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在内罗毕的旅行后,我到火车站买了一张去往蒙巴萨(Mombasa)的车票,这是我在肯尼亚的第二站,也是最令我魂牵梦绕的一站。
“咔哒”——“咔嗒”——火车开起来了,这种声响犹如一支熟悉的曲子,让我想起了那部感动人心的芬兰电影——《去往蒙巴萨的单程票》,两个身患绝症的年轻人Jusa和Peter,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怀着对蒙巴萨海滩的向往,一路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让他们感受到了人生的意义。
我的心也随着火车奔跑起来:晚上看着闪烁的银河,心灵脱去了所有疲倦和防备,了无牵挂,可以自由地放纵思绪。到达蒙巴萨已是清晨,天气虽有些闷热,但探寻的欲望丝毫没有减退。
当年为迎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而建的象牙拱门
多元融合
古老的蒙巴萨就像闪烁在印度洋西海岸的一颗宝石,明亮迷人。阿拉伯、印度、欧洲甚至遥远的中国文化,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相互交融。在老城的墙上,你可以找到各式的涂鸦,诸如从奥巴马到本·拉登。多元的信仰和文化是蒙巴萨最大的魅力。
蒙巴萨街头有为了迎接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而建的象牙拱门,这是当年肯尼亚人给宗主国的礼物;走在迷宫般的小路上,循着喇叭里阿訇的诵经声,一抬头,面前就是一座绿顶、白墙的清真寺宣礼塔,这是阿拉伯人留给蒙巴萨的礼物;在以耶稣城堡为中心的两公里长的老街上穿行,你能看到16世纪的意大利风格建筑、圆顶的印度庙、还有远处的天主教堂上耸立的十字架。
这里的房屋的主体由砖石砌成,最具特色的还有楔在墙上的木质阳台,雕工精美,就像挂在墙上的花篮,与石屋融为一体,彰显着活力。很多房子都长有青苔,墙体涂料脱落,脚下的青石板已被踩得光滑明亮,它们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如同泛黄了的书页,把故去凝结成厚重。
古城的道路纵横交错,在蒙巴萨不需要方向感,只需沿着小巷随心穿梭。路边捋着长胡子的印巴老人,安详地坐在门前的青石板上沐浴着阳光;光着脚丫嬉笑打闹的非洲少年,微笑着,露出洁白的牙齿,就像开心的精灵;在路边小憩的黑人青年,舒缓地坐在自己搬运的水桶上,汗珠从他黝黑的肌肤上滚落下来;在巷子的尽头一位披着黑袍的阿拉伯女人,长长的睫毛在面纱和头巾仅有的空隙间上下摆动,眼睛明亮深邃,闪烁着看不透的神秘??瞬间,这一切仿佛静止在我的面前。
在古城的另一端,沿街有卖工艺品的商铺,也有卖瓜果蔬菜和衣服的小摊,熙熙攘攘的人流、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让人从历史的尘封中回归现实,这座古城并没有停滞下来,蒙巴萨依然忙碌着。
《去往蒙巴萨的单程票》这部具有北欧风格的电影,简单而温暖,严酷又充满希望。我在这里也找到了电影里的感觉。
耶稣城堡纪录着遥远的过去
承载历史
蒙巴萨古城的东南角矗立着一座宏伟的古堡——耶稣城堡,这座城堡已经被印度洋的海风吹蚀了400多年。它是由葡萄牙殖民者于1593到1596年期间修建的,长100多米,宽约80米,南面和东面面向大海,有天然的珊瑚岩削凿的石墙作屏障,是个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塞,扼守着蒙巴萨港。城墙牢固厚实,入口处依然摆放着两门古炮。
城堡内分为几大区域,最完善的是嘹望区和防御区。城墙上有一排窄孔,用于士兵放置枪支和射击,放置武器的军火库深约五米,有专门通道,进退自如。城堡内还有审判区、会议区、宿舍、牢房等等,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宛如一个城中之国。蒙巴萨之前曾是外界进入非洲腹地的最佳入口,所以它的控制权也几经易手。在城堡内看到的就是一部蒙巴萨、肯尼亚乃至非洲的辛酸史、奋斗史。
城堡内最新的一个建筑是一座红顶房子,门前排列着10多门加农炮,走进去一看,里面陈列的物件竟然基本上是来自中国14到16世纪时期的瓷器。据史书记载,郑和就到过蒙巴萨,即“郑和航海图”中标出的“慢八撒”。
在城堡博物馆外廊的墙上挂着一些画作,有的画非常夸张地突出人的双脚。我看到一个老人正在摆画,就前去问询,他说:“突出双脚是因为脚记录着人走过的路,它有深层的抽象意义。”如同老人这番话,蒙巴萨保留了很多历史的烙印,记录着遥远的过去,它的美是历史积淀出来的。
当游客们把照相机镜头对准斑驳的老建筑时,他们不会想到,几百年来,这里浸满了黑奴的血与泪。
蒙巴萨和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在当时都是奴隶贸易的根据地,黑奴离开蒙巴萨,就意味着永远离开了非洲大陆,在狭小、肮脏的船舱中迎接未卜的命运。
蒙巴萨海滩令很多人向往
心灵驿站
历史的图画在脑海中一页一页地翻过,不知不觉,我已经溜达到了沙滩,沙白如雪,海水清澈湛蓝。我静静地坐在海滨石凳上倾听涛声,浪花拍打着石岸,就像母亲轻拍着怀里入睡的孩儿、恋人按抚着彼此的肩头。我突然在沙滩上发现一块刚被冲上海滩的青花瓷片。这枚古老的瓷片很可能是几百年前中国船队经过蒙巴萨时留下的。
岸边几个光着身子的孩子一次次地跳入海里,他们黝黑的皮肤、细长的身躯在泛着浪花的海里特别显眼,欢快的笑声融在浪花里,合成了最自然、最优美的音符。远处的灯塔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眺望着出海的渔人,指引着迷途的旅者,守护着脚下的家园。
电影《去往蒙巴萨的单程票》的美丽情景再次一一呈现在了我的眼前,心灵深处渴望的那种美不是某个地方或某个人,而是某种感触,蒙巴萨给了我这种感触。在这里没有肤色,没有国籍;没有高贵,没有低贱;没有成功,也没有失败;只有一颗脱去凡尘的心,你可以自由无忌地畅想游离,宁静平和地聆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人总在奔波忙碌,常常疲惫不已,到蒙巴萨这样的小站歇歇脚也是不错的选择。蒙巴萨的英文是Mombasa,意为“战争岛”,但我给它做了自己的诠释:mom意为妈妈,ba意为爸爸。虽然这是一种牵强的联想,但此时它最合我的心境:蒙巴萨——心灵的家。
电影的最后一幕是主人公和他的乐队为了他的朋友再次奏起了主题曲《mombasa》,其中这样写到:我感觉到蒙巴萨海滩的湿热,在蒙巴萨我度过了一天,只有一天,但从那以后,我永远记得蒙巴萨。事实上,电影中的主人公从没到过蒙巴萨,这个地方只是他们心中的精神彼岸,向往也是一种幸福。但是到过蒙巴萨的人,都不会轻易忘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