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炒股是上班族最常用的方式。
股市进入“疯牛”状态,引发了全民的炒股热情,“上班族”也不例外。
员工炒股是为了收益,若公司能提供更大的收益,员工的注意力自然会回归。股市的连续看涨引发了全民的炒股热情。这时,不少员工虽然身在办公室,可心却在股市,有的甚至把自己的工作安排在下午3时以后进行。面对着牛市对办公室的冲击,该如何对股民员工进行管理,也就成为很多管理者头疼的问题。对此,人力资源专家给出了他们的建议:面对滚滚炒股潮,管理者对员工要实行“堵”与“疏”结合,管好自己的员工。
九成受访者表示:“同事在炒股”
某招聘网站近日对职场炒股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在问及“您周围同事有炒股的吗”这一问题时,竟有九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有”。受访的股民中,月薪在 3000元以下的约占60%,普通员工和一般管理人员占到65%。由此可见,中等收入人群是进军股市的主力军。
人力资源专家张廷文表示,无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还是企业员工,都应正确处理公司事务与个人投资之间的冲突,保障良好的工作氛围,保证公司事务的有效运营是首要的。
他再次提醒那些上班的股民,要正确处理工作与炒股之间的关系,不要让股市行情影响了职业心态,而那样也不是一个真正的职业人。“本职工作优先”也是一种更有价值、更稳定的长期投资,股市则应作为本职工作的有益补充。
举措一
举办风险讲座
调查中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情况:受访者对金融股票知识了解甚少,只有10%的股民宣称对股市十分了解,而多达50%的受访者称,只对股市略知一二,还处于学习阶段。也就是说,中国很多的股民并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只是以“投机”的心态对待投资。
此外,在接受问卷的股民中,超过三分之二的股民希望得到相关业务的培训或金融知识的积累。这样一个调查结果无疑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些契机。
如果能够让员工意识到“股市有风险”,而且是很大的风险,将从一定程度上减少股市对员工的吸引。这类培训最好邀请那些老股民(最好是有过大起大落的股民)来做讲座,这样可以让员工真实体会到,股票有可能带来高收益,但更有可能被套牢。
同时,可以介绍一些炒股所需要的知识,以让员工认识到,炒股是一件技术含量非常高的事情,不是拿钱进去就可以获得收益的。例如在炒股分析时,要学会基本面分析、技术面分析、政策面分析,同时还要学会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析表、现金流量表、如何利用现金流量表看公司等。
通过这样的讲座,降低员工对股市的预期,提高员工进入股市的心理门槛,从而降低股市对员工的吸引。
举措二
挤占炒股时间
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员工工作量来挤占员工的炒股时间。要知道员工炒股并不是为了做专职的股票炒家,他只能是利用剩余时间去炒股。如果增加了工作量,员工为了保住工作就必然需要用更多的剩余时间来考虑工作上的事情,从而减少了关注股市的时间。
为进一步增加员工工作的紧张感,管理者要杜绝工作中的“大锅饭”、“搭便车”现象,要确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都需要为自己的任务负责,杜绝员工“等着别人干活,自己跟着分粥”的侥幸思想。
与此同时,将原来的工作检测周期细化,例如从原来的月度评价改为以周为评价周期。管理者也需要时刻关注员工的工作进度,时常询问工作进展,使得员工每时每刻都有任务目标,每时每刻都有考核进度。当然,前提是要增加工作激励收益。
举措三
建立正规机制
虽然可以采取一些方法降低员工炒股的积极性,但这并不代表能够完全杜绝员工炒股,管理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如果管理者完全打压员工炒股的话,就会使得这一行为从“公开”转为“地下”,这是最不容易控制和引导的,因此管理者应该适当使得员工炒股正当化。例如不明文禁止炒股行为,甚至允许其存在。但对此行为进行“双规”:即只允许员工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进行股票讨论。由于提供了正当的途径,员工就没有必要偷偷摸摸地讨论,还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去避免被管理者“纠察”,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由于有正规机制的存在,员工才可能做到工作时就认认真真、炒股时就痛痛快快,为其行为提供了一个正常的“出口”,使得员工在职员和股民之间的角色转换更加顺畅。
举措四
转换注意力焦点
员工炒股是为了收益,如果公司能够提供更大的收益,员工的注意力自然就会回归。因此,可适当考虑改变激励政策,如增加绩效工资、期权,营造共同愿景,制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等。如果员工在办公室努力工作的预期收益大于炒股的预期收益,员工自然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毕竟股市收益是不可预期、隐性的,而且炒股是一件相当费神、费力的事情,员工对此也不一定在行。
举措五
管理者要参与讨论
其实很多办公室股民中,管理者自身也是其中一分子,只不过由于职责所在不好公开参与。其实管理者更应该主动参与到员工的讨论中去。由于管理者对于各类报表、各类信息的敏感度等方面要强于员工,因此很有可能成为员工心中的“股神”,这样无疑会增加管理者的威信,也利于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另外,管理者通过参与股票讨论,也利于了解目前员工的股票收益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修改对员工有吸引力的激励政策。同时也利于管理者通过员工的股票收益情况来判断员工是否会对现有工作收益满意,从而提前判断员工是否有离职的可能性,并做好事先预防和补救工作。
以上措施的立足点,就是把员工的炒股、炒基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而且,管理者也可以尝试结果导向,只向员工要结果,至于说员工在完成特定结果目标的同时又做了哪些事情(如果这个事情没有影响公司利益及违法乱纪的话),管理者大可不必过于“严肃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