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因其一半以上居住在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而得名,人口约37万,以农业为主。
关于东乡族的历史来源说法甚多,至今还没有确切结论,但其形成和发展,是同元朝帝国的军事活动分不开的。据近年研究考证,东乡族是以回回、色目人为主体,融合了一部分汉人、蒙古人等发展而形成的。以前,将东乡族归为回回的一个旁支,直到1955年,才正式定名为东乡族,并成立了东乡族自治县。
东乡族有语言而无文字,其语系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其中蒙古语约占60%左右,是其主要成分;其次是汉语词汇,约占东乡语的30%以上;另外还有15%—20%属于阿拉伯语、波斯语。东乡族人的外貌有中亚人的特点。男子大多为大眼睛、深眼窝、浓眉、多髯;过去,东乡族男子皆不蓄发,但留胡须,有了大胡子,出门到外地,同教者见到,都要以礼相待,得到保护和援助,因此有“胡子是路票”之说。女子多杏眼、桃腮,脸部线条明显,喜戴耳环。
东乡族信仰伊斯兰教,其衣着、饮食、婚丧嫁娶、节庆礼仪、风俗禁忌等与伊斯兰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早的东乡族服饰很有自己的民族特色。男子多穿宽大的长袍,束宽腰带,腰带上挂有小刀、荷包、鼻烟壶、眼镜盒之类的物件;头戴平顶软帽,分黑、白两色。后来,服饰变成现在的衣穿不加布面的白色皮衣为主,其长的如长袍,短的似褂子,多用黑羊皮或毛棉织品沿边,黑白分明、美观大方,既可以穿,又可以盖。女子喜欢穿一种领圈和大襟上都绣有花的衣服,戴轻薄柔软、绚丽透明的绸纱盖头,女孩从七、八岁开始直到结婚以后一二年都戴绿盖头,中年妇女戴黑盖头,老年妇女戴白盖头;现在为了劳动和工作的方便,盖头已由形如以前医院护士戴的白色工作帽所代替,不过白帽上绣有牡丹花饰,服饰也以穿布衣为主;青年妇女喜欢穿红挂绿,上衣宽大,齐膝盖,大襟在后边,外面加一件齐膝的坎肩,长裤一直拖到脚面。
东乡族人民热情、好客,当你来到东乡人家时,主人立即请你坐在铺有自己擀制的平顺柔软毛毡的热炕上,首先给你端来一碗滚烫的、弥漫着清香的油面茶,然后为你宰鸡、杀羊、炸油香;在招待你时,他们还要伺立一旁,一再劝你吃饱、喝好,这就叫“伺客”,在吃鸡、羊肉时,还用硬性分配肉块的办法,让客人尽兴吃饱喝足。
东乡族在伺客吃鸡时,还有一种独特的习俗—礼让鸡尖。“鸡尖”是东乡族土语,意为鸡的尾巴骨。一只鸡炖熟后要剁成11块,即两个大腿、两块勺勺肉、四块翅膀、两块胸部岔子肉、一个鸡尖。当把鸡肉端上桌后,主人视客人的年龄大小喝尊贵程度,用一双洁净的筷子夹鸡肉敬来宾,通常是贵客、长辈吃大块,晚辈吃小块,而“鸡尖”只能敬奉给席面上最尊贵的一位客人受用。得到主人所敬“鸡尖”的那位客人,不能立即吃掉“鸡尖”,而是要待大家吃到最后时,再夹起“鸡尖”,礼让给自己认为有威望的人或同辈人。一般席间客人互相礼让“鸡尖”是常规客套程序,谁也不能随便接受。在东乡人的席面上,要是那一位客人吃了“鸡尖”,则象征他代表大家吃了席上的鸡,说明他是主客,今天的鸡是专为他的光临而宰的,感到十分荣幸、自豪。东乡人对“伺客”习俗非常看重,他们认为待客不“伺客”是一件极不礼貌的事,主人家因而也不算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家庭。
东乡族至今仍保留着浓厚的敬老传统,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当中,老年人普遍受到尊敬。如:家中最好的房子要让老人居住,最好的衣服要让老人穿,吃饭时先敬老人,晚辈不能当着老人的面抽烟,更不能在自家老人面前喝酒。到东乡人家做客时,客人中的老人也特别受到尊重,进门时要让老人先迈步入内,席间吃肉、喝酒时要先敬老人,谈话时要以长者的话题为主……在东乡族中不孝顺父母长辈的事极其少见,如果出现个别不尊重老人的事,立刻就会受到众人的严厉谴责,轻则无脸见人、威风扫地,重则被开除出本族,不被族人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