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细数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中的5个深坑,5个成功秘诀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型,开始做互联网+了。

在我多年的工作经历中,和很多传统企业的老板或者领导有交流过想法,也看到很多企业的IT部门意气风发,外包公司的蠢蠢欲动,以及大手笔的招兵买马。

那么互联网+转型的这条路胜算几何呢?

我的个人判断是:一年以后,或许不需要一年,我们也将看到,耗资巨大的互联网+项目分分落成,却不见成效,大量的项目会变成“烂尾楼”,被业内的人骂作“豆腐渣”工程。

纵使互联网+是一种必然,大势所趋。而现状是,绝大多数的企业,渴望拥抱变化的企业,却并不清楚,这里的坑在哪里,然后东冲西撞,原地打转。

作为一个跟传统企业摸爬滚打了三年、和很多老板有过交流的人,我想分享些自己关于互联网+转型的思考与想法。

1这5个深坑不要睬

首先, 很多传统企业做不好互联网+,多半是踩了下面5个深坑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原因1:人才不足

人才,特别是合适的人才,在做一件创新的事情时,是非常核心的。人不到位,几无做成的可能。

这是一个极富挑战和创新要求的事业,像当年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需要能力、魄力、视野并存,在执行的过程中,又需要坚韧、细致、圆滑的性格。但是,大多数传统企业并没有用心找到合适的人,也没有足够的薪资来证明他们对这件事的决心和重视。

也许,传统企业的HR还不知道该找怎样的人,这部分我会在文章的最后,给出我的建议。

原因二:资源不足

道理如同灌溉农田:一碗水倒在地上,是不会让一亩地的庄稼喝足的。

既然是一件开荒拓土的事情,企业的一把手,需要给予足够的权力范围、足够的资源支持、足够的公司动员。可现实是很多企业在进行互联网项目的时候,往往是领导说了一句“要做”,就没有下文了。

原因三:认知不足

主管项目的人对互联网+的理解,对公司业务转型的理解,于项目成败而言至关重要。

对于企业来说,互联网+项目不小、不大。既不能交给一线的员工全权负责,也没有必要让一个副总裁直接引领。

县官不如现管,谁管着这件事的进展和决策,决定了这件事是直线前进,还是原地打转,是登上顶峰,还是跌入悬崖。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中层领导,由于经验和年龄的问题,对互联网的认知往往是极度缺乏的。

原因四:配合不足

只要经历过传统企业的人都会知道,互联网+不是一个独立的项目。

它需要公司各个部门的配合,打通合作流程和数据,才能够形成一个产品闭环,才有机会真正实现其效果。寻求合作的时候,屁股决定脑袋的现象开始凸显了。

其他部门的核心KPI并不是互联网,而是他们原有的业务指标,在没有完成之前,谁敢分心来支持一个不相关的事情呢?即便有精力帮忙,为什么不好好休息一下呢?这是极其普遍的现象,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却严重阻碍了互联网项目的落地。

原因五:设计缺失

这里所说的设计,不是视觉设计,而是互联网服务(产品)的形态和价值设计。

设计缺失,带来的是效果惨淡,进而无法让项目在公司战略发展中,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传统企业互联网项目,因为看不准、看不透、看不长远,所以大量投入,做了很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极有可能是“小众需求”,并且没有相互关联。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效果不好,企业内部的声音是“你看,xxx是没有用的,还花了那么多人和时间”。

以上的5点原因,普遍发生,且仍然在持续发生,对于传统企业互联网项目,招招致命。

2转型成功的5点秘诀

说完了最常见的5点深坑,文章就结束了吗?

当然不会。按星彻的行文风格,抛出问题以后,是一定会抛出自己的方案。下面是我总结的五点秘诀。

第一,认清互联网的本质和核心特点。

传统企业互联网仍处在一个“没有感觉”“不踏实”的阶段。但是只有看清了本质和核心特点,才知道应该如何去利用。

其实很简单。互联网的本质是工具,是一种能够将各种信息形态进行呈现和传递的工具。所以可以找找看,有哪些信息,需要进行呈现,或者需要进行传递,而此前不能做、没有做的。互联网的核心特点是跨时间、跨空间。所以提供功能和服务的时候,一定要解决空间距离和时间跨度的问题,否则这个能力,一定是降低效率的伪需求。

