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不可错过的景点知识
建筑史家认为:“早期西方建筑对中国近代建筑产生影响的第一渠道,就是教会传教渠道。 ”外国传教士通过传教活动来到中国后,第一件事便是建立教堂。苏州最早的教堂可追溯到1649年,葡籍潘国光和意籍贾谊睦两位教士来苏州,在通关坊建造一座教堂,顺治帝题赐“钦崇天道”横匾及御碑一座。
教堂内部结构
杨家桥天主堂,又名七苦圣母堂,位于三香路莲香桥西北。中西合璧,外墙用青砖小瓦垒砌而成,采用哥特式教堂尖顶,外观具有江南地区的古建特色。使徒堂位于养育巷130号,创建于清同治十一年,是苏州历史上最早的基督教堂之一。经1925年翻建,始成目前规模。使徒堂本名思杜堂,为追思教堂创始人美籍传教士杜步西夫妇之意。礼拜堂坐东朝西,平面呈长方形,为一砖木结构青砖青瓦两层楼房,西南角楼梯间处再向上升起一层为方形钟楼,建筑外立面朴实无华。1882年蓝柏等在天赐庄建礼拜堂,1915年改名圣约翰堂,由美国人约翰·M·慕尔博士设计。砖木结构的三层哥特式宗教建筑,尖顶、立柱、拱形门窗,外立面全部为青水砖砌成。苏州宫巷堂,始建于1891年,1921年由美国传教士项烈和华人牧师沙定淮扩建,因为兼办社会服务工作,改名为乐群社会堂。教堂前临宫巷,正立面三间,中辟拱门,左右设券窗,门上现有“基督教宫巷堂”额,陡坡灰瓦屋顶,山尖浮雕红色十字架,下为大拱窗。
西方教会在中国开展传教的同时,教会医院也随之出现。老苏州都知道,博习医院是苏州最早的一家西式医院。1877年传教士蓝华德在天赐庄租赁三间民房创办了“中西医院”,这就是后来博习医院的雏形。1882年11月,蓝华德和柏乐文在教会及苏州地方士绅中募到捐款1万余元,当即以其中的一千美元在天赐庄购得荒地七亩,由其亲自设计建造,大概只用了半年时间,一座由八幢建筑构成的“苏州博习医院”正式竣工,并于同年11月8日开张。1919年,院长苏迈尔得教会、洛克菲勒基金和地方人士捐款资20万银元,由上海G·F·ASHLEY建筑公司设计,在原址重建新医院,其外墙用苏州陆墓清水金砖砌就,有文字资料记载:“本院门诊室悉用北平建筑皇宫之金砖造成,当时制造是砖之窑适在苏城之外,本院于废清时将其所余旧砖悉数购得”。
校园建筑是学校历史能触摸、能观赏的载体。如果说教会大学是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产物,那么教会大学建筑,便是中国传统建筑与近代西方建筑折衷融合的结果,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教会学校
百年前的东吴大学,无论是建筑或是景观,多营造出一种宁静、淡定、富有学术气息的氛围,校园树木葱茏,绿荫红瓦相映,环境幽美清新。宁静的林荫道上,偶遇温文儒雅的教授,碰撞风采飞扬的青春,恍若与世隔绝。作家范烟桥在《茶烟歇》一书里曾写下一段言简意赅的评语:“林堂古拙如故家贵邸,孙堂质朴,葛堂坚固,维格堂华适,子实堂静穆,各具特征”。林堂建于1901——1904年,由英国建筑设计师设计,因顶部有报时大钟,故亦称钟楼。整幢建筑面呈“凹”形,北立面底层外有露天走廊,两侧有罗马式古典石柱六根。林堂落成时,校长孙乐文曾自豪地认为她是当时中国最漂亮的大学建筑。孙堂是为纪念东吴大学第一任校长孙乐文而命名,建于1908年。风格上以英国哥特复兴式为主,外墙厚度往上逐层递减,二层以上皆有突出外墙的壁柱反映室内开间,是近代西式风格建筑中难得的精品。夏日的孙堂立面爬满了藤蔓,斜阳西照下凝视这座巍峨的建筑,有一种说不出的高贵、雅致、神秘和幽静。费孝通、金庸、蒋纬国等一大批名人,多曾伴随着这幢建筑度过了年少时的书香岁月。葛堂于1922年奠基修建,是一幢为纪念葛徕恩校长的父亲而命名的理科大楼,外观方正朴实,以竖向线条做三段式处理,以哥特式扶壁和尖拱门洞装饰突出强调正中的入口大门。
1902年,美国基督教女传教士海淑德,在天赐庄创建了景海女塾。《苏州沧浪区志》的教育篇中有这样的记载:学校创建于清代的光绪二十八年,原名苏州景海女塾,学制12年。学校由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派遣传教士海淑德创办,取景仰海淑德之意,命校名为“景海”,该女塾办学宗旨是对中国上等社会的女子进行基督化的教育。到民国5年,改学校为景海女子师范学校。学校现存红楼等建筑,门窗均是拱形,外观质朴,主体结构基本完好,具有令人惊叹不已的细节。
