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长乐市旅游景点
长乐区是福建省会福州的门户,名取自《诗经》“长安久乐之义。长乐区拥有空海陆三轴交通,国内屈指可数的空海“两港”城市,属国家颁布的开放县(市)之一。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福州长乐市旅游景点,欢迎阅读。
1、长乐九龙山生态旅游景区
九龙山生态旅游景区,山清水秀,群山环抱,景区宜人,为国家级AAA级旅游景区,并荣获福建省乡村旅游四星经营单位、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福建省水乡渔村称号。景区位于长乐市江田镇,距离福州市区仅50多分钟车程,交通便捷。景区靠山面海,背倚南阳省委旧址红色旅游景区,面朝下沙海滨度假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生态旅游区占地约2000亩,分为山下、山上两个区域。山下九龙山庄,现有现有住宿、农家乐、土特产专卖部,游泳、荡舟、垂钓、烧烤、骑马射箭、漂流、登山及30亩观赏鱼养殖基地等项目,是集旅游、休闲度假的好地方。这里的农家宴和当地的海鲜也堪称一绝。山上九龙溪漂流区离九龙山庄约2公里,九龙溪穿流景区全程终年流水不断。这里有享有“海峡第一漂”美誉的热情漂流,农家乐、射箭区、100余亩天然跑马场、农业生态园等,是一个集度假休闲、观赏、运动、娱乐为一体的现代海滨旅游胜地。
景区项目众多,周边旅游景点众多,非常适宜两天一夜的长乐深度游。
2、猴屿洞天岩
猴屿洞天岩,即长乐市著名侨乡猴屿的屏山洞天岩,俗称猴屿岩,位于闽江口南岸最北端,距市区15公里。
猴屿岩石奇岩怪,肖形状物,千姿百态。已发现的有:野猪、松鼠、河豚、海豹、玉兔、乌龟、壁虎、蜥蜴、鲤鱼、螃蟹、老蛇、母鸡、鹦鹉、苍鹰、颓鹫、老虎、羔羊、白马、黄牛、鳄鱼、犀牛、虎爪、象耳、仙桃、西瓜、玉鼓、金钟、砚盆、笔架、书包、签筒、济公帽、金刚靴、状元帽、天仙履、老君卧榻、仙姑玉枕、孔明摇扇、织女抛梭、八戒仰眠、沙僧坐禅、三藏佛冠、佛祖袈裟……
猴屿岩绿荫如盖,松、竹、榕、樟、兰、菊、紫薇、杜鹃、糃子、铁树、桂花、马英丹、美人蕉、黄心榕、白玉兰……层层叠叠,团团簇簇,外头天气再热,日火再大也失去威力。
大雄宝殿前有一株光绪年间种下的百年茶花,是屏山寺的镇寺之宝。茶花树杆粗如大腿、弯曲如弓,高丈余,树冠罩在屏石之上,每年春天,盛开上千朵姹紫嫣红的花朵,远处望去,以为一片红云飘动在殿前。
“鼓岩”之上,一条岩缝中竟然长着两棵品种不同的连根大树,一株榕树,另一株谁也叫不出什么树名,累累果实居然直接结在树干和树枝上。两树树皮一黑一白,疑是来自欧非两洲肤色不同的情侣,依偎在一起倾诉衷肠。著名书法家沈觐寿先生生前在岩上留下题刻“一岩两树,同根并茂”八个大字。
猴屿岩洞因岩叠洞胜为闽江一绝。现已发现的岩洞有10多个,如“状元洞”、“仙人洞”、“蝙蝠洞”、“充天洞”、“涌泉洞”等。有的迂回曲折,步步景生;有的径收为洞、洞尽径开;有的洞中套洞、洞上叠洞;有的狭窄如带、仅容半身而过;有的宽阔似厅,可摊席铺筵;有的阴不见掌,不辨东西南北;有的光影幻射、得现乾坤倒转。山上还有不少岩洞尚未撩开神秘之纱。“无底洞”在“喾岩”之下,潮湿的黄土堆积在洞前,洞口只有桌子大,可洞内却宽阔幽深。曾有人钻了进去,爬了一段,手电筒的光慢慢地被暗影吃掉,而底下却出现了嗡嗡的响声,怕有不测,只好无功而返。“雁阴洞”也是个神秘去处,有好事者进去想看个究竟,不敌寒气森森,半途退出,回去后大病一场。如此神秘可怖,再无人敢越雷池一步了。
猴屿岩中心建筑是屏山寺,为宋朝孝宗年间名臣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里人郑丙所创建。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阁、仰佛堂等皆依山而就。一个个华亭,各立蹊径,点缀绿丛,既供人休息,又可以赏景。凝云桥、仙人桥、秀安桥巧布岩壑溪涧,既利通济,又增景观。“千禧”、“锦屏”、“海阔天高”、“山涛海籁”、“一岩两树,同根并茂”等摩崖题刻和亭台楼宇上名人对联诗句,都可揣摩玩赏,增添雅兴。
萃景亭后三叉路口有抗倭义冢。明朝倭寇侵扰,猴屿乡民不忍强盗蹂躏,奋起抗争,成百人惨遭倭寇,戚继光紧急挥师闽江,驱走倭寇,官兵们就近掩埋了死难义士的尸体。后来猴屿村兴建文化宫,把义士的骸骨从大脉山崎顶移葬于此。猴屿屏山寺山门呈扇形的门楼上建成有城垛的城墙,其原因就是昭示这一段尘封数百年的悲壮历史。同时,山门的位置低于江边的鸡笼山也有特别的含意,因为今日郁郁葱葱的山头就是当年戚家军营寨的遗址,站在城墙上,往后看是义冢,而往前望寨址,则需仰起头来,以此表示对爱国爱民军队的崇敬之情。
