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山后山旅游大本营的老街,是兴力达集团投巨资修建的一条仿古商业街,与千佛山国际大酒店相邻,是游客休闲购物、品风味小吃、凭栏远眺、思古畅想的好去处。老街一色徽派建筑风格,数十幢独立而又连接紧密的二层小楼串成长达近千米的小街,街面从吊角楼下穿过,很有苏杭古镇之风。老街傍溪而建,逶迤狭长,溪上架有三座拱桥,将两边街面相连,这“三水桥”分别为:金水桥、银水桥、佛心桥。
老街,古香、古色、古韵、古味。溶进历史画卷中,走入遥远记忆里。朦朦胧胧恰似昨天的光景,仿仿佛佛恍若昔日的记忆,依依稀稀呈现过去的岁月,悠悠然然悟出生活的真谛。
这里原本是没有街的,可是为什么叫老街呢?为什么建筑物要采用徽派风格呢?说起来,它还有些历史渊源。
据说很久很久以来,安县同茂汶,汉人同藏民之间的物资交易就是从千佛山翻山而过,互通有无。那时,山里只有羊肠小道,人们用肩挑背扛,或用骡马驮运,从茶坪、猫儿沟,经牛皮岭、大屋基,抵茂汶。这条古时候的商品交易之路,人称“茶马古道”。其意义就相当于古中国中原大地经西域通西亚各国著名的“丝绸之路”。
现在的老街这地方,原来就叫大屋基。商队途经此处,便自然而然地顺便与这里的山民做些买卖。山里人向商队购买一些诸如油、盐、糖、酒之类的生活必需品,而商人则向山民购买中药材等土特产。无形之中,这里渐渐形成了一条小小的老街。穿越时空的迷雾,人们依稀能够听到古时交易的吆喝声。循着历史的轨迹,现代老街的得名也就言之有理了。有诗云:“古镇复新街,拟徽皖作风,庭院楼台皆别致。此乡非异域,观藏羌民俗,山川人物自多姿。”
那么,徽派建筑风格又是怎么来的呢?这又得从一个故事说起。
话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张保全的安徽人,他到四川绵竹一带做生意,家境殷实,不料有一年川西坝子发大水,冲毁了他的家园,他和他儿子张晓坐在一个大木盆里,侥幸逃生。大木盆飘了三天三夜,飘到千佛山被树枝挡住,便在千佛山住了下来。靠山吃山,刀耕火种,辛勤度日。渐渐地,他们爱上了这片青山绿水之地,眼看着山民们物资匮乏,富有生意头脑的张氏父子便萌生了继续经商的念头。年迈的张保全对儿子张晓说:“千佛山风景秀美,民风淳朴,确是长久居住的好地方。你回安徽一趟,想方设法动员张姓家族的商人们到这里来落户,咱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下去。我已不久于人世,这件事只有你去完成了。”
张晓领得父命,待数月后父亲病逝,他安葬完父亲遗体后,即刻启程前往安徽。张氏家族在当地商界颇有规模,奈何近年灾祸连连,生意也大不如前。听张晓说起四川千佛山属灵山秀水、万物茂盛、人杰地灵,财运定当不弱。一时间,竟有六、七户人家答应举家搬迁。次年,这帮人浩浩荡荡来到千佛山。一看,果然名不虚传。欣喜之下,便开始雇请工匠,筑屋造房。这些人既有“创业”基金,又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们修建的房屋,依老家徽派风格设计,自然与当地民居不同。飞檐翘壁、楼廊庭院,完全是江南古镇情调。
岁月变迁、光阴任苒,古时候安徽商人们的建筑早已不复存在,但徽派建筑的遗痕仍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演变成今日的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