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俞敏洪:中国富有的教师

在过去的十余年间,新东方对于促进中西融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量的中国学生是被新东方鼓动出去的。俞敏洪说,由于新东方的存在,中国留学生的数量至少增加了一倍。俞敏洪——北京新东方学校的创始人,也被人称为“英语学习世界里的教父级人物”。

十几年前,俞敏洪拎着糨糊桶,独自走街串巷地张贴他的新东方托福培训广告。“那时候我开一辆面包车,自己拉教材、接送学生,一年就跑了7万公里,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正值中国的“出国热”,当时国家提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开始允许自费出国留学。

那时中美关系正处于“蜜月期”,申请美国的院校和奖学金都不难,数以万计的中国学生涌出国门,就此踏上海外求学之路。俞敏洪看到了这个市场。他在教学之余,自己创办出国考试的培训班,针对出国需要的考试对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进行应试培训。然而俞敏洪的做法并没有得到北大的“包容”,他因此而受到记过处分,并且后选择离开北大,开始自己的艰难创业。

此前中国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出国考试培训机构。“我们也就是比别人讲得稍微好一些,幽默一些,学生爱听一些”,俞敏洪说。一两年后,新东方站稳了脚跟。

俞敏洪开始考虑如何把新东方做大、做强。他次走出国门,远赴美国、加拿大,就是为了拜访昔日的同事,说服他们回来共同经营新东方。俞敏洪说:“只有像王强、徐小平这样拥有典型的北大精神气质的人才能带领新东方走向明天。”

“真正打动我的并不是俞敏洪赚了多少钱。”王强回忆当年俞敏洪来找他时的情境,“我们去普林斯顿的校园里逛,出乎我意料的是见到我们的中国留学生几乎都能叫出他的名字来,所以我觉得他在北京一定做了一个比较有意义的东西。”

有了徐小平和王强的新东方如鱼得水,很快就占领了国内英语培训的市场,俞敏洪和他们二人也被外界并称为新东方的“三驾马车”。到2005年5月,新东方已累计培训学员达250万人次。新东方员工的数量也从初的寥寥几人发展到2005年的4000多人,其中海外归国人员200多名,本科以上学历占80%以上。

俞敏洪在他的博客中写道:“中国和西方真正大融合的时代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而真正开始大批学生出国是从90年代初开始的。未来20年依然是中国学生的出国高潮。这次大融合所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就是这些学生出去以后再回到中国,把西方真正可操作的那套东西带回来,和中国的现实结合起来。所以我觉得这一次的融合意义重大。从这个意义上说,新东方对于促进中西融合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从1990年到2000年期间,大量的中国学生是被新东方鼓动出去的。可以这么说,由于新东方的存在,中国留学生的数量至少增加了一倍。”

2006年9月7日上午,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媒体认为这不仅是新东方的一次成功转型,也是中国民办教育领域内的一次突破和尝试,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但俞敏洪觉得,企业的规模越大,压力也就越大,他甚至有些后悔,“作为上市公司每年都要保持20%到30%的增长,在资本增长和保证教育质量及培训员工之间就产生了一些矛盾,而这些矛盾是我不希望有的。”他称自己是比较随性的人,不喜欢被外在的力量钳制,所以感觉特别累的时候,他想过关掉新东方,但后都没有做到。“因为我发现要为10000多的员工负责,为几百万的学生负责,为股东负责,为自己负责。”俞敏洪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坦言,“上市是新东方的路径,否则现在可能早就被其他机构甩在后面了。”

在国内英语培训市场上,依靠上市坐拥2亿美金的新东方无疑已经成为了的玩家。俞敏洪在博客中披露,“现在新东方年报名的学生是175万”。新东方在成功的同时也给自己制造了更多的竞争者,甚至许多国外英语培训机构也在中国“安家”。

但俞敏洪很坦然,“国外的英语培训机构进入到中国后也就必须按本土的市场需求去做,像‘华尔街’等国外培训机构进来的时候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他们有一套完整的系统,通过系统的运行来创造一个市场,而他们进来也需要了解中国学生的心态以及如何开拓市场,新东方在这方面就比较强势。所以大家各有优势,这个市场不会一家独占。”

俞敏洪认为:“你没有创业的敏锐视角,没有创业的竞争意识,没有战略发展思路,新东方是活不下去的!不过,商人和老师的角色可以齐头并进,不必对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俞敏洪:中国富有的教师  中国  中国词条  有的  有的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