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生产过程中,老俞采取三级放养的模式,取得了产量与效益的双丰收。 吴中区农业局指导养殖户提高太湖蟹的生态养殖技术水平,俞福根将36亩塘口均分为AB、C、D三个区,区间以隔网分割,A为在B区内围成的面积约为3亩的小网围。去年12月中旬,他在AB区内种植伊乐藻,今年1月中旬在A区内放养规格为50-60只/斤的蟹种36000只(一级放养)。3月下旬至4月初,将A区网围拆除,使河蟹在AB区内生长(二级放养),同时在C区内种植苦草,D区内种植轮叶黑藻。5月底待C、D区的苦草、轮叶黑藻生长茂盛时,拆除AB、C、D区间隔网,使河蟹在全塘活动(三级放养)。3月、7月分别放养规格3000只/斤的虾苗200斤。
通过三级放养养殖,河蟹亩均产量保持在160斤左右,同时大规格河蟹比例较以往养殖模式有了显著提高,促进了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升。“河蟹产量6000斤,平均规格为雄蟹4两/只、雌蟹2.8两/只,均价82元/斤。4、5月份捕了250斤青虾,卖了1万元;这个月又捕了430斤,可以卖70元/斤呢!塘里还有300斤的青虾,还能卖个2万元。”记者算了下老俞今年的收成,太湖蟹加上青虾全年能有55万元。 记者了解到,为了探索太湖围网生态高效养殖模式,推动养殖技术再升级,2013年,东山信联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吴中区水产局指导下开展了太湖网围养蟹套养青虾、罗氏沼虾技术试验,带动合作社250户养殖户实现了亩产河蟹65公斤、青虾17公斤、罗氏沼虾10公斤,亩均产值11660元,亩均效益5860元,亩均增效2500元。 吴中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工程师姜光明介绍,养殖技术关键在于严把苗种关:选用40-50只/斤的优质大规格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作为苗种,在放养时再进行二次挑选,以提高养殖成活率。同时合理控制放养密度,加强水草、水质和投饲管理。
原标题:太湖蟹生态高效养殖-三级放养模式|养蟹技术|水产养殖|太湖蟹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