站在山上,典型的江滨风光尽收眼底。近处,海渚万亩,苇草如茵,牛羊点点;港道里扁舟慢渡,渔歌唱晚;琅岐岛阡陌交错,铺金泛银,展翠绣绿;对岸江海交汇处群山环立,岚气氤氲,山麓楼墅峥嵘,车流蠕动……可谓一幅雄浑壮美的《江山万里图》,一首豪迈动听的“闽江放歌”。
3、显应宫
显应宫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即公元1138年,距今已有860多年历史。几百年间,显应宫数度重修。据出土的碑文记载,最后一次重修是在清道光二十一年即公元1841年。此后,由于一场风暴海啸之类的特大天灾袭击,显应宫随同邻近的村舍,一夜之间被风沙掩埋在地下。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若干年后,人们在这里又建起了村庄,村的名字叫“仙岐”,却没人知道显应宫及其“仙人”们就在村庄的地下。
1992年6月21日,福建日报登载了国务院批准建设长乐国际机场的消息。事隔一日,机场所在地仙岐村的一位村民在村居中的一块沙丘挖沙,挖着挖着,竟然挖到了一堵墙!当地政府获悉后迅速与省市考古部门联系,派人指导现场挖掘。一个月后,沙丘变成了沙坑。数十尊大小不一,栩栩如生的彩绘泥塑神像展现在人们面前。国家文物学会罗哲文会长、故宫博物院单士元院长以及国内著名古建筑专家马瑞田、杜仙洲等教授,闻讯前来考察指导,并题赠墨宝。专家们指出,这是福建省迄今为止发掘的数量最多,群体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泥塑神像群。从《长乐县志》查知,显应宫曾被列为县内十五都的名胜古迹。当时显应宫俗称大王宫,因前殿祀有妈祖神像,又称天妃宫。显应宫出土重见天日之时蝴蝶从四面八方蜂涌而至,所以人们又称之为蝴蝶庙。
现有的显应宫景点分为地面新宫和地下古宫两个部分。根据古建筑专家规划设计重建的地面新宫,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分为前后座两个部分,坐北朝南。前座主体建筑是观音阁,两边是回廊。观音阁高20余米,建筑面积330平方米,其中观音坐像高8米。后座主体建筑是天后宫,按地下古宫原有布局及神龛、神像仿制。天后宫天井两侧分别为钟楼和鼓楼。钟楼台阶是地面新宫与地下古宫的通道。
地下宫为二进结构,四周为土筑和石砌围墙,宽13.2米,深26.4米。据考古专家考证,出土的建筑构件柱础有两套,一套明代,另一套清代。这说明出土的庙宇可能是明代建清代修的。门口一面碑刻记载“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重修”,由此确定,这座庙宇是在160多年前的这次重修之后被湮埋地下的。
地下宫内共有五个神台,分别供奉不同的群塑神像。二进殿内共有三个神台。正中神台供奉的群塑主像为本地的当家神“大王”。西侧神台上供奉的主像是福州民间普遍尊祟的一位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临水夫人陈靖姑。东侧神台出土时并无神像,但在外墙和前殿西侧神台的地面却又多出几尊。于是人们就把这几尊塑像放在了这个神台上。前殿东侧神台上供奉的主像是妈祖天妃。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前殿西侧神台上的“巡海大臣”群塑了,七个神像中除一人为“番人”外,其他六个均着太监服饰。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博物馆和福建师大历史系的几位历史、文物专家专程来此考察,从塑像形成时间、雕塑手法、人物特征、服饰特征,以及当地历史、庙内供奉诸神特点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分析、考证,一致认为,这组塑像大约形成于明万历年间,比东侧妈祖塑像略晚一些形成。居中者塑像头戴嵌金三山帽,身着簇新蟒龙袍,腰系玲珑白玉带,脚穿文武皂朝靴,完全是明代宦官特有服饰,就是统率舟师七下西洋的三宝太监郑和。而郑和身边的“番人”,有人认为可能是从第四次开始协助郑和下西洋的西安清净寺掌教哈三(哈桑)。哈三是西亚北非人,由于他在“危险海峡”为郑和船队安全引航功勋卓著,所以他与郑和一道被后来的行船走海人奉为“巡海大神”。
据考古发掘报告,如果不是因为村民发现后自行挖掘,造成人为的破坏,而是一开始就由考古部门进行科学的挖掘,可以说显应宫遗址一切将是完好如初的。出土当初,神像身上朱红、嫩绿、金色等色彩亮丽鲜艳,表情生动,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建筑物的柱子虽然腐烂剩下壳子,但还都立着。考古专家认为,显立宫遗址是一个突发事故形成的。在防风林带建立前,沿海的风沙灾害十分严重。在某一次突发的风沙灾害中,大风将显应宫的瓦片掀去,大量的沙子沿着屋顶椽板的漏洞,急速地在庙内堆积起来。先是在后殿的东侧,人们忙将神像搬到前殿和庙外,然雨更大的风沙来了,人们慌忙撤出宫庙,风沙很快将整个宫庙淹没。现有的地下显应宫,除了前后墙、神台及塑像保留出土时的原来遗迹外,地面、柱子、屋顶等都是新建的。
