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有关管理的几个忽悠小故事

1.扁鹊的医术

管理过程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反馈,反馈有利于对事情最新进展情况的掌握,及时掌握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而反馈的信息传达有的时候是存在误差的,由于信息沟通的渠道以及沟通双方理解力存在着的客观差异使得一些沟通天然存在着某种误差。

来看一个名医扁鹊的故事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很多人的管理心得是: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而往往是即使请来了名气很大的“空降兵”,结果于事无补。

实际上存在一个这样的问题,众多的病人并不是具有先知先觉的专业人士和圣人,因此对于一些没有明显信息提示的信息是很难发现其中的奥秘的,而这是每个理性人都不能逃避的现实。或许理论上,可以这么说,要事前控制等等,但是你如何知晓事前控制,为什么控制,如何控制,以及什么时候控制和采取什么方法控制最佳?而这些如果反馈信息没有明显的信息提示,是很难办到的。

故事中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能把事情办的非常漂亮,但是缺乏一个反馈的机制,即让病人没能感觉到你给他治好病了,所以不可能得到长兄优秀医术的任何信息。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因为能让病人得知能解除一些小病,可以说有一定的成功的反馈,因此比起长兄的名气来说要好很多。而扁鹊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能让人们的反馈信息更为全面,因此名声也最为大。里面看起来存在着很多的不公平,有能力的人得到的最少,而能力相对而言比较低的反而获得更多的回赠。但是从反馈的角度来说,扁鹊的成就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就病人的角度来说,从扁鹊身上得到的信息最为全面也最为深刻。假如有医学著作将发病的前期症状明晰的说清楚,而这些说明又能很好的传到各位病人的耳中,那么长兄和中兄的名声也势必与其医术相对应。

2.野狼磨牙

学习是必须的, 而且不停的学习也是一个胜利的关键。我们时刻需要学习,也时刻需要未雨绸缪,在平时要打好基础,才可能在需要的时候,能顺利上手。但是有的时候,不是什么学习都适合你的,也不是所有的管理者的教诲你都是适应的。

看一个故事。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故事是说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不能忽略,一个是是不是任何动物都需要准备,二是是不是任何动物都需要磨牙呢?

的确每个人都没有不学习的理由,问题是所谓的管理者一天天的给你灌输要学习的理念。而这种管理者有两种,一个是确实需要你学习,期待你水平的提高以适应工作需求,另外一个可能性就是通过你的学习过程,他能挣到点所需要的东西。比如现在的很多培训机构都主张要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你不学习,他们哪有市场,生存空间就不存在了。

第二个问题是,是不是所有需要学习的动物都要象狼一样磨牙呢?比如兔子。显然兔子要练奔跑,而不是磨牙。而我们的一些管理者看到某种技能比较好,就开始了让员工们大量的学习了,然后无论何时何地都给人家推销那套东西,一来这个人居心叵测,二来就是这个人是个百赤而已。同时来看看一个比较让人感觉到有意思的问题是,某些培训公司,恨不得希望每个公司都培训自己的产品不行。

我们也确实需要培训,但是在培训的时候要看是不是这个时间适合,以及培训的内容是不是符合我们,不要一味的听管理大师的意见。

3.一视同仁

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如何围绕着管理目标而展开相关活动,并不能让相关活动的展开干扰这个核心目标。当看到一些活动的时候,不要只想着这些活动或任务,重要的是看出此活动为什么给出,完成此任务又是为了什么?

一个百年老店,老掌柜在传给新掌柜儿子的时候问道:“儿,你说我们百年老店存活数百年,而历久不衰的原因是什么呢?”,新掌柜想了想说:“爹,我们百年老店靠的是信誉,是对消费者的一视同仁啊。”,儿子,满怀激情豪放的继续说道“您不是一直给伙计们讲我们的传统吗就是童叟无欺吗?还记得您一直给我们讲的故事吗?”。老掌柜看着兴志高昂的儿子,没说什么。新掌柜继续说道,“您记得您告诉我的,我们店铺刚开始时候的一个故事吗?就是有次我们门店来了两个客人,一个是有钱人,一个穷人。有钱人和穷人要买同一样东西。而且他们都争执同一样东西,但是祖上最后不惧有钱人,坚持按照低价买给穷人。我们的生意不是从那时候起,才有了起色吗?所以我们店的规矩就是对待顾客一视同仁啊”。儿子说到。

