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用传统的品牌打法,来推互联网产品?
众所周知,广告行业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算是一个成熟的行业。
但面对互联网这个新生物种,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新产品,身经百战的品牌营销人还是感到措手不及,缺乏营销经验的互联网创业者们更是如此。
一方面,不少人很有“品牌意识”,觉得品牌非常重要。于是,纷纷组建品牌团队或者请教营销大拿,想在一开始就把品牌做好。
然而,这些高手的脑子里还是装着传统的品牌理念,丝毫没有认真分析互联网产品和传统产品的差异,就试图脱离产品凭空打造品牌奇迹。
比如,一上来就给你做各种看似科学、缜密的分析,推导出你的品牌调性应该是“亲和、温情”或是“前卫、时尚”,然后据此给出logo、slogan等一堆东西。
最后,再设计出一套看起来走心、高大上、展现意识形态的平面广告、视频广告,蛊惑你花钱搞搞发布会、投投硬广。如此一番折腾后,发现效果并不好。
另外一方面,有很多互联网人似乎不太信任品牌的作用,尤其是那些具有技术背景的管理者。
他们往往认为,只要“需求把握准确、产品定位清晰、用户体验完善”,就胜券在握了。他们更不会花钱,砸那些“不知所云、不痛不痒”的广告。
那么,究竟哪种观点和做法对呢?在互联网行业里,品牌到底重要吗?互联网产品的品牌究竟该怎么做?
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回顾下品牌的概念和本质。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对品牌是这样定义的:
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可以看出,品牌本质就是要形成差异。
对于一个品牌和产品要形成差异这一点,我想大家都没有异议,道理很简单——这个差异就是用户选择你的理由。没有购买理由,产品自然失败。
那再往前思考一步,形成品牌差异之后,我们能获得什么价值呢?
对于企业来说,通常得到如下两种价值:
优先选择:用户会因为品牌而直接选择和购买,因为他们信赖你的品牌产生溢价:即使产品本质都类似,用户会花更多的钱购买你的产品
对于用户来说,则有如下的益处:
降低风险:用户会购买熟知品牌的产品,因为感觉相对安全一些彰显品位:如果品牌够高端、大牌,则会彰显用户的品位和档次,让用户觉得很有面子
品牌驱动力大的话,用户看到熟悉的品牌就会用,也会多花钱去购买;反之,品牌驱动力小的话,用户使用之前,不会太在意品牌是否知名。
简单来说,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产品来对比,品牌驱动力变小。
这是因为,互联网产品本身(产品体验、获取成本、潜在风险)的差异很大,再加上媒体环境的变迁,就导致了这个品牌驱动力的变化。
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品牌驱动力的影响因素——产品差异
1、产品体验的差异度影响品牌驱动力:差异度越大,品牌驱动力就越小
很多传统行业的产品往往发展了几百上千年,产品本身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小。
因此,就需要增加“附加价值”,来增加情感因素、影响心智,最终形成差异。
比如足球服,各种大品牌的产品本身差异并不大,甚至出自同样的代工厂。但是,其价格差异却很大,体育品牌巨头耐克的一套足球服动辄近千元,价格是安踏、361°之类的几倍。
然而,如果把衣服上的logo遮住,用户恐怕很难分辨,而且穿起来也不会感觉有什么差别。
正是因为产品本身的差异太小了,所以在品牌上想办法,要让用户心里觉得它不一样,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品牌驱动力。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耐克这些巨头公司在品牌投入上可谓一掷千金。
一方面签约世界上最优秀的运动员,另外一方面赞助顶级赛事,不停地拍摄众星云集的史诗级品牌形象片。这些举措都是塑造其在全球体育品牌中的王者地位,让你衣服上的那枚小小的对钩logo变得光芒四射。
再来看看互联网产品,由于具备“数字形态、在线更新”等诸多特性,导致即使属于同类产品,产品使用起来差异也很大——产品本身的使用体验就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因而在上面附加情感就无足轻重了。
比如,同属于社交产品,微博和微信的差异却很大。如果也把logo盖住,用户一眼就能分辨开来,更不用说去操作了。