罗马式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于1931年10月奠基,俗称“罗马大楼”,由上海工部局建筑师吴希猛设计,苏州张桂记营造厂建造。主楼高三层,底层为半地下室。平屋顶,灰白色外墙,南北向。南立面线条平直简洁,北立面横贯进深2米的柱廊,等距离排列仿古希腊爱奥尼式圆柱14根。
桃坞中学为清光绪二十八年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办,三十四年正式定名。民国建立后至抗战前夕,陆续建造了一批砖木混合结构西式校舍,有教堂、体育馆、实验室、校长和教师办公室、教师住宅等。这一时期苏州陆续兴办了一批教会学校,如位于谢衙前的私立晏成中学、私立慧灵中学,位于义慈巷的私立萃英中学等,桃坞中学旧址是其中现存原校舍建筑最多的一处。
近代西风东渐,极大地改变着当时苏州人的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今则渐求实际,新建筑多合实用者,且自旧式官绅淘汰,新式礼堂遇事均可租借”。如果给当时苏州开埠后城市建筑风格下一个大概结论的话,那就是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逐渐西洋化,并慢慢地改变着苏州古城的面貌。到了二三十年代,西式建筑更是在苏州全面建造,新的建筑思想左右着当时苏州人的生活状态。
苏州民居
苏州近代住宅建筑以古朴典雅、简洁流畅、富于变化,其共性与个性并存的建筑风格特征,成为历史文化、开埠文化、地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多面体。春在楼、章太炎故居、天香小筑、荫庐、朴园等,以马头墙、观音兜、天井、客堂的落地窗、檐部挂落、两厢的格子窗,与安徽民居有许多类似之处。它最大的特色就是:用江南民居空间特征的单元,按照西方联排住宅的方式进行总体布局,因此一开始就带上了中西合璧的色彩。
春在楼坐落在东山镇松园弄内,外面被一道长长的黑色风火墙护住,中间镶嵌着各色漏窗,两侧夹以徽派的马头墙,一眼望去,气宇不凡,是一组庄园式的建筑群,典出清代学者俞樾殿试名句“花落春仍在”。整幢建筑将砖雕、木雕、石雕和泥塑、彩绘、花窗、铺地、壁画等不同建筑工艺巧妙地融合在这一建筑群落中,体现了苏州香山帮工匠的高超手艺,更诠释了苏派建筑技艺的真谛。 1922年,春在楼才破土动工,并聘请苏州香山帮名匠陈桂芳设计建造,雇用250多名工匠,耗资15万银元,历时3年才得以竣工。
天香小筑是一处中西合璧式花园别墅,位于人民路。分住宅和园林两部分。住宅在西部,是“回”字形,南为鸳鸯厅,梁枋雕刻精细。后面两进由三幢二层楼房成“品”字型排列,屋顶覆以绿釉玻璃筒瓦。建筑间隙地形成自然的天井院落,建筑装修采用中式落地长窗和短窗,窗格裙板雕刻着中国传统图案。整个建筑以苏州传统园林为基调,又吸收了一些西方建筑的风格,显得富丽而秀美。
荫庐位于景德路儿童医院内,是一处西式建筑与中式仿古园林结合的花园别墅,俗称慕家花园,为苏州当时设施最新式的私宅。主楼三层,外观具有欧洲罗马式建筑风格,前廊排列高大挺拔的立柱四根,内部厅室宽敞明亮,扇面螺旋形楼梯和室内壁龛装饰颇精。楼南庭园草坪中心植有高大雪松,四周铺筑小径,配植花木,围以漏窗花墙,给人以平静安逸的感觉。
朴园位于平门校场桥路,名称很中式,其实细看里面也掺杂着中西合璧的影子。1932年上海蛋商汪氏花费10万银元建造,四周围以花岗石墙,采用传统造园布局,以山水为主景,石包土假山,峰峦起伏,池架曲桥,聚分兼得。有四面厅、花厅、亭、廊等建筑。2006年前后,苏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心落户朴园,并对园子进行了保留并呈现出历史线索的整修,恢复修缮园中民国建筑原貌。
信孚里、同德里、同乐里、同益里、养蚕里、雅园里、承德里、久福里、志仁里等民国建筑的出现已经历了百年风雨,它使世代居住在传统民居里的苏州人开始了向另外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致使他们选择、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市民生活方式。