4、冰心文学馆
冰心文学馆坐落在长乐市冰心公园左侧,于1997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是全国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文学馆,为福建省、福州市的德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宣传和研究冰心的文学成就、弘扬冰心的“爱心”精神,中共福建省委、福建政府在冰心的故乡长乐建设冰心文学馆,于1997年8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冰心文学馆位于长乐市区爱心路193号,占地13亩,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配套建有70亩的冰心公园。整体建筑风格以灰、白色为主要基调,质朴无华、平易近人。既吸取福州地方民居风格,又推陈出新,充分表现了建筑典雅、明快、亲切的艺术形象和现代建筑的地方新风格。1999年被评为福州市十佳优秀建筑景观和福建省双十佳优秀建筑。
一层设有贵宾厅、会客厅和大型会议厅。二层为展厅,陈列冰心生前大量的照片、手稿和实物。冰心在北京的旧居,除了不可移动的墙体,包括门窗在内的其他所有实物,几乎完整地“搬迁”馆中。展厅摆不下的则存入“冰心实物珍藏室”。三、四层为“冰心研究中心”,可举办小型研讨会。
冰心文学馆前是一座冰心与一群少年促膝谈心的汉白玉雕塑,基座有冰心手迹:“永远的爱心”。配套设施还有办公楼、宾馆和餐厅。一弯湖水像古代“太极”图案一般摆在公园中央,使冰心文学馆显得更加典雅。600年前,这里曾是郑和下西洋时舟师驻泊的太平港一部分,1996年建成。
5、琴江满族村
琴江是福建省唯一的满族聚居村,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位于闽江南岸,与福州(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隔江相望。距长乐市区4公里,闽江口15公里。流经这一段的闽江宛如一把古琴,故名琴江,为古代控马江卫省城的重要港口。清雍正六年(1728年),镇闽将军阿尔赛奏请朝廷从老四旗中抽调513名官兵携眷进驻琴江,围地筑城,建立“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这是当时全国沿海四大水师旗营之一,比马尾的福建水师还早151年。水师旗营布局相似太极八卦,故又称“旗人八卦城”。辛亥革命后,水师旗营逐渐成为一个居民小镇。
据琴江志载,林则徐多次来到琴江,江滨照壁曾书林公墨宝“海国屏藩”。萨镇冰为贾氏海军世家墓园题写“江城海域”碑刻至今犹存。琴江的`“福州三江口水师”是中国海军的摇篮。琴江水师最辉煌的一页是参与甲申中法马江海战抗击侵略者。统领黄恩录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率部奋勇杀敌,600名官兵中壮烈牺牲100多位。后人奉旨在村中敕建“忠魂堂”,设置烈士灵牌。至今每年七月初三举行公祭活动,村民们自发来到江边放送水灯,剪纸焚香,祭奠先烈英灵。
琴江村地灵人杰,名人辈出。洋务运动后,水师旗营中青年人纷纷投入船政学堂,毕业后成长为中国海军的栋梁之材,其中将级3名,上校级4名。如与萨镇冰深交的民国海军少将贾勤。近代的如原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曹维廉,我国海商法奠基人黄挺枢教授,荣获世界书画艺术名人称号的指墨山水画家李育中等。
琴江村民每人都会三种语言:普通话、福州话和满族“旗下话”。村里有一种名叫“台阁”的民间文娱活动,由旗人祖先从北方带来,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琴江还是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出太平港口转舵出海之处,村附近有郑和修建的云门寺和妈祖庙。
琴江地理区位优越,水陆交通方便,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丰富,开发以满族风情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前景广阔。琴江全体满族同胞热忱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共创美好的未来!