腾讯自家的微信和QQ也是如此,同属于社交产品,但二者的品牌的确有很大差异,人群定位也不同。
不过,这些差异都不是靠设置个品牌调性、用广告能塑造出来的,这些品牌感受是深植于产品的交互体验当中的。
传统行业的产品,大部分都是实物。即使是非实物,基本上也都要花钱买,所以要三思“品牌”而后行。
而且,我们发现,价格越高,用户就越加注重品牌。
比如,女生买包,一般不会花几千几万购买不知名品牌——即使用料、做工比爱马仕、LV更好。
这是因为,人都是虚荣的,都需要彰显品位。
因此,对于这类产品,不光要品牌知名,价格还要足够高。大家都知道爱马仕、LV的东西贵(当然同时用料、做工也相对有保障),拿出去有档次,所以会购买。
反过来,假设爱马仕、LV的这些皮包什么都不变,只将价格降为代,电视的观众数量和收看时长都很可观,所以电视广告很强势。
如果你舍得花钱,当上央视广告标王,就能迅速从名不见经传的县城小品牌,变成全国人民皆知的驰名商标。同时,你确实可以获得巨额收益。所谓投2亿广告,能收入10亿;投5亿,可能就收入30、50亿。当年的孔府家酒、秦池古酒等品牌神话,就是如此诞生。
加之商品没有极大丰富、商业流通没有今天发达,所以很多人都是先大量接触到广告信息,之后去商店超市购买的。
由于用户获取商品信息的渠道太少,当他站在琳琅满目的货架前,只能凭借广告印象来进行购买决策了。
然而,现在时代变了。
首先,媒体去中心化,能实现“强制收看、反复洗脑”的媒体越来越少了。
其次,用户在很多场合下可以先接触到产品,比如线下口碑传播、社交媒体分享等。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用户直接就在App Store搜索、下载了。
可见,当广告不是用户决策链的第一个重要关口时,品牌的驱动力就削弱了。
互联网还带来的另外一个变化,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在削弱,大家知道的“真相”越来越多——实际上,消除信息不对等、连接供需双方,这也是互联网主要价值之一。大家知道了很多大品牌都Made in China,并且成本极低。
现在,随着网易严选、必要商城之类“与大牌制造商直连平台”的出现,用户原来要花高价去购买大品牌衣服,而现在只需要花几分之一的钱,就能购买到大品牌同一代工厂生产品质类似的商品了。
这时候,大家就不会只盯着品牌看了。
启示和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基于互联网产品的诸多特性,品牌驱动力的确在削弱,品牌对于消费者的驱动力也在变弱。
极端地说,在互联网时代,产品决定一切。
好产品自然会赢来用户——人们不会因为你是大品牌旗下产品就“趋之若鹜、不离不弃”,也不会因为你是小品牌而“畏首畏尾、不敢尝试”。
因此,我们始终要把产品放到第一位。
首先,产品要过硬,即要实现“需求把握准确、产品定位清晰、用户体验完善”。这几点要求做不到,品牌吹嘘得再高大上都是枉然。反过来,如果产品体验做到极致,那品牌自然就有了——产品即品牌。
其次,互联网产品的品牌要做,品牌差异要塑造,品牌驱动力要彰显,但是做法要改变,即要通过产品的方式来实现。
要将品牌理念、营销思维植入到产品当中,让品牌与产品合二为一、融为一体。
比如,Uber这个品牌之所以时尚,很大部分要归功于“一键呼叫”系列的创意。他们将品牌理念植入到产品当中,除了打车,还能让你用Uber的app来“呼叫直升飞机、冰激凌车、移动试衣间”等等,让你觉得Uber无所不能、充满惊喜和新奇。
微信红包也是类似,通过产品的方式,直接带动了微信以及微信支付的用户数,同时也拉近了微信与用户的距离,塑造了品牌的亲和力。
谷歌更是凭借Google Glass、热气球上网计划以及AlphaGo人机大战等一系列的产品创新,塑造出富于创新、引领科技的品牌形象。
最后,当品牌足够大的时候,可以适当用传统的品牌策略,提升下品牌形象。但这仅限于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结语
互联网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深刻地影响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互联网产品与传统产品相比,存在着诸多显著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会对品牌驱动力产生影响。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
传统产品体验差异小、互联网产品差异大:差异越大,品牌驱动力越小传统产品获取成本高、互联网产品获取成本低:成本越低,品牌驱动力越小传统产品潜在风险高、互联网产品潜在风险低:风险越低,品牌驱动力越小
