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钙对作物生长的重要作用
钙在植物生长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钙是植物体细胞壁和细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使植株的器官和个体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另外,钙是植物体内一些酶的组分和活化剂,对氮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钙具有能消除植物体内某些有机酸的作用,降低有机酸对植物体产生的毒害,还有利于促进植物对钾离子的吸收。
概括起来,钙对植物生长的主要作用有一下几点:
1. 促进细胞分裂
钙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构成细胞壁的重要成分。植物缺钙细胞不能正常分裂,严重时生长点坏死,极易发生生理性病害。
2. 增强对环境胁迫的抗逆能力
施钙肥,增强了膜的选择性吸收能力,增加果实皮层的厚度和弹性韧性,提高果实抗裂、抗摔以及抗晒能力。还可增加植物对盐害、冻害、干旱、热害和病虫害等的抗性。
3. 防止植物早衰
早衰的典型症状与植物的缺钙症状极其相似。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植物的衰老与乙烯的产生密切相关,而钙通过对细胞膜透性的调节作用可减轻乙烯的生物合成,从而延缓衰老;此外采后果实的保鲜贮藏性与呼吸强度有关。因而,果实中含钙充足,则膜结构保持完整,延缓果实衰老,延长货架期。
4. 提高作物品质延长保存期
在贮藏器官发育初期,如果其中钙含量较低时,细胞原生质膜的通透性增加,有利于糖分、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质经韧皮部向贮藏器官中转运,可有效提高果蔬等产品器官的含糖量。成熟果实中的含钙量较高时,可有效防止采后贮藏过程中出现的腐烂现象,延长贮藏期,增加水果的贮藏品质。
5. 钙与病害成反比,钙充足发病率低
补钙能抑制真菌侵袭、降低病害的感染程度,同时还能降低土壤中某些离子对作物的毒害(比如:铵、氢、铝、钠等离子),又能消除植物体代谢过程中产生有机酸的毒害。
6. 调节植物体内pH值
钙能中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形成草酸钙、柠檬酸钙、苹果酸钙等不溶性有机酸钙,调节PH值,稳定细胞内环境。
二、作物缺钙症状
植物缺钙时,根系生长受抑制,根的前端变为褐色,枝、叶徒长质地变软,严重时死亡(只有白根才能从外界吸收营养)。
植株节间较短,矮小,早衰,易倒伏,不结实或结实少,果树一般表现为裂果现象。粮食作物表现为叶子薄而小,抗寒、抗旱能力差;杆细易倒伏,穗小粒不饱,产量低品质差。
叶片小,暗绿无光,幼叶变形卷曲,叶尖出现弯钩状,严重时叶缘发黄甚至焦枯坏死。
最先表现症状部位为根尖、顶芽和幼叶上,严重时顶芽坏死。
缺钙后营养失衡,新梢成熟不良,树势变弱,影响果实糖分的积累,果粉少,香味淡。果实易软化脱落且大小不均,易落果、裂果,贮存期和货架期缩短。
三、钙元素的基础原料来源
常见的钙元素有硝酸钙、氯化钙、硝酸铵钙和螯合态钙等。
1. 硝酸钙
氮元素含量11.9%,钙含量17%,外观为白色晶体,极易溶于水20℃时每100克水中可溶解129.3克的硝酸钙。硝酸钙的吸湿性极强,暴露于空气中极易吸水潮解。采用最先进的植物生长理论,有快速补钙、补氮的特点。它的硝态氮与百分之百水溶性钙的独特结合,提供了许多其它化肥所没有的性质和优点。是市场上最有价值的化肥之一。有利于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增强瓜果蔬菜抗逆性,促进早熟,提高果菜品质,在农业上广泛用于基施、追施、冲施和叶面喷施,还可做为无土栽培的营养液。它含有丰富的钙离子,连年施用不仅不会使土壤的物理性质变坏,还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最适宜施用于甜菜、马铃薯、大麦、麻类等作物,而且广泛适用于各类土壤,特别是在缺钙的酸性土壤上施用,其效果会更好。
2. 氯化钙
含钙量36%,含氯量64%,外观为白色粉末或晶体。吸湿性强,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属于生理酸性肥料,主要用作叶面肥钙源的选择。
3. 硝酸铵钙
钙含量19%,属中性肥料,生理酸性度小,施入土壤后酸碱度小,不会引起土壤板结,可使土壤变得疏松,同时能降低活性铝的浓度,减少铝对磷的固定,且提供的水溶性钙,可提高植物对病害的抵抗力,能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动。溶于水后呈弱酸性,水溶液稳定性比较好。为作物迅速补钙,增加活性钙含量,食用更健康;增强作物免疫力,提高作物品质及产量;增加可溶性糖类成分含量,提高耐储性,增加果蔬保鲜时间,耐储运。
4. 螯合态钙
钙含量10%,外观为白色晶体或粉末,易溶于水,钙元素以螯合态存在。如糖醇钙,是目前市面上使用方便,利用率高的钙肥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