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是束河,一个距离丽江古城仅仅有七公里的古城。她是曾经的茶马古道重镇,历史甚至比丽江还要久远。
来到丽江的人通常都会到束河来走走,有的人甚至就选择在束河长住,因为丽江太过纷杂,远不及这里的纯朴宁静。就算是那些矫情的伪小资们无论怎样说丽江的时光是如何柔软,那儿的水车是如何翻开隐藏的岁月――但是他们都是说丽江的巷子、酒吧,还有丽江的艳遇,表面的浮华远远不是它自己;在束河,你会发现,这才是时光本来的样子。
宁静在七公里之外
从丽江去束河,只需要沿柏油马路向雪山方向行驶,约五公里处左转,进入一碎石路段,再前行约两公里,你便可以见到一个古老的村落,这里就是束河,被称为清泉之乡,曾经也被叫做龙泉村。当年徐霞客游芝山解脱林时,就是走的这条路来到束河,在他的记述中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十和”就是束河的古称,由此可见,早在明代,这已经是丽江地区的重要集镇了。
在束河古镇,同样有值得一看的四方街。到了那里,你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一个类似丽江古城四方街的广场,面积有两百多平方米,被叫做束河四方街。赶集的日子,这里是束河最热闹的地方,束河人,甚至周围村镇的人都来到这里买卖日用品。集市广场的四周均为店铺,古老的木板门面,暗红色油漆,还有店前黑亮的青石和脚下斑驳的石坡路面,那些闲坐的老人则是独自坐在太阳底下抽着烟。在束河,所有一切都流露出古朴的本色,那么自然。
站在广场中心,如果细细观察体会,就可以发现周围尽是传统的纳西民居建筑,纳西民族由游牧向农耕,再走向城市,从这里就可以找出一些不可磨灭的痕迹。这个四方街曾经是丽江皮毛交易的市场,街面上的那些被人马踩踏得光溜平滑的石板,似乎还能照见往日的繁华。
何处觅“龙泉”
一般的游客们都不会知道束河古称又叫做“龙泉村”,而在当地,你如果要问路,还是说龙泉村比较保险,束河的名字只有在旅游图书里才经
常用到。
普通人来到束河,只是厌倦丽江的轻浮以后想在这里回归自然,他们之中,很少有人知道这里其实是曾经在西南风光一时的木氏土司王朝的真正发源地,虽然在丽江古城,他们也可以见到华丽宏伟的木王府大门,但是他们更加中意的是某一个外地人或者外国人开的咖啡馆里播放的尼泊尔音乐,而一定不会是土生土长的纳西古乐。
要去寻找“龙泉”,就得沿束河街向北走,路上可以看到一股清流在街道上穿行流淌,汩汩有声。走了二三百米,就来到了这溪流的源头――“九鼎龙潭”,也就是“龙泉潭”。由于依山傍水,所以龙泉潭的潭水比丽江古城的水更加清澈透明,丽江的流水勉强可以洗衣服,这里的水却清澈得让人想弯腰去掬一捧来喝,它日夜泉涌不断,被束河人奉为神灵。
在龙泉潭的旁边建有北泉寺。寺内陈设与古城其他寺院没有什么区别,就像一个普通的纳西小院落,倒是源边临水一角,有一个“三圣宫”楼阁,为传统四合院,里面供奉着皮匠祖师。这是束河人的骄傲,因为束河出了很多制皮的能工巧匠,同时也是重要的皮毛集散地。
束河曾以发达的皮革加工业闻名于世,过去一直有着“束河皮匠,一根锥子走天下”的说法,它的皮货曾经远销西藏、西昌、青海,有的商人甚至到达印度、尼泊尔。据说,直到现在,在宁蒗中甸、德钦,至今还有以束河皮匠聚居而成的皮匠村。
私房推荐 揭开纳西最真一面
五颜六色的纳西服饰
纳西人崇尚五颜六色的色彩,尤其是纳西族女人的衣服,你应该特别留意――肥肥大大,外面还罩着一件厚厚的羊皮披肩,肩膀的两边有两个大圆布圈,代表着日月,披肩上面的黑色代表黑夜,下面的白色代表白天,中间还绣着精美的七星,所以这种衣服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 “披星戴月”,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
被称为“活化石”的纳西古乐
和很多少数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不管什么日子,只要有人起了个头儿,就立刻会聚拢一大群人,伴着音乐的节奏起舞,而这音乐就是纳西古乐。纳西古乐保留了部分唐宋元明的词曲牌音乐和纳西先民音乐形式风格,被人称作中国音乐的“活化石”。
有几曲很著名的乐曲值得收藏,你可以在那些咖啡馆里找一找它们的CD,比如《八卦》、《山坡羊》、《到春来》、《步步娇》、《浪淘沙》。
天人合一的纳西民居
从纳西人居住的房屋上面,你可以看到天人合一的古老文明。在束河,古城民居都具有典型的纳西族建筑风格:一楼一底的庭院式结构、金色雕花的堂屋正门、满院四季盛开的各色鲜花――形成人与自然的美好和谐。
在北京想找一点有关于纳西、关于束河的痕迹真的挺难,除了去年九月曾经在北京21世纪剧院举办过一次纳西古乐的演奏会以外,很少听得到来自于纳西的声音。
而纳西人的饰品、工艺品也很难见到,我只在北京西单的华威大厦六楼见过一个长头发的帅哥曾经摆出过一柜台的纳西东巴文羊皮画,就再也没有见过其它的地方卖。如果你真的喜欢,我建议你可以去诸如易趣、淘宝网上搜一搜。
虽然,一年四季去束河都没问题,但是春天是最好的时节,景致最艳丽,如果你想去,推荐去看一本名叫《在路上・云南》的书,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