此外,在互联网时代,广告和媒体的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广告不再强势、信息变得透明,这也使得品牌驱动力在变小。
只有深刻地理解到这些差异,才能把握好互联网产品的品牌脉络。
那些试图用旧的品牌理念生搬硬套、坑蒙拐骗的人,注定会遭受失败。
身处互联网时代,请多思考。
推广互联网产品,更请三思。
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同学,对效果广告应该再熟悉不过了,花钱买流量,几乎是每个互联网公司都在做的事情。如果能一直这样维持下去,花多少钱,买多少流量,那也挺好的。
然而,随着流量成本的急剧攀升,获客单价从几年前的几块钱,到如今的几十、上百块,在LTV依旧不变的情况下,ROI越来越低,这个时候,如何低成本的获取到流量,成为了很多互联网公司迫在眉睫的问题。
有先见之明的老板,已然把目光锁定在了传统的品牌广告上面,仔细想一下,我们现在在电视上,是不是见到了越来越多的APP广告,比如某多多、某乐乐。
预计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工具类、生活服务类等类型的APP在电波媒体、平面媒体上打广告,目的依然是获取流量。
鉴于很多做互联网的同学,对品牌广告知之甚少。这篇文章,我从以下4个方面,来为大家讲解下,品牌广告与效果广告的相同和不同,让大家明白,对于当下自己的产品,究竟是打品牌广告还是打效果广告好呢?
二、两者的相似点
三、两者的优劣对比
四、产品广告投放策略
品牌广告百科解释:以树立产品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为直接目的,突出传播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确定的位置的一种方法。通俗来讲就是让用户知道某个产品,比如我们要买衣服,脑子浮现出的牌子,就是打品牌广告的一种结果。
品牌广告的特点:长久慢。品牌广告最重要的一点是广告的持久性。
短期的广告曝光,几乎无法打造出一个品牌,像王老吉、脑白金,这种品牌,都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将一个卖点,翻来覆去的说,占领用户心智,把这个心智夯的死死的,除非消费行为发生变化,否则用户绝对不会更换品牌。
效果广告百科解释:在基于效果为基础的广告系统中,广告主只需要为可衡量的结果付费。简单来讲,就是可以看到广告效果的广告,简称效果广告,是不是感觉很简单,其实生活中,除了造芯片、造火箭,大部分工作都还是挺简单的。
效果广告的特点:短平快。效果广告最重要的一点是当天投入,当天可以见效果,这是互联网广告的最大优势。
我们在移动端投的广告,消耗多少钱,有多少点击量,多少下载量和注册量,都可以监控到,用数据来展示出来。我们在效果广告上投的每一分钱,有哪些带来了用户,有哪些被浪费掉了,都能明明白白地看到。
两者的相似点
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都要花钱。有些人可能会问了,这不是废话吗?哪有打广告不花钱的?
但生活中,的确有个别只接触过互联网产品的老板,会这样要求:我们来打品牌广告,按照激活或者付费来结算。天啦噜,这明显是不想给钱的节奏,遇到这样的甲方,我都直接拉黑了。
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的花费占比,根据产品属性和公司领导对两者的认知来划分。
大公司每年会有固定的广告预算费用,几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品牌广告投的多了,效果广告就少了,怎么划分呢?像我们之前的游戏,效果广告的投入占比会有70%以上,如果是电商产品,就完全相反了。
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表现形式都是曝光。无论是电视广告、电梯广告、报纸广告、朋友圈广告、手机端的推送广告,都是先获得曝光,然后根据广告内容,引导用户产生不同的行为。
随着技术的进步,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的界限越来越小。比如最近疯狂砸钱投分众的某咖啡,在电梯里的平面广告,会放置个二维码,扫描免费领取一杯咖啡。这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品牌曝光了,还有用户转化的行为,我当时就扫描关注,领取了一杯咖啡。咳咳,我可不是冲着免费咖啡去的,我是为了做案例分析才关注的,呃,免费的咖啡就是好喝。
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的目的都是为了销售。不管是传统企业老板还是做APP研发的老板,不管他们对企业的价值观、公司的组织架构、广告的理念有什么相左的见解,但在广告花钱这块,目的是惊人的一致,都是为了提升产品销量,提升公司收益。
