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房,清冷却繁华,孤寂又温暖。
这里是现实空间中,
最贴近文人精神世界的地方,
是以物明志、承物修心的心灵处所。
文房器用,向来最是考究。
以物映心,容不得丝毫大意。
山石,既是不可少的陈设,
也是文人精神的重要载体。
明代屠隆在《文具雅编》中记述了40多种文房用品,较为常见的有笔架、笔洗、墨床、砚滴、水丞、臂搁、镇纸、印盒、印章等。
而这些,在天然石头中都能找到对应物。
一洗人间氛垢矣,清心乐志
纱窗徒倚倍无聊,香烬熏炉懒更烧
晚日未抛诗笔砚,夕阳空望郡楼台
如果说家具是潜读于室的“基础设施”,
而书卷、琴棋之类是文人日课,
那么赏石便是文人心性的一种写照。
它们并非是求学工读的必修,
却与尚雅天性息息相关。
微凸,无研池,按理不合文具形制。
然而它用云聚乌飞、恣意纵横的画面,
淋漓展现泼墨时逸兴遄飞的状态。
当属文房佳品。
有人认为:山子是最早的抽象雕塑,
是用以究天人之际的道具。
藏家在不同光线下拍摄了这组图片,
展现小山子变幻莫测的玩味。
主石为长江烫画石,
如白文印谱,颇似“诗”字,
朴拙而有金石味。
配石之一似古铜印章,
型纹古拙,与印谱相依存呼应。
之二似古籍版本,暗合印谱“诗”字内涵。
整组古拙、素雅、独特而富有书卷气。
它像一个意念。
石英纹由粗到细,
由端正的起笔到肆意地甩出来、飘起来,
笔断意连、精气贯通。
正是大道至简的味道。
文房石,赏的是隐喻、是象征。它代表了一种“风雅”的人生态度,一种“淡泊”的处世姿态,一种万变不离其宗的林泉之心。静对枯石之际,自然游心太玄。觉风月之曼妙,悟众生之声息。此实文房石之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