信孚里,《金阊区志》记载,“十梓五卅交口,主弄南出十梓,三条横弄西通五卅路,自沦陷时即砌堵不通”。辛亥革命后这里是江苏水警第三区屋部,被信孚银行收购后才得名“信孚里”。 1933年翻建,海式石库门清水青砖墙,两层里弄房屋,清水砖墙,石库门面,显得庄重简洁。同德里、同益里位于五卅路北。同德里巷长150米,同益里巷长120米,两巷平行,东端与五卅路相交,是典型的民国建筑风格、西式的房屋结构,清水砖墙,高高拱起的券门,宏伟的艾欧尼柱子。志仁里由3排多幢民国建筑组成,从南至北先是一排带有石库门的平房,中间部分为二层楼房,巷子的两头建有用于安全保障的过街楼巷门,在志仁里的南北边界有一块刻有“阙界”二字的界碑,表明当年建造志仁里的主人姓阙。这里顺便说一下,苏州的近代建筑大部分在正前方左右两角镶嵌有石质的界碑,具有房屋产权凭证的作用。敦仁里位于包衙前与三茅观巷之间,南北两处弄堂口的仿罗马式的门楼,在众多粉墙黛瓦的建筑群中,格外瞩目。泰仁里位于中街路高师巷,海派里弄式建筑群,大门为石库门,外部为西式,内部为中式,有雕花,门楼上方有彩绘。
西方教会建筑在苏州大量出现的同时,苏州也孕育出一大批本土建筑。1920年交通部选购闾邱坊巷基地一块,建造苏州电话局新局,由裕信厂承造。1921年兴建的苏州大公园,前半部为法国规则式布局,以喷泉绿地为特色,园内还有图书馆、电影院、商店等,并对外开放。 1929年郑鼎记营造厂建造的江苏高等法院,采用城堡式样,极其庄严肃穆,图纸设计出自中央大学建筑科郑定邦之手。 1930年承建的苏州国货公司,当时整幢建筑平面呈“日”字形,中间空地为两处大天井,建筑外观线条平直简洁,是苏州较早使用钢筋混凝土的大型建筑之一。
苏州城南是苏州近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较大的企业主要有苏纶纱厂、鸿生火柴厂、瑞丰丝厂,这些建筑的风格基本上都是西式风格。现存的鸿生火柴厂,一幢两层的近代风格建筑还能依稀看见当时青砖墙柱的模样。始创于1924年的瑞丰缫丝厂,系日商在华首家缫丝厂,无论是门窗上的花纹还是墙壁上的"雕刻均清晰可见,保持了独具一格的巴洛克装饰风格。
苏州自古为经济繁荣、社会繁华之地,清时观前街道阔仅3米有余,两旁店铺,多数为栅板门面。道光二十一年郡绅捐砌石条路,1930年观前开始拓宽,两侧店铺纷纷缩进并改建门面或新建楼房,故观前街大多为民国建筑,如叶受和、乾泰祥、良利堂、金城银行等等。1935年,西中市街道由光绪年间的2米多宽,拓展到12米左右,重建的房子大多是海派洋式建筑,内有“雷允上老店”、“老中国银行大楼”等31处民国建筑,虽然这些建筑早已褪去华丽的外墙装饰,甚至有些已是半圮的危楼,但仍然掩不住从骨子里渗透出的气韵,自然而联想到从前的辉煌与鼎盛。
风景名胜——巴郎山
巴郎山位于川西高原,藏语叫巴郎拉,意为怪柳山,海拨5040米。举目远眺,奇峰突起,峰峦重叠,峭壁嶙峋。沿途高山草甸,犹如一幅幅巨大的地毯覆盖山间,成群的牛羊怡然自得。
蓝天白云间,茫茫的云海浮动山腰,将雄浑的山脉分成上下两部份,上面是野花缤纷的高山草甸,下面是神秘幽深的原始森林,巴郎山的上下山路和垭口地区,海拨超过4000米,山高坡陡,但其景色极为美丽,白云如海,雪山连绵,草甸起伏,“无限风光在险峰”翻越巴郎山,峰回路转,朝晖夕阴,烟霞漫漫。
“立马秋风绝顶山,千崖万壑拥斑斓。披开云雾依辰极,身在青霄紫气间。”翻越巴郎山,峰回路转,烟霞缥缈。在山顶眺望,白云铺满长长的峡谷,风起云涌,波澜壮阔,蔚为壮观。山谷中还有密布的原始森林,绝妙的松萝悬挂林间。
广西名山——月亮山
月亮山是阳朔境内的奇景,它在高田乡凤楼村边,高达380多米。因为山顶是有一个贯穿的大洞,好像一轮皓月,高而明亮,所以人们叫它明月峰,俗称月亮山。
月亮山位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十里画廊景区末端。这里的风光古朴素雅、恬静安逸。山头上有一个天然的大石拱,两面贯通,远看酷似天上明月高挂。从不同的角度变换观看,此洞形状也不断变化。如果是开着车赏月山,那个石拱的形状会从弯弯的上弦月,逐渐变成半月、圆月,继而又变成下弦月,十分奇妙。
游人可顺着一条800多级的登山道直达月洞。这个月洞大得离奇,高宽各有50米,而山壁却只有几米厚。洞的两壁平整似墙,洞的顶部却挂满了钟乳石,形状各异。其中两块很像月宫里的吴刚和玉兔。在晴天的时候,游人可以透过月洞看到蓝天白云,好比一面挂在山颠上的圆镜。由于月洞的北侧有一座圆形的小山,所以游人走山南的赏月路,从不同的角度观赏月洞,可以看到圆月、半月和眉月的不同景象。清代徐廷诤称此景是月挂高峰,他作诗道:峰峦顶上镜光浮,旦夕空明未见收。自昔悬崖崩一角,至今遗魄照千秋。山穿月曜无圆缺。月出山辉任去留。万古不磨惟此镜,与君长作广寒游。顺着长达800多级的登山道,可直达月洞。月洞,大得离奇,高宽各有50米,所以山壁也只有几米厚。两壁平整似墙,顶部挂满了形状各异的钟乳石,其中有两块很像月宫里的吴刚和玉兔。若逢晴天,透过月洞看蓝天白云,好比一面挂在山颠上的圆镜。若有雨,烟雾缭绕,月色朦胧,今夕何年。