第二,想清楚要做的事情。

不想清楚就去做,是传统企业职业经理人要极力避免遇到的情况,但在遭遇了互联网以后,这个习惯就很难把持了。

如何想清楚?最好的方式是找人才,专门研究,实在不行,找顾问,而顾问一定要靠谱、且能够跟进执行。否则,纸上谈兵的事情,害人不浅。

想清楚的意义,在于能够明确我们要做什么,做成什么样,需要什么支持,需要多少时间。一旦明确以后,不要轻易发生变化。都说互联网迭代快速,灵活机动,切记,我们现在要做的每一件互联网的事情,都与传统行业有关,传统行业总不能快速迭代,太灵活机动。牵一发而动全身,慎重考虑,打蛇七寸。

第三,内外分工,术业有专攻。

现在的时代是开放的时代,没有哪一件伟大的工程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独立完成的。要记得去寻求外部的合作和帮助,避免闭门造车。

在传统企业外部,有大量的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人才,当你遇到短板或瓶颈的时候,找到外部的人,不要期望直接得到解决方案,而是要通过对对方的科普和沟通,让其了解行业、企业的情况,去得到对方的思考和建议,最后经过自己的消化和决策,得到业务模式、合作模式。

第四,全体系推动,关键节点给力

互联网项目不是一蹴而就的项目,尤其生长在传统企业上的时候。它的立足点不是自己,而是企业已经在运转和拥有的各个业务。

因此,做好准备,让所有涉及到的体系给予配合,在关键问题和关键节点上,领导要站出来沟通,扛起大旗,让合作部门也一起扛这面大旗。这是一个不断“踩坑-填坑-踩坑”的过程,一两年的时间内,这个循环不会停止。

第五,合理的人才标准

最后还有一点要考虑的是人才,因为理论再丰盛,最后执行的是具体的人。

具体说来,转型所需的人才有以下6点标准:

1. 互联网人,产品功底过硬

互联网产品的弯路还是很多的,需要找到这方面经验足够丰富的人。否则,一个产品经理就能够带着几十人的团队原地打转好久好久。浪费了资源事小,贻误了战机事大。

2. 灵活勤思,不思维定势

既然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产品经理,相信TA的工作年限不会太少了,此处带来的双刃剑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此人越来越不愿意思考,思维定势越来越强。这个问题,其实是致命的,因为接触了传统行业,要求他必须全面转变观念,接受这个全新的、复杂的领域。

3. 学习能力强

学习能力,更多是对行业了解的能力。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内部生产流程、市场发展方向和机会所在等等,这些内容,没有快速的学习能力,配合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是断然无法掌握的。

在掌握这些内容之前,“人才”给出的绝大多数想法,要么不落地,要么不靠谱。

4. 对传统行业有概念、有敬畏、有热情

大多数互联网人并不了解传统行业,包括其沟通方式、生存方式等等,因此,人才需要对传统行业有概念,同时心生敬畏,对自己面临的事情有了这两种东西,才有可能衍生出真实的热情,持久的热情,才会有韧性去熬过艰难的日子。

5. 有大局观

引领一件事情,没有大局观是不行的。做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结合的事情,没有大局观,会陷入“资源浪费”“推动缓慢”“跟不上市场”等多重问题之中。

6. 有较高的情商

情商主要用于自我环境认知和外部合作沟通之中。困难一定是有的,迷茫也一定会产生,这时候需要TA用情商稳定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现在发生了什么,该如何解决。

而传统企业的合作沟通,需要的情商要远高于互联网企业,无论是沟通方式还是沟通场合,都复杂了很多。因此,情商作为最后一点核心要素,是务必要考虑在内的。

我相信,做到这些,企业进行互联网+项目的成功率,已经是值得期待的了。

如果你已经读到了这里,认同了星彻观点的话,星彻万分感谢。

如果你是上进的员工,不妨转给的领导,相信对他也会有所帮助;如果你是有想法的领导,不妨转给你的团队,相信读了以后,他们会更坚定自己前进的方向。

传统行业互联网+是未来5年的必然方向,商业形态将因此巨变,商业逻辑会发生颠覆。希望在社会前进的过程中,每一个积极拥抱变化的企业,能够少流点血,多省点钱。

祝好~

作者:星彻

来源:微信公众号|星彻(ID:iam_suansuan)

【本文已授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谢谢合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数传  数传词条  深坑  深坑词条  转型  转型词条  秘诀  秘诀词条  互联网  互联网词条  
战略规划

 实现伟大领导的四种方法

 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纪念日,这让我想到你是否能在工作中也建立伟大的领导地位?如果可以的话,应该怎样做?  实现伟大的领导需要很多特质—drivenle...(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