“洛阳桥”的传说数不胜数,主建者“一代名臣”蔡襄会被后世拔高到“神人合一”的地位,永代垂慕。
归途中路过枫亭“福厦路”旁的“蔡襄纪念馆”下车,再次游览“蔡襄陵园”,追思这位伟大的先贤。惊闻去年与之倾谈数次的管理员老蔡---一位饱读诗书的蔡襄后裔---于年初仙逝,嘘唏不已。
(俺拍得图因为是退潮期间,滩涂上没有海水,只有大片的红树林和海图覆盖,体现不了涨潮后水面宽阔,海天一色,桥体绵长的气魄,所以下面借用了几张图来自网络,谢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