月亮山有天下名山、仙山、灵山之美誉,山上有大理石铺就的800级登山道可达月宫。月宫高、宽均约50米,内多乳石,状如嫦娥、玉免,与广寒宫神话相合。从山下赏月路的不同角度看去,可见圆月、半月、眉月等不同形状。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可以看到月亮阴晴圆缺变化的动态景观,也可算得上阳朔县一大奇观了。月亮山周边有美女梳妆、卧虎山、九牛岭等景点。
月亮山集原始生态和原始风情于一山,是贵州原始生态和原始文化的瑰宝。集旅游、科研、考古、探险、探奇于一山,隐藏着巨大的商机,拥有不可估量的开发前景。
云南名胜白茫雪山
白茫雪山,又称为“白马雪山”,位于云南省德钦县境内,面积190144公顷,1983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寒带原始林区,也是云南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山针叶林、山地植被垂直带自然景观和滇金丝猴等。
白茫雪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德钦县城东南部,滇藏公路穿越其境。保护区海拔最高处的扎拉雀尼蜂高至5640米,与最低处的霞若乡高差达3380米,形成立体感极强的气候特征和植被类型。依海拔的高低,垂直分布着高山流石唯植被、高山灌木丛草甸植被、亚高山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云南松林、高栎。在云杉林和冷杉林组成的亚高山暗针叶林带,栖息着’99世博会的吉祥物、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物滇金丝猴。它们活跃于保护区内面积51080公顷的核心区,结群活动,采食云冷杉和桦木树的嫩芽;幼叶、长松萝和花楸等,其跳腾游窜、嬉戏鸣唤,给雪山林海带来特有的灵气。
在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的中段,有一个黄型的峡谷区。雪峰连绵,林海莽莽,还有金沙江及其支流珠巴洛河从雪山丫口流出,流过分布在雪原林海之中的藏族村落。这里,就是1988年5月由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茫茫然雪山自然保护区。
白茫雪山位于云岭山脉北段东坡,是金沙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景区分布在中甸至德钦214国道的两侧,是云南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峰顶终年积雪不化,这里有保存较为完好的高针叶林为主的寒带原始森林。一般从金沙江峡谷的奔子栏开始登山,至4500米处风雪口开始下山。1988年5月由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白茫雪山自然保护区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寒带原始林区,也是云南省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德钦县城东南部,滇藏公路穿越其境。保护区海拔最高处的扎拉雀尼蜂高至5640米,与最低处的霞若乡高差达3380米,形成立体感极强的气候特征和植被类型。
白茫雪山自然保护区有令人心醉神迷的景观。在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游览之人可尽情领略雪域风情。夏季的白茫雪山,冰雪消融,到处高山流水,杜鹃花灿烂绚丽,林中则百鸟轻鸣,群猴嬉戏。到了秋季,白茫雪山的自然景观则更别有情致。
京南第一山——碣石山
碣石山位于无棣县域北部,方圆0.39平方公里。碣石山是鲁北平原上惟一的一座山峰,秦皇、汉武、曹操都曾登临此山。