老掌柜看了看儿子。深情的说,“儿子,我们对待顾客一视同仁不假,但是要分情况,里面的缘由你要分清。当时我们买给穷人,而不买个富人,不只是对顾客平等这么一条的,我们当时刚刚起步,而周围的顾客又都是穷人,那么我们的精力就应该主要放到穷人这里。所以无论富人来的早,来得晚,出多少钱,只要一发生冲突我们都要卖给穷人的。毕竟我们还要靠这些穷人来保持小店的营生的。当然,我们再买给穷人东西后,又备了重礼到了富人那里道歉,并无偿的送上了同样的东西使得最后表面上没有得罪穷人,实质上也没有得罪富人”,老掌柜语重心长的说,儿子表情变的复杂起来。“而现在,我们的顾客也发生着变化,对于一视同仁我们不能只从表面上做文章,要作到利用表面的声誉,赢得最大的顾客你懂吗?”同样,工作过程中也存在这样的一个现象,很努力的反而得到的承认很少,而一些做表面文章的员工,反而能得到更大的奖赏,从反馈的角度来说,因为他们给予管理者更多的反馈信息,即“我干的很出色”。因此对于每个员工来说,及时的反馈工作过程中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一是能让管理者及时的掌握工作的进程进度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应对。二是能让管理者体会到员工的努力和成绩。因此当你工作中有进步的时候一定要反馈给管理者,不要总想着等到大功全部告成的时候再告诉老板,因为默默无闻的过程中,可能错过了老板给予的下一步的支持。自己看到的成绩是成绩,人家看到叫业绩。

这个故事里的百年老店的一视同仁的宗旨,不仅仅是为了对待一切顾客都一样,关键是老掌柜所说的,一视同仁是为了更好的经营企业。而如果只是为了一视同仁把企业经营的本质给忘记了,那么到最后自己连一视同仁的机会都没有了。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利润,而一切的口号招牌都是围绕着利润而展开的。这里不是要告诉你什么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面文章来揭示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什么的。毕竟一切的口号等对消费者选择来说也是一个降低成本的方式。关键的问题是,不要为了名义上的招牌而只做名义上的事情。这样你不可能当一个合格的掌柜的。

4.兄弟射雁

沟通是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沟通的前提是双方可能存在误解,所以沟通是必要的。

因为双方都存在着各自的需求,而管理过程又要求双方必须对某一过程有相当的同一性。常听到老板们抱怨,这些员工也太不知道事了,刚来几天就开始知道耍滑了,难道他们就不懂干好了,我才能提拔他们,给他们提高薪水吗?也常常听到员工们自己抱怨,这些老板就知道剥削我们,干这么多一点也不知情,甚至还变本加厉的搞我们,所以这次不能再那么认真的干了,让老板拿我们当傻子使唤。

往往在这样的争吵中,许多很好的机会由于双方的怠工而错失,从而在相互推委的过程中,使得效率降低。

想起了一个哥儿俩故事。说是有两个猎人兄弟。一天他们发现天空飞来了一只肥肥的大雁,一定是顿美餐了。老大提弓准备射杀大雁,嘴中念念有词,射下来,咱们煮了吃。老二一按老大,也提起弓要射,说不行,煮了不如蒸着吃。老大一听,放下弓,说道,蒸着有什么好吃的,还是煮着吃拉。老二也放下弓,说一定要蒸。于是哥俩就开始为到底是蒸着吃还是煮着吃,吵了起来。看到事态这样发展下去不是个办法,最后哥俩商定还是煎了吃。 在达到一致的情况下,哥俩准备抬弓射大雁,却发现大雁不知飞向了何处。

这个故事的版本以及类似的有很多,比如驴子的故事。大概的内容说是一个驴子选择吃草的故事,在选择左边和右边的过程自己开始了艰难的选择,最后在艰难的选择过程中虚弱的倒了下去。

这两个故事是告诉人们,不要在无谓的选择过程中浪费时间,否则关键的东西会失去,机会不再来了。而所谓的解决办法是先把大雁射下来在分配,对于驴子则是先吃饱了再挑好的吃。否则在没弄清楚第一阶段的时候讨论下一个阶段是愚蠢的。而我们的政策也采取这个思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这两个故事也有些地方值得继续玩味一番,比如射杀大雁的故事,很可能是哥俩以前发生过射杀大雁后,双方为了争执如何吃法的问题而发生过不小的争执,所以这次射杀大雁才开始了这个故事中的争吵。

而驴子也可能在发生这次选择的前面也有没有经过选择而产生了令他不愉快的后果。员工老板相互抱怨的原因也在于对某些事情的不清楚,最后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进一步加深彼此的误解。使得管理问题达到一种难以协调的境地。但是管理问题,显然还是不同于这些问题的。

或者管理需要另外的一个解决办法。管理者双方存在着一个彼此利用的关系。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承认这点有点难度。事实确实如此。当没有分清是蒸着吃,煮着吃,还是吃左边,吃右边的时候,第一次还可以把大雁射下来,或者能坚持不吃草生活段时间,但是始终如此,而老板又总是希望员工继续表现,以观察的话,那么经历一段时间后,射杀大雁就会被彼此的猜忌给贻误时机的。

