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的是,小米手机获得了一定的成功,无论是市场影响力还是品牌认知度在自媒体的不断催化下,都获得了一定的受众认可,这种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雷军的努力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应用支撑。不过,小米进入互联网电视市场,这种模式很难再有成功的基础。当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和PC企业进入到电视市场的时候,我们看到这个市场孕育的机会也陡增,更大的一种应用是互联网视频嫁接电视带来的用户认可,此外移动互联网本身的便捷让电视和网络的无缝链接更加紧密,当然最终内容还是王道。
对于小米在电视行业的试水,笔者并不怎么看好。原因主要是基于几个方面的考量:其一是行业呼唤的是融合的发展态势。这种融合可以理解为硬件和硬件厂商的合作,也可以是互联网企业和电视企业的合作,当然也有更多元化的内容参与等等。在这方面,小米的优势是什么?很显然,并不明确。小米自身的营销体系并不完备,售后、物流系统基本是零基础,缺少传统卖场渠道等,仅仅依靠网络类直销的模式或许对于手机尚可,但是对于电视这个大件来说,有点牵强。而且在手机市场,小米还有运营商这棵树可以靠靠,但是在电视市场呢?小米的肩膀可以依附在哪里?
其二电视的发展内容依旧是王道。没有合作,没有融合,仅仅是靠自己在移动市场上获得的成功就要直接移植到互联网电视市场,小米把这个市场想得简单化了。在小米手机时代,小米的期货营销模式,或许可以为用户所接纳,也能给自己创造更多的腾挪空间,但是对于电视产品来说,显然还不太适合。而且没有产出内容的小米如何吸引用户的驻足?仅仅靠合作带来的内容支撑相比视频网站出身的几个竞争对手而言,小米的内容也是软肋。
其三是众所周知的原因,小米手机的成功就是伴随着“屌丝”这个草根们自娱自乐的定位开始的,因为定位草根因此得到用户的接收,不过这个品牌形象在手机市场或许是一朵“奇葩”。但是对于占领家庭娱乐中心地位的电视来说,人们无论是对于技术的认知还是产品品牌的感受,还是传统的电视制造商更能入他们的法眼。这也是为何一些互联网企业要和传统电视制造商合作融合的一个前提,比如爱奇艺和TCL合推跨界产品TV+,俗话说的好,术业有专攻,合适的人做合适的内容,适合的企业做自己擅长的内容才是合纵连横带来的优势所在。
其四是价格是把利器,但常常是伤敌一千自毁八百。小米电视走得是低价的策略,也是希望靠价格战能够吸引到更多用户的接纳。不过,因为价格本身的起点低,也会带来成本的缩水,就是说在相应的配置上会有缩减,这样产品本身的体验感会降低。性价比其实并不是低价低配置所能取代的。如果体验感不好,即使价格再便宜,对于用户来说也是一个鸡肋。用户更主要的是体验的舒适度是否合适,是不是自己喜欢并且愿意接受的产品。
其五是用户的习惯传承。对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宠来说,他们对手机的操控很熟悉,也就是说任何一种系统下的应用或许都是信手拈来。这也是各种UI的出现都能获得一部分用户认可的原因之一。不过,毕竟手机屏幕和电视屏幕是两个不同的应用范畴。二者使用起来的差别很大,手机现在主要是触控操作,位置服务和多点触控等的结合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应用,但这些应用对于电视来说基本是鸡肋。电视需要遥控来操作,简单化,傻瓜化才是王道,再说了,固守着电视的用户更多还是年龄偏大一些的人,他们对复杂化的互联网设置根本不在行,需要尽可能的简单化、傻瓜化。
笔者观察,目前的互联网电视融合将是发展趋势。擅长硬件和服务的硬件商,加上善于内容的互联网公司,再加上上游的这些核心元器件以及前端的销售渠道,完全可以打通一个非常强大的生态圈。这就是一种融合。偏离了融合的自我发展很容易陷入一个小众的自娱自乐的窄圈子,最终难以跳出盈利的桎梏,白白地花一笔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