碣石山,又名无棣山、盐山、马谷山、大山。海拔63.4米,方圆0.39平方公里,系73万年前火山爆发喷出而形成的锥形复合火山堆,是我国最年轻的火山,也是华北平原地区唯一露头的火山,被誉为"京南第一山”。1998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
古时近河傍海,唐尧时称碣石山,春秋时称无棣山,魏晋时称盐山,唐初称马谷山,相传有龙马自山洞中出没,故称。"马谷朝云"列入无棣八大景之一,元朝俗称大山。古时山上有碧霞元君祠、文昌阁、吕祖祠、关帝庙、盐神庙、天爷庙、奶奶殿、魁星阁、二廊庙、阎罗殿、清凉庵,山下寺院为观音堂。这些庙宇供奉玉皇大帝、关圣帝君等诸神,另外还有疯和尚像、王灵官、赵灵官等塑像。清凉庵的住寺心怡和尚于1950年圆寂。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都曾到过竭石山。留下了许多美丽而又古老的传说,为后人所传颂。
旧时,碣石山设香火盛会。每年四月有两次约会,农历十七为小会,二十七为大会,赶会期间正是山中香火极盛之时。特别是四月十七,乃以香火庙会为主,此日,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纷纷赶来,求神拜佛,上香烧纸,祈求增年增寿,升官发财,人丁兴旺,祛病免灾。二十七又是大会之日,因时将麦收,农民需购置农具,所以规模大人员多。
根据科学考古,碣石山形成于距今73万年的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是一中心式喷发而形成的锥形复合火山堆。是国内罕见的第四纪火山中最年轻的山体,也是华北平原唯一露头的火山。其结构为火山弹、火山灰、火山砾、火山熔岩组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的人文地理意义,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保护区。黄河古道的活化石:碣石山地处黄河古道,属于历史上的九河之域,是大禹疏通九河的入海处。碣石山无愧为黄河故道的“化石”。几千年来,它沉淀了、粘附了厚重的黄河故道文化。
2001年九月,举行了竭石山复命仪式,增添了“一碑、一路、一亭”。坐落在山顶观海亭中的汉白玉碑石,正面镌刻“魏武帝曹操登临处”八字,背面刻有毛体曹操《观沧海》。若登临此山,南望唐塔,东眺秦台,俯瞰山下,气象万千。
台湾风景名胜阿里山
阿里山属于玉山山脉的支脉,由地跨南投、嘉义二县的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大山组成。相传以前,有一位邹族酋长阿巴里曾只身来此打猎,满载而归后常带族人来此,为感念他便以其名为此地命名。园区内除了有丰富珍贵的自然资源之外,亦保留了邹族200多年原住民的人文资源,如今更因新中横公路而与玉山国家公园串连起来,是一段兼具知性与感性的森林之旅。
阿里山地处海拔2000米以上,东临玉山山脉与玉山国家公园相邻,四周高山环列,气候凉爽,平均气温为10.6摄氏度,夏季平均14.3摄氏度,冬季平均气温6.4摄氏度。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西靠嘉南平原,北界云林、南投县,南接高雄、台南县,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全部属于国有林班地,总计面积高达1400公顷。阿里山的日出、云海、晚霞、森林与高山铁路,合称阿里山五奇:阿里山铁路有7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仅存的三条高山铁路之一,途经热、暖、温、寒四带,景致迥异,搭乘火车如置身自然博物馆。尤其三次螺旋环绕及第一分道的Z字形爬升,更是难忘的经验;祝山是观赏日出的最佳地点,要到祝山可坐火车或从电信局旁的石板路循阶而去,穿过森林大约40分即可到达。
阿里山国家森林游乐区内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慈云寺、贵宾馆(蒋公行馆)、树灵塔、高山植物园、塔山断崖、石猴、三代木、三兄弟、象鼻木、光武桧、高山博物馆及眠月支线铁路也是到阿里山旅游不可错过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