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号来到福建泉州。
泉州 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古代“东方第一 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
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犹太教等诸多宗教,其宗教传播历史悠久、史迹丰富。“光明之城”是国务院州十
钟楼
建于泉州东西街交汇处,是泉州的中心地标,始建于民国23年(1934年),本体以西洋风格建造又融合闽南风格,是福建省首屈一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由留英设计师设计
西街
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它还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
泉州彩色街景
西街上大量风姿独特的古大厝和古色古香的木楼群,构成一个活的建筑博物馆,不仅蕴涵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诉说着古城的千年沧桑巨变
翻新的骑楼
开元寺东西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寺内举世闻名的东西塔,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在明朝8级大地震中巍然屹立,是古城最为突出的城市景观和泉州的标志,可谓泉州古文化的"镇市之宝"……
东塔夕照
土笋冻
是发源于古代同安县的特色食品,是一种由特有产品加工而成的冻品。它含有胶质,主原料是一种蠕虫,属于星虫动物门,学名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esculenta),身长二、三寸。经过熬煮,虫体所含胶质溶入水中,冷却后即凝结成,配上好酱油,味美甘鲜
这座唐代古刹,莲宫梵宇焕彩流金,刺桐掩映古榕垂荫,自古便居泉州佛教丛林之冠
紫云屏
寺前一座高大的照墙,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宽15 米,高6米,“紫云屏”三字为隶书,笔力端庄,神韵绝俗,为明代书法家陈于王之手笔。这是一堵没有依靠而孤立的单墙,其屏表示清净佛地与凡尘隔绝的意思。天启四年(1624)重建,400年来历经台风、地震而不塌
紫云匾
因其处常有紫云盖地(另说寺的大殿建成后,忽然天降"紫云盖地",致使殿前大庭一千三百余年众草不能繁殖。大书"紫云"二字揭于山门。
唐玄宗开元年间下令各州都要修建开元寺,由泉州开元寺总管120间开元寺,故称为大开元寺
一代理学大师朱熹在此欣然题词:"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由弘一法师所书
开元寺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
二塔为宝箧(qiè)印经式石塔,这种由五代时期南越王钱复仿阿育王塔创造的塔形,以小型金属塔居多,规制这么大的较为少见!1982年因台风维护修葺时,从塔中清理出五代时泉州刺史王继勋等善男信女雕刻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还清理出柳三娘捐造银质鎏金观音像,进一步表明了当时佛教信仰在泉州民间的普及
不认识匾牌其中的两字吧?是桑莲瀛界(箭头所指下图解释
开元寺大雄宝殿前月台须弥坐束腰处,有73尊狮身人面像的青石浮雕,这在全国的寺庙里是鲜有的。浮雕离地只有三四十厘米,不经人提醒不容易注意到它们(如上图)
佛教从印度传到希腊后,印度宗教与希腊艺术交融在一起,后随着印度教传入中国。明朝,泉州曾发生特大地震,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修建开元寺时,因一时找不到巨大杉木做梁柱或台基,当时泉州有一些被毁的外教寺庙,于是,工匠们就将那些石构件移到开元寺。这些人面狮身的浮雕就是那时候搬到那里的
信众虔诚
大殿后廊有两根古印度教青石柱,高2.7米,柱身上中下部琢成正方形,四角都雕有含苞莲花,其余部分为十六角形,覆莲瓣方形底座,每根石柱上下都有12个圆盘,它们同为明代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古印度教寺移来
柱身每个圆盘内分别浮雕着中国古代传统吉祥图案及印度教古代神话故事
如凤凰和欢喜佛
桑树开莲花
开元寺之前是一个名叫黄守恭的大财主的桑园,有一天一名叫匡护的僧人前来索地求建寺庙,这个黄守恭虽是虔诚的佛教徒,但是这么平白的将大片桑园捐赠出去呢却很舍不得,但又不好推脱,于是托词说待得桑林开莲花便捐地,匡护禅师笑笑而去。
第二天大早禅师就来敲门告知桑林已经开莲花,黄不信,一起来到桑林,发现果然满园桑树枝头皆开满莲花!无奈只得问和尚需要多大的地盖寺庙,匡护禅师说只要一袈裟大的地足矣!那黄守恭心想这才多大地,于是点头同意,匡护禅师便将袈裟解下,扔到空中,不料竟将整片桑林覆盖!黄守恭叹服佛法无边,将整片桑林捐出,建成如今这福建省最大的寺庙!
这棵古桑已经有千多年了,仍然枝叶繁茂,某年被雷劈为三下,其中一支断杆倒地,却依然活了过来,顽强挺立
大雄宝殿上的匾:“桒莲法界”第一个字“桒”读作sāng,意思同“桑”字。第三个是“法”的繁体字。即桑树开莲花
东塔
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为木塔,宋宝庆三年(1227)改建为砖塔,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1238~1250)重建,改为石塔。高48.24米
塔基须弥座上有浮雕的释迦牟尼本生故事30多幅
每一门龛有浮雕的佛像,雕工精细,神态生动
侏儒柱
须弥座转角位置上分别有16尊侏儒,别小看这些貌不惊人的畸形人,但他们智力不亚于常人,而且又有体力,所以古代的达官司贵人常把他们当作苦力来役使。中国的古建筑常在二根横梁之间竖一短柱作为支撑,因又矮又粗,所以叫做“侏儒柱”
西塔
始建于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初为木塔。北宋时改建为砖塔。南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改建为石塔。高44.06米,双塔均仿楼阁式木塔结构,八角五级,巍峨壮丽,为石塔建筑的珍品
古时称寺庙为山,因此开元寺被称为万山第一
心字的一点在外面,意为把心放下,此为唐代遗迹
麒麟壁
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迄今已有270多年历史。主体正中粉壁上用交趾陶镶嵌硕大麒麟一只,是古人敬奉的四灵之一。龙首牛尾,麟身兽蹄,作步步回首顾盼状,嘴咬铜钱,铜铃大的眼睛盯着钱币状的太阳,下面配嵌砖雕元宝、如意等吉祥物。其实,“麒麟壁”上的动物并非麒麟.......是tan“犭贪”,民间传说犭贪的胃口极大,不仅吃光山上的花草树木、奇珍异兽,还跑到人间来掠夺金银财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