品牌广告花钱买曝光,抑或是效果广告花钱买用户,都是希望这波被广告打到的用户,转化为自己的用户,花钱使用公司的产品。那句话说的蛮有道理:不以销售为目的的品牌广告、效果广告都是耍流氓。两者的优劣对比
效果广告相对于品牌广告投放更加精准。记住,这里说的是更加精准。
品牌广告在投放时,已经对目标用户进行了大致的筛选,比如投放到快乐大本营的广告,面对的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因为精准度不够,这里一般说的是受众用户,有年龄区间、地域区间、喜好等,而且比较宽泛。
到了移动端,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对于媒介来讲,用户的年龄、性别、居住范围、收入情况、婚恋与否、消费能力、亲朋好友、喜好玩的游戏、有没有养狗都一清二楚。当有了这些信息时,我们在去投放效果广告,就容易的多。
比如我是卖面膜的厂家,我们的目标用户是一线城市、25岁左右、上班族、妹子,只需要在投放后台,勾选这些选项,你的广告就能只展示给这些用户看,不造成一丁点的浪费,效果嘛,自然不必说。
之前有做在线课程的来我的“老虎讲运营”公众号上投放过广告,结果是运营知识的课程,用户购买率远远大于新媒体的课程,原因就是出在目标用户匹配度上。
品牌广告相比效果广告更能让用户铭记。这个从广告创意上就能够看的出来,品牌广告不管是视频、图片、文字,无一例外的都是突出产品的卖点,向用户传达产品调性的信息。
像汽车广告,通篇里面都是自己的车车,和能给用户带来的体验。当然,如果想让用户记住,多次的品牌曝光是少不了的。
反观效果广告,有的广告素材和产品关系八竿子打不着。比如最近大家热议的点击率超高的“鲲系列”,在游戏里面完全找不到素材的影子。
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点击率,在效果广告的世界里,点击率是王道,只要点击率高,一切皆可抛。如果白底黑字点击率高的话,他们甚至会用这样的素材来表达游戏。
效果广告比品牌广告更能核算出投入产出比。这也是效果广告大行其道的原因,我们去投效果广告,心里是有个预期的。
比如一个安卓用户获取成本是50元,投10万元广告费用,可以获得,什么最重要呢?品牌!
品牌广告一旦占领了用户心智,功效比效果广告强百倍。效果广告是短期的,品牌广告是长期的,我们接的很多营销推广案子的甲方,都是存活几年以上的。
那么可以预料到的是,他们想的绝对不是干个一两年就解散了,而是要做个百年企业,需要用户对产品的忠诚,而不是无意中的冲动购买行为。
能达到这种目的的非品牌广告莫属了,拿一个小龙虾实体店面来举例,他们一可以投放朋友圈效果广告,领取代金券,线下消费有折扣,可以引一波流量过去,吃完后,在问这些用户,你去的店子叫什么名字呢?忘记了!只知道捡了个大便宜,吃了顿便宜的小龙虾。
二可以投放公众号、抖音网红广告,一句主打情感牌的slogan:想与朋友face to face,就来某某小龙虾。打到了年轻人沉溺电子产品,需要现实社交的点。那么当他们想与朋友聊天、畅谈时,就会想起这家小龙虾店。
产品广告投放策略
通过上面的分析、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各有优缺点,不能因为看不到效果,就不投品牌广告,也不能因为没有持续性,就放弃效果广告。根据我之前投放过的产品,发现以下2种投放策略,效果最佳。
品牌与效果同时投放,相辅相成,达到1+1大于2的效果。这个是我之前做游戏推广时,广告预算千万的一个案子总结出来的经验。效果广告可以买来流量,保证服务器会有足够的用户撑起来。
但是,单纯的买量,一旦停止,新增用户瞬间就没有了。配合以品牌推广,在各大游戏媒体上,投放硬广,在自媒体上投放软广。即便买量暂停后,后续靠品牌广告依然有很多用户不断进来,持续了3个月以上。
品牌与效果交替投放,一个月打效果,一个月打品牌。这是针对公司预算不足的情况下,同时又不能单纯的打品牌或效果广告时的对策,只打一种广告,对公司是不利的。
两者交替,即抓住了销量,又抓住了口碑。但切记一点—持续性的广告投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广告投放方式,广告费是注定打水漂的了。
综上
对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的区别,大概的做了简单说明,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一目了然。大家再看下自己产品目前的阶段,仔细想想,是需要做品牌推广呢还是做效果广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