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黑龙江乳业公司飞鹤国际将从上市公司“回归”私有企业。
6月28日,飞鹤国际正式宣布完成私有化进程。稍早前,在6月26日召开的特别股东大会上,私有化也获得了股东们的通过。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完成私有化的飞鹤国际将失去募集发展资金的途径,这对于当前发展不尽如人意的飞鹤较为不利。但简爱华同时强调,“飞鹤国际还可通过引进其他战略投资者等方式缓解资金难题。私有化之后,飞鹤国际不再为股价和财务数据所累,可制定利于公司长远利益的发展战略,这一点无疑符合公司发展之需。 ”
回购金约1.4亿美元
2003年5月,飞鹤国际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乳品企业。但就近几年的发展看,其在乳制品行业中却敌不过有多元业务的大品牌。同时,在“做空中概股”等一系列行动下,美国的资本环境相较当初也有恶化趋势。对此,私有化成了该公司的选择。
去年10月3日,飞鹤国际宣布收到不具约束力的初步收购要约,由公司董事长兼CEO冷友斌和摩根士丹利旗下的亚洲私募股权部门联合发起,计划以每普通股7.4美元现金的价格收购所有不属于冷友斌的流通股。
飞鹤国际相关人士也透露,此次回购另外的流通股所需要的资金约1.46亿美元。回购的资金来自于摩根士丹利旗下的亚洲私募股权部门和CEO冷友斌的海外银行借款。
未来或再上市
对于本次行动,简爱华分析,“飞鹤国际不但面临股价被低估的问题,筹集发展资金的能力也在下降。所以,私有化较为明智。 ”
飞鹤乳业内部人士对媒体表示,虽然国内乳业处于整合阶段,但飞鹤国际的私有化不是因政策变化而行动的,也不是为国内重组并购准备的。
分析师认为,从美退市后,不排除飞鹤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从头再来”的可能。尤其是,从大背景上看,当前国家政府部门对优质乳粉企业的扶持为其创造了发展机会。
简爱华认为,飞鹤乳业在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中仍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且公司各方面条件符合国家相关部门对乳粉企业的整改要求,所以,未来飞鹤乳业一定会存留下来,并有望借助战略投资者进行兼并收购或布局奶粉市场。
并非个案
飞鹤的退市不是个案。据记者观察,目前不少中资概念股从海外市场退市,其中,食品相关企业占到相当的比例。
比如,此前就已有旺旺、蜡笔小新、思念食品从新加坡退市;2012年下半年,山东绿润食品等海外上市企业宣布退市。
有分析称,如今海外资本市场形势低迷,中国概念股被集体打压,思念和飞鹤的私有化是“市场缩影”。且因为食品安全的问题,国内食品企业很多到境外上市得不到信任,长期处于低估值状态。所以,退市成为一种策略。
简爱华表示,由于海外资本市场运作较为规范,法律制度也较为完善,国内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多有水土不服的现象,国内部分企业无意或有意的数据披露不及时等事件都加剧了海外投资者对中概股的不信任。这也是其他中概股需要借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