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异色瓢虫的形态特征]成虫长5.4-8毫米。卵圆形。半球形拱起,背面光滑无毛,背上斑纹变异甚大,大致分为浅色型和深色型两类。浅色型:基色为橙黄色至桔红色。前胸背板中线两侧有2对黑斑,有时各斑可相互连接成“M”形。
[橘子异色瓢虫的形态特征]
成虫长5.4-8毫米。卵圆形。半球形拱起,背面光滑无毛,背上斑纹变异甚大,大致分为浅色型和深色型两类。浅色型:基色为橙黄色至桔红色。前胸背板中线两侧有2对黑斑,有时各斑可相互连接成“M”形。有两个变种:一是十九斑变种。小盾片黑色,有小盾斑,每个鞘翅上有9个黑斑。二是暗黄变种。小盾片与鞘翅同色,鞘翅无黑色斑点,纯黄色。深色型:基色为黑色,前胸背板有黑色近梯形大斑,小盾片、鞘翅均为黑色。有3个变种:一是明显变种。每鞘翅红斑两个。二是显现变种。每鞘翅有1个大型红斑。三是鲜明变种。鞘翅红斑变大,仅在鞘缝前半部、鞘翅边缘保持黑色。
异色瓢虫色泽变化虽大,但鞘翅近末端7/8处有一明显隆起的横脊,为鉴定该虫时的重要特征。雄虫第五腹板后缘呈弧形内凹,雌虫第五腹板后缘中部呈舌形凸出。
卵呈长椭圆形,直立紧密排成块状,每块有10-40粒。初产出时卵为黄色,以后变为深黄色。幼虫初孵出时长2毫米,黑色。老熟时长11毫米,灰黑色。前胸背板侧面及后缘着生1列刺;中、后胸背左右有2矮刺,2分叉;背侧左右各有1矮刺,5分叉;侧下左右各有1矮刺,不分叉;3对胸足的胫节橘黄色。腹部各节体背、侧面着生6个矮刺,第一至第五节背侧矮刺和第一、四、五节背中间1对矮刺橘黄色。蛹体长7毫米,桔黄色。前胸背部后缘中央的黑斑两个,中胸后侧角各有1个黑点。翅芽中部各长有1个黑斑,后胸背面中央两个黑斑。腹部第二至第五节外侧有桔黄色斑。末端有末龄幼虫蜕皮壳。
[橘子异色瓢虫的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6-8代,以成虫在背风石洞内群集越冬,翌年春季恢复活动。成虫羽化后需经取食阶段,才能交尾产卵。有多次交尾习性,交尾时间自几分钟至几小时。产卵前期7天左右,产卵量随温度变化很大。成虫寿命为40-50天,越冬成虫达300天。除越冬成虫,各代雌虫产卵期约20-40天,幼虫和成虫均捕食蚜虫,幼虫全期可捕食600头,成虫日捕食量为150头左右。成虫在10℃以下停止活动,10-15℃时活动缓慢,15-20℃时开始取食,20-25℃时交尾较多。温度在18.8℃时卵期为5.2天,幼虫期为17.3天,预蛹期为1.3天,蛹期为6.4天;28.1℃时,卵期为2天,幼虫期为14.6天,预蛹期为1.4天,蛹期为4.4天。异色瓢虫捕食木虱、桔蚜、菜缢管蚜、豆蚜和麦蚜等。
[橘子异色瓢虫的保护利用]
(1)早春时,捕捉麦田瓢虫,将其迁至桔园内。在北方岩洞中常有大量越冬成虫群体,亦可考虑迁用。
(2)控制喷药或进行挑治。或使用选择性农药。
(3)可用马铃薯嫩芽培养桃蚜,或用蚕豆培养豆蚜,以人工繁殖瓢虫。也可用人工饲料饲养,但产卵量要减少。其饲料配方为:蔗糖5克,葡萄糖6克,蜂蜜10克,酵母片1克,琼脂1.5克,及少量新鲜蚜虫。瓢虫新产卵在2-7℃时可保存1周多,成虫在12-15℃时饲养数天。经交配后,在0-5℃时可保存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