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盆景基本树型解读(一)

前言:

夏天和冬天是盆景爱好者的闲暇时光,基本上不用忙着栽种、修剪、翻盆换土。夏天其实是盆景桩材的一个生长旺盛期,也可以给盆景疏剪一下枝条,怎奈烈日高温,我们给桩材管好水就行。在家里,享受一下空调、西瓜、葛优躺刚刚好,也正好静心看看书,给久思不决的桩材定个造型方案。趁着七月八月的良机,爱木和大家一起聊聊盆景基本树型的相关内容。等九月天凉时节朋友大展身手时,说不准正好用得着呢。

 

一、盆景的基本树型分类

中国盆景的分类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按规格大小分类,有的按造型形态分类,有的按树型构造分类,有的按取材和造型分类,也有的按类、型、式等做多级式分类……以上种种不一而足,详细论述足以写成一本厚厚的书。作为一个大众盆景爱好者,接触的盆景一般以树木类盆景为主,为便于阅读,本文仅以树木类盆景为例讨论树型的分类。

在树木盆景的树型分类中,不同的地域和文化也形成不同的分类和名称。比如川派盆景有“滚龙抱柱”、“对拐”、“方拐”、“掉拐”、“三弯九倒拐”、“大弯垂枝”、“直身加冕”、“接弯掉拐”、“老妇梳妆”、“综合法”等10种干型;扬派盆景有“台式”、“巧云式”、“狮式”、“疙瘩式”等树型标准;岭南派盆景有“柳格”、“松格”、“梅格”、“木棉格”、“榕格”、“枯干格”、“草书格”等多种型格分类。

为了方便学习和交流,爱木将树木盆景的造型分类进行综合,选出11种典型树型作为基本树型,这些树型个人认为是最常用的,也是最常见的。这11种树型分别是大树型、直干型、斜干型、悬崖型、多干型、丛林型、文人型、风动型、附石型、根艺型和怪异型。

二、熟悉基本盆景树型的作用

1.制作盆景时少走弯路

我们得到一棵盆景素材时,首先考虑的是这个素材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决定之后才是如何截桩,如何栽种,如何培养枝片,如何进行蟠扎造型。我们给这个桩材设定的未来的样子,也就是盆景的树型。如果我们熟悉基础的树型,一看到素材心里自然就清楚这个盆景素材的方向,就会对它建立成品形象。这样一来,最大的好处是从栽种的第一天开始时间就是有效的,不会因为树型规划错误,观赏面选择错误等问题重新来过。

我们知道,盆景就是一个时间活,初期一个错误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是时间的浪费,对基本树型的了解可以让我们尽可能地选对树型,避免走弯路,从而缩短盆景的成型时间。

2.体验更多的玩赏乐趣

如果对基础的树型不熟悉,每次修剪都会是一种煎熬,经常是对上一次的修剪不够满意,这一次修剪又无从下手,原本既定的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并不合理,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倘若对基本树型熟悉后,对素材的每次蟠扎整型都会更加胸有成竹,每次和盆景接触都会是一种享受。

当对一个素材培养定型后,还能有目的地进行改作,做到一树百做,这种乐趣才是盆景人真正的享受。

3.开阔我们的眼界,提高欣赏水平

熟悉盆景基本树型后,我们的盆景制作技术也会加速提高,不断熟练。特别是尝试过一树百做的玩法后,你会发现自己对桩材的判断能力,对盆景的鉴赏水平都有极大的提升,各种不同风格的盆景你也能一窥其中的奥秘,我们能欣赏的美也越来越多。

三、各种盆景树型的特点

有朋友说,盆景有千变万化的特点,按树型来规划培养盆景是不对的,会让盆景变得程式化,变成定向培养而失去艺术感,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针对特定的人群而言是对的,比如大师级的盆景艺术家,比如有创新天赋的爱好者。但对普通盆景爱好者而言,按这个说法去实行,可能只是白白浪费时间。因为没有熟练扎实的基本功,想要追求别具一格的艺术境界,无异于建造一栋空中楼阁。

清代王概在《芥子园画传》中提出:“或贵有法,或贵无法,无法非也,终于有法更非也。惟先矩度森严,而后超神尽变,有法之极归于无法。”这是对法度规矩的一种代表性的认识观点,也是进行艺术创作的一条铁律,即“有法”是为了最终的超越和突破,是达到“无法”的必经之路和先决条件。对于盆景而言,基本树型可以理解为“法”和“矩度”,这些基本树型都是在漫长的盆景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只有先悟透基本树型的普遍规律,对基本树型具有深刻的认识和掌握,才能够在“出新意”上取得成就。可以说,对基本树型的根基理解得越深,创新的成就才越有可能越高。

1.大树型盆景

树型理解:这里所说的大树型和我们平常所说的稍有差异,不是说那些老、大、粗类型的盆景,而是说总体上拥有大自然中生长的参天大树姿态的盆景。自然界中的大树为了获得更多的生长空间,为了抵御各种灾害,为了和各种病虫害做斗争,总是左弯右突地向上生长,最后形成根盘有力、树干粗壮且完全向上的树姿。

盆景界,苏派的“六台三托一顶”,如派的“两弯半”、“三弯半”(图1),徽派的“三台式”,岭南派的“自然大树式”都可以归为大树型。

图1  如派传统三弯半盆景

 

树型特点:有着八面分布的根盘,有着隆起的根基和四面分布的枝片,整个树干从粗到细锥度明显,过渡自然,而且树干向左右弯曲伸展。一般情况下重心落在根部中间,树冠顶部和根部在一条直线上(图2)。

