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纹夜蛾对辣椒有哪些危害?斜纹夜蛾一般在什么时候发生?种植辣椒用什么农药可以防治斜纹夜蛾?以下中国三农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斜纹夜蛾对辣椒的危害 斜纹夜蛾又叫莲纹夜蛾、莲纹夜盗蛾,以幼虫食叶为主,也咬食嫩茎、叶柄,大发生时,常把叶片和嫩茎吃光,造成严重损失。
二、斜纹夜蛾发生规律 1、斜纹夜蛾在在黄河流域,8~9月是严重为害时期,甘薯、蔬菜等作物被害较重,棉花被害较轻。在华中地区,2~4代为害棉花,7~8月份发生量大,为害最重。第1代盛蛾期在6月中下旬,多在蔬菜、绿肥上为害,第2代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部分转到棉田产卵,第3、4、5代分别发生于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和9月上中旬,10~11月份还可以发生第6代。 2、斜纹夜蛾在华北大部分地区以蛹越冬,少数以老熟幼虫入土作室越冬;在华南华南地区无滞育现象,终年繁殖;在长江流域以北的地区,越冬问题尚无结论。 3、斜纹夜蛾是一种喜温性害虫,其生长发育最适宜温、湿度条件为温度28~30℃,相对湿度75%~85%。38℃以上高温和冬季低温,对卵、幼虫和蛹的发育都不利。当土壤湿度过低,含水量在20%以下时,不利于幼虫化蛹和成虫羽化。1~2龄幼虫如遇暴风雨则大量死亡。蛹期大雨,田间积水也不利于羽化。 4、辣椒田水肥好,作物生长茂盛的田块,虫口密度往往较大。土壤含水量在20%以下,对斜纹夜蛾化蛹、羽化均不利。 5、斜纹夜蛾成虫终日均能羽化,以下午6~9时为最多。羽化后白天潜伏于作物下部、枯叶或土壤间隙内,夜晚外出活动,取食花蜜作为补充营养,然后才能交尾产卵,未取食者只能产数粒。产卵前期1~3天,但也有少数成虫羽化后数小时即可交尾产卵。卵多产于高大、茂密、浓绿的边际作物上,以植株中部叶片背面叶脉分叉处最多。每雌可产卵8~17块,约1 000~2 000粒,最多可达3 000粒以上。成虫飞翔力强,受惊后可做短距离飞行,一次可飞数十米远,高达10m以上。成虫对黑光灯趋性很强,对有清香气味的树枝把和糖醋等物也有一定的趋性。喜把卵产在高大茂密或浓绿的植株上,中部着卵多,顶部和基部较少,着卵部位主要在烟株中部叶片背面叶尖1/3处,叶片正面、叶柄及茎部着卵不多。 6、斜纹夜蛾的卵发育历期,22℃约7天,28℃约2.5天。 7、斜纹夜蛾的幼虫在晴天早晚为害最盛,中午常躲在作物下部或其他隐蔽处,阴天可整天为害。初孵幼虫群集为害,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呈窗纱透明状,也有吐丝下垂随风飘散的习性;3龄以上幼虫有明显的假死性;4龄幼虫食量剧增,占全幼虫期总食量的90%以上,当食料不足时有成群迁移的习性。幼虫发育历期21℃约27天,26℃约17天,30℃约12.5天。老熟幼虫入土作土室化蛹,入土深度一般为1mm,土壤板结时可在枯叶下化蛹。 8、斜纹夜蛾的蛹发育历期,28~30℃约9天,23~27℃约13天。斜纹夜蛾抗寒力弱,在0℃左右长时间低温条件下,基本不能生存。
三、斜纹夜蛾防治方法 1、及时翻犁空闲田,铲除田边杂草。在幼虫入土化蛹高峰期,结合农事操作进行中耕灭蛹,降低田间虫口基数。在斜纹夜蛾化蛹期,结合抗旱进行灌溉,可以淹死大部分虫蛹,降低基数。在斜纹夜蛾产卵高峰期至初孵期,采取人工摘除卵块和初孵幼虫为害叶片,带出田外集中销毁。合理安排种植茬口,避免斜纹夜蛾寄主作物连作。有条件的地方可与水稻轮作。 2、在斜纹夜蛾成虫盛发期,采用黑光灯、糖醋酒液诱杀成虫。 3、掌握在卵块孵化到3龄幼虫前喷洒药剂防治,此期幼虫正群集叶背面为害,尚未分散且抗药性低,药剂防效高。用虫瘟一号斜纹夜蛾病毒杀虫剂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8%施必得乳油1000倍液,或20%米满悬浮剂2000倍液,或52.25%农地乐乳油1000倍液,或25%菜喜悬浮剂1500倍液,或10%除尽悬浮剂1500倍液,或2.5%天王星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或5%氟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0%菊马乳油2000倍液,或5%来福灵乳油2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10%联苯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或90%杜邦万灵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0.8%易福乳油2000倍液,或15%安打悬浮剂4000倍液,或35%顺丰2号乳油1000倍液,或15%菜虫净乳油1500倍液,或44%速凯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保得乳油2000倍液,或24%万灵水剂1000倍液。采取挑治与全田喷药相结合的办法,重点防治田间虫源中心。由于幼虫白天不出来活动,喷药宜在午后及傍晚进行。每隔7~10天喷施1次,连用2~3次。 如您有更好的建议和方法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中国三农网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