6、龙舟夜渡三溪
江田镇三溪村位于吴航十二景之一“屏嶂铺霞”所在的屏山脚下,因潼溪、南溪、北溪汇集于此而得名。为首批省级5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距长乐市区15公里,土地面积16平方公里,总人口13700人。
三溪也称鼎溪。上游为潼溪,建有库容达千万方的三溪水库;下游分为南、北两溪,南溪入海,北溪入闽江口。南北双溪有唐宋以来所建石桥5座,分别名为:大桥、平桥、小桥、当桥和下桥。北溪的大桥,长43米,宽2.4米,高4.4米,桥面石板上有宋咸淳已巳秋重修的刻字。
前人有一幅对联概括这里的山水风光:“屏嶂铺霞山积锦,龙潭印月水浮珠”。朱子尝游览和传学于此,勒“溪山第一”四字。可见三溪的自然景观之优美。三溪的屏山高不过百米,但登山途中景观美不胜收。山上大小岩石千姿百态。如猴头、猪首、母鸡下蛋、五蛇聚会等,栩栩如生,维妙维肖。山腰有一个“皈愚洞”,由三块岩石顶托一25米长6米宽的巨石构成。周围古树参天,是村民避暑纳凉的好去处。附近还有“九仙洞”,天成石门供人出入,十几平方米的方形岩洞内供奉着“九仙君”,不少香客从老远跑到这个洞里“祈梦”。山巅巨岩有一深不知底的“天龙井”,传说一只小牛伸头向洞中喝水,不慎跌入井中不见,次日在海边发现小牛的尸体。
站在山颠平坦宽阔的“龙背”上极目远眺,大海与蓝天相接,烟波浩渺,北至机场南至牛角山,长乐南乡一带的村落尽收眼底,足令游客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三溪水库边山顶有两块巨石重迭,上面的一块有题刻“中丞”二字,在两石相接缝隙塞入硬币,大风过后会被轧扁。
三溪美丽的山水风光吸引了无数名宦雅士前来游览,留下众多吟咏三溪景色的佳作名篇,艺术水准很高的摩崖石刻比比皆是,成为三溪一道瑰丽的人文景观。村北柏山的仙字岩为上下两块巨岩重叠而成。上面一块刻钓鳌两字楷书,每字80厘米见方;下面一块刻庆历丁亥秋,飓风起,余涉是山巅,观海波也,才翁题,篆书。才翁姓苏名舜元,时任福建观察使,著名书法家。巨岩右方还有2首五言律诗篆书,记述宋时当地飓风掀涨海,淠卤灌低原和海啸灾情,分别为宋熙宁年间福州知府廉转运使张徽和福建转运判官蒋之奇题。这些摩崖石刻为研究宋代篆书风格和长乐市的历史地理变迁提供了珍贵资料。
植柱庙、朝元观、鹫岭祠等始建于宋代的寺庙亭阁,依山傍岩,错落有致。最早也是最大的是唐咸通六年(878年)所建的当阳寺,虽因战乱圮毁,但遗址尚存巨大的石柱石槽等建筑材料。三溪宗教寺庙的文化主旨及以惩恶扬善为主题的传说故事,让游客在明山秀水中感受至善至美的人性。紫阳阁(俗称朱子祠)旁有株墨竹,相传是朱熹残墨泼在竹上染成黑色,千百年来这株神奇的墨竹依然挺拔茁壮。
自古龙舟日竞渡,独有三溪夜赛航。这里的龙舟夜渡是我省独有的乡土风情。从村中穿过的南溪,每年端午节夜间灯光辉映,溪中龙舟竞发,两岸及桥上人潮如涌,热闹非凡。
三溪以其山水交融、自然奇秀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造就了文化品位较高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很大。近年来,历史文化名村管委会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山上的摩崖题刻不再被人开采,并在山坡溪畔植树绿化和防止溪流遭受污染。目前已经疏浚南北双溪河道,游客可以划龙舟从水上进入景区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