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几年春旱秋涝和病菌残留处理不当,造成了我县部分玉米田瘤黑粉病普遍发生,分布广泛,成为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玉米田瘤黑粉病的危害症状:瘤黑粉病的主要特征是在病株上形成膨大的肿瘤。
由于近几年春旱秋涝和病菌残留处理不当,造成了我县部分玉米田瘤黑粉病普遍发生,分布广泛,成为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
瘤黑粉病的主要特征是在病株上形成膨大的肿瘤。玉米的雄穗、果穗、气生根、茎、叶、鞘、腋芽等到部位均可生出肿瘤,但形状和大小变化很大。肿瘤近球形、角形、棒形、或不规则形,有的单生,有的串生或叠生,大小不一。肿瘤外表有白色、灰白色薄膜,内部幼嫩时肉质,白色,柔软有汁,成熟后变灰黑色,坚硬。一般一株玉米可产生多个病瘤。
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程度与气候条件、菌源数量和品种抗性等因素有关。
1.气候条件 高温高湿有利于冬孢子的萌发,同时寄主组织生长柔嫩,容易受害。玉米受旱,特别是在幼穗分化前遇旱,植株抗病力下降,同时由于不能迅速通过分生阶段而延长感病期。所以前旱后湿以及高温的气候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暴风雨或冰雹可造成大量机械损伤,都加重病害。
2.栽培条件 多年连作田块,积累有大量病菌,发病严重。干旱少雨地区,残 留在田间的病菌冬孢子在缺乏有机质的砂性土壤中易存活,来年引起初侵染的菌量大,发病常较重,而在多雨地区或灌溉地区,在潮湿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病菌冬孢子易萌发或易受其他微生物作用而死亡,发病常轻。所以,北方玉米区比南方玉米发病重。
3.品种抗病性 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通常,杂交品种、硬粒玉米品种、果穗苞叶厚、长、紧密的品种以及耐旱品种较抗病。甜玉米和马齿型玉米品种较感病。
4.病株处理不当 由于有些农户对常年堆放在村庄路边的玉米秸秆不进行处理,有的甚至将病菌黑孢子随便丢到田间地头,致使其带菌冬孢子随风传播到附近田块,形成再侵染,故而村庄路旁的玉米田块发病较重。
1.减少茵源 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秋季翻地。秸秆用作肥料时,要充分腐熟。重病田实 行2-3年轮作。在玉米生长期间,结合田间管理,在病瘤未变色时及早割除,割下的病瘤要携 出田外深埋。
2.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时,要考虑到兼抗其他病害,一般种植中度抗病品种,再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即可较好地控制病害。
3.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密植,避免偏施氮肥;及时灌溉,特别是抽雄前后加强灌溉;及时 防治玉米螟等害虫;尽量减少机械损伤。
4.药剂拌种 亩用2%戊唑醇干湿拌剂10克拌种。
5.进行人工取除 在发病初期或玉米去雄后,应将发病部位的病原菌“瘤子”进行人工取除,用袋子带出田外进行集中深埋或焚烧销毁,减少田间菌源量。切不可随意乱仍、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