图2  大树型盆景(村头  雀梅  李荣华作)

 

适合桩材:大树型一般追求古朴苍劲的意境,培养时间也比较漫长。推荐选择罗汉松、对节白蜡、黑松、枫树、榕树等比较强健的树种,桩材以单头独干、根盘四面均匀分布的为佳。

 

2.直干型盆景

树型理解:笔直的素材在国内是不太受欢迎的,因为难以把控,想要直干盆景出彩也很困难。这就导致了真正的直干型盆景在国内不多的状况,精品就更少。这和国内提倡含蓄之美,强调中庸之道的文化特点有密切关系。

这里所说的直干型盆景,指的是树干笔直的盆景,没有弯曲和倾斜。这类盆景在国外作品中展现较多,“帚式”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图3)。当看过美国的红杉树国家公园之后,我对这种类型的盆景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些杉树在高海拔、高寒地区,为了在严峻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只能不断地向上,向上,再向上,其挺拔的身姿中蕴含的是不屈和顽强(图4)。

图3  帚式盆景

图4  自然界的杉树

 

树型特点:树干笔直向上,自下而上有明显锥度者更佳。枝片八方分布,稳重而均衡,盆器多为浅盆,突出高耸之态。

适合桩材:直干树型表现的是一种冷峻利落的意境。推荐选择杉树、刺柏、榉树等自然状态下易笔直生长的树种,因为树干直而少变化,因此枝片的整形要求更高,需要表现出足够的年功。所以,树种一定要耐修剪。

 

3.斜干型盆景

树型理解:这种树型是植物向光性和亲水性的直接体现,大家注意观察可以发现,在小河边、树林边缘斜干的树是最多的。它们为了接触更多的阳光,为了求得更开阔的生长空间,不断地把枝干往外探出,而根却牢牢抓紧地面。飘逸的枝干和稳重的根盘形成对比,一静一动,一虚一实,树的生命力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树型特点:无论树干是曲是直,只要树干中轴线先向某一边倾斜,都叫斜干型。倾斜角度一般在45~60度之间,尤其以从树干基部自然弯曲者为佳,也有将枝干素材整个斜植为斜干型盆景的。枝片布局上一般为左斜右飘枝、右斜左飘枝,以平衡树势(图5~6)。

图5  单干斜干型盆景  雷神  真柏  史佩元作

图6  多干斜干型盆景  疏影横斜  榆树  卢法强作

适合桩材:斜干型盆景营造的是一种灵动的意境,枝干强健有力,枝片飘逸多姿,极具国画的写意风格。因此在素材选择上也相当灵活,各种树种及单干、多干等形式都可以做成斜干型盆景

 

4.悬崖盆景

树型理解:这种盆景造型是树木在大自然中顽强生存最真实的写照。一颗种子在悬崖峭壁获得萌发的机会,一方面需要将枝叶伸向空中获取阳光和雨露,另一方面要承受风雪的打压。它们的枝干不断下垂再上扬,使得其枝干如曲铁一般倒悬于崖壁。这就是悬崖盆景要表现的气势,因此悬崖盆景的枝干都会低于花盆盆口平面。

一般而言,悬崖盆景分为大悬崖(又称全悬崖)型盆景和小悬崖(又称半悬崖)型盆景。主干下垂角度大、树梢超过花盆底部者,称大悬崖盆景(图7);主干下垂超过盆口,但树梢未超过盆底部者,称小悬崖盆景(图8)。

树型特点:悬崖盆景有一个不同于其他盆景的特点,那就是主干上的枝片只分布在左面、右面和上面三个面,主干下面是没有枝片分布的。树干气势流畅,枝干转折,顿挫有力,节奏感强。

图7  大悬崖盆景  苍龙奔江  九里香  陈昌作

图8  半悬崖盆景  傲世  黑松  宝鼎园作

适合桩材:悬崖盆景表现的是一种雄健不屈的凌云壮志。对素材的选择要求不高,推荐选择枝干柔韧性强的树种,这样在造型弯折的过程中不易断裂。需要考虑的是桩材的根部,一般需要有反根。所谓反根,就是根和干轴线方向相反。普通的桩材根干轴线在一条线上,而悬崖盆景的根和干的轴线呈折弯状态,这样才能让树干探出盆面以下。当然,对于比较小的素材,我们可以直接拿弯后让枝干探出盆面以下。

很多桩材可以有不同的造型空间,爱好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图9)。

图9  同一棵对节白蜡素材,按左边方式栽种是斜干型,按右边方式栽种是悬崖

(本刊连载有《悬崖盆景专辑》系列文章,分别刊载于2018年4期和5期上,汇集有10余篇关于悬崖盆景的文章,涉及了悬崖盆景的理论、实践和赏析等多方面内容,钟情于悬崖盆景的朋友可以详读这两期的文章。                    ——编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盆景基本树型解读  盆景  盆景词条  解读  解读词条  基本  基本词条  盆景基本树型解读词条  
室内

 多肉叶子掉光了还能活吗

多肉叶子掉光了还能活,如果在夏季叶片出现掉落的状况,属于正常的新陈代谢,一段时间后便可长出新叶。多肉叶片出现掉落的状况后,需将其脱盆,发现根系腐烂后需及时进行修...(展开)

室内绿萝

 啤酒浇绿萝的正确方法

用啤酒浇灌绿萝能促进它的生长发育,主要先将啤酒放在空气中静放2~3天,然后加水按照1:50的比例进行混合稀释,然后取上面的清液进行浇灌,一般沿着盆土边缘施加,保...(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