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再次成为国家队女排主教练,成为时下重大社会事件中一股积极力量,各大媒体的报道大都是以转载公示的方法予以肯定,评论多是说明性、总结性的、乐观型的。
郎平作为女排五连冠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走过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国际化教练职业生涯。个人认为:郎平是以标准的国际职业教练,并不存在国别之分的职业素养成为中国女排新一任主教练的。之说以这样说,因为郎平回到国内执教恒大的目的就有想重新执教中国国家队。虽然,郎平现在的表现似乎有些犹抱琵笆半遮面;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她内心都是积极的。从中国人来说,她应该积极响应;从排球事业来说,她有义务发展中国排球;从她个人来说,执教中国女排是一种荣誉,何来……?这只不过是一种低调,一种品牌发展需要的低调。
郎平作为一个中国排球培养出来的国际知名教练,在美国、意大利等欧美国家都有上佳表现,这对中国女排来说,等于是拥有了一位具有国际丰富经验的主教练,而中国女排是一支世界强队,特别是现在各国女排交流非常频繁的时代,各国打法和技术愈来愈接近,仅凭“国产”教练的爱国热情想成为超级实力的中国女排新标准,简直就是夜郎自大。
中国女排作为一支有传统优势和中国特色的体育团队组织,承载的不仅仅是体育精神,还有更多的品牌效应。而在此之前的,各位国内优秀的联赛教练之所以没有能够让中国女排满足国人要求、达到世界冠军水平,不论什么原因,事实已经说明此路艰难。从品牌的效应来看,国内联赛的红火及大批优秀队员的涌现,使得中国女排成为了“应该”是世界冠军的假象。
这就像商业品牌一样:品牌需要历练、品牌需要不断的加分、品牌是由众多事件(促销活动或者广告)累加而成。假设中国女排的队员就是一个品牌加分活动的话,众多的女排队员在各自的俱乐部里,都是一个优秀的品牌活动,而众多的品牌活动依然没有能够把中国女排送上世界冠军的宝座。再多的品牌广告和促销活动,如果仅仅是注重数量而不是步步高升,恐怕难以成为领导者品牌。而且有可能因为不良的多元化而整个集团遭遇滑铁卢。
郎平再次执教中国女排,新时期的任务不容说,一定是世界冠军或者奥运会冠军(必须有其一),也就是争夺第一品牌。郎平曾执教中国队获得奥运会亚军;执教美国队也是奥运会亚军。这是郎平个人荣誉的唯一缺憾,要成为排球史上的顶级人物或者是创纪录的人物,带领一支队伍获得奥运会冠军无疑是一种圆满。而对于国人来说最看重的恐怕还是中国女排获得奥运会冠军,某种意义上超过世界冠军。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合点,也是“品牌第一”效应的基本要求。
选择郎平作为女排主教练的品牌效应定位是,它能够把现在的中国女排指导思想从各种纠缠中厘清出来;而郎平从国内排球联赛中的多层次的历练和执教恒大队在国内顶级联赛中的游刃有余再次证明了她对排球的理解至深,能力已经毋容置疑。这就像是马拉多纳执教的阿根廷、还有其他众多的国际明星球员成为国家队主教练的效应一样,使得整个队伍重新团结起来,一心一意去工作。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在品牌定位指导下,连续性的开展营销工作,相信也会受到良好效果。
对于一个品牌来说,也是如此,作为行业领导者品牌,它能够做的就应该是对整个行业负责,这本身就是对自己负责,而且这样做无懈可击。至于说累加效应,是必要条件,并非充要条件。我曾经给中大的参赛选手举过一个例子:四五个好人坐在一起,我们都是好人,来了一个陌生人,他如何辨别谁才是最好的人?答案是:来者无法辨别谁才是最好的人。这里面有我们都是好人的辨别难度。
一个品牌的宣传活动也是如此,众多的优秀促销活动,的确会给品牌加分,问题是其中的“新颖或新奇”的那种刺激效果没有了,如其说是很多优秀的促销活动会给品牌加分,不如说一个比一个精彩的促销活动会让品牌飞起来。
众多的品牌采用“更”字来表达自己品牌的内涵,这既是一种不清楚的表达,也是一种虚的表现。更大、更好、更专业,这不是差异化,只是一种口号,谁都可以这样吹嘘,谁都可以这样喊。品牌不是简单的累加活动,聚沙不能成塔;而且好东西多少才算好,也是有数量限制的,不是更多的好就是最好。一个品牌的成长需要的就是重大事件效应,而非规模效应。
郎平的低调和国人的期望表现有点“不同”,这正是制造品牌重大效应的积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