因为如果总是老板相信员工耍滑,员工相信老板在耍他,那么双方就会在这猜忌中走向一种毫无效率的境地,如同大雁飞走了,驴子最后饿晕了一般。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驴子最好两个都尝一下 ,而如果哥哥非要蒸着吃,可以给弟弟以别的补偿。这样就可以把问题解决,也可以在下一个问题出现的时候,能很好的解决掉。

同样老板和员工当发生冲突的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把自己的想法透露给对方。老板可以将奖励制度公开化,员工也可以把想法建议通过合适的方式传给上级管理者,达到一个可以协调沟通的效果,以最终保证大雁射下来。

5.曾国藩与贼

管理过程是一个双赢的过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通过协调达到双方各自的目的。但往往现实中却发生了种种偏颇。管理者往往利用自己的对等优势来实现某种对管理者来说是有利的目的,但是结果却是双方的利益均没有达到最优,但是整个的博弈结果,管理者由于处于优势地位,往往获得比较优势。

看个众所周知的故事

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这个故事目的是为了告诉人们,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

这个故事也往往成为激励的故事,而一些所谓的半瓶子人士,也往往会利用这些故事来教育和指导新的员工,要努力啊,要努力啊,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关键是你的工夫没下到,关键是客户拜访的少,关键是你缺乏恒心,关键是你要相信你能成功。看不到成功人士都这样的吗?

所以在听了老板的激励后,员工们就开始了努力,开始了每天起床的高呼胜利,每天都阳光满身,每天都激情四射,每天都不厌其烦的拜访客户,而结果呢,客户在他的不厌其烦的过程中对其厌烦起来,员工在几乎疯狂的精神状态下进行着不可能的事情。当然很多人会明白过来退出这个圈子,可是往往多年之好,自己成了老板,又成了一个利用同样的方法去激励其他人了。

工作需要激情,但是成功不光光是激情就能达到的,我们更多需要的是理性,是一种职业精神,需要专业的素质。不是只靠几个故事就能成功的,而当老板发现员工其他素质较低却不做任何培训,而仅仅靠几个故事激励的时候,员工们要反思一下这个老板的用心。

6.非洲卖鞋

管理很多时候带有很大的欺骗性,尤其当作为一种手段的时候。两个比较经典的故事一直在激励着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而时刻充满激情。一个是卖鞋子的故事,另一个是卖梳子的故事。一头一尾,颇有代表性。

卖鞋子的故事

两个推销鞋子的推销员,来到非洲。结果发现这里的人都不穿鞋子的。其中一个叫苦连天,这么个地方怎么会卖得出鞋子呢?于是打包回去了。另一个却喜出望外,他喜出望外,多么大的一个市场啊。如果所有的人都穿鞋子,那么我的市场该有多大啊。

这是一个多么诱惑人的故事啊,很多老板用来激励年轻的属下,当遇到困难时,老板便把这个故事掏出来让大家看,并说,你看人家,要学人家的精神,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想到市场有多么的啊,不要只看到困难。尤其是对于销售人员来说,这种故事简直比紧箍咒还令人讨厌。

另外一个异曲同工,也颇受管理者欢迎,就是梳子的故事。我们选择其中一个版本。我们也简要大概的回顾一下。

三个人要买梳子给和尚。一个人苦口婆心的用了全身力气,结果被赶出了庙门。第二个人心理比较灵巧,对和尚说,您看那烧香的人们来到山庙之后,头发都被风吹乱了,用梳子给他们梳梳头,对佛祖是种尊敬。于是买掉了几把梳子。第三个,点子比较多,对和尚说,香客们都很虔诚,您用把梳子当成礼品送给他们,让他们梳头的时候就感觉到佛祖的存在,那么他们一定会感激庙宇的。于是第三个卖掉了大部分。

这个故事在当属下业绩碰到问题的时候,老板便拿了出来,学学人家,梳子都能卖给和尚,你怎么就不能呢?

两个故事都有激励人的作用,都给你指引了一个光明的成功的大道,而你需要的只是调整心态,重新奋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也不晓得这两个故事的来源是哪里,但肯定的是绝对是个吃饱了人干的。

关于梳子还有一个版本吧。虽然不太真切,但是大概意思是,第四个人也接到这个命令,但是他没有去和尚庙里卖,而是招了一批人去给他卖梳子,反而卖了更多,而所有的梳子在哪里呢?在这些雇佣人的手里。这个故事就显得比较阴险了,而且这个故事确实也让人感觉到里面的一些东西。

对于一些行业来说,这两个故事非常的实用。但是在这个狂热的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有很多地方值得人们注意。

故事真实吗?是不是真的能卖出去呢?真实与否与人们对天堂的向往差不多,如果只是一个激励而不以实际为基础,那么当实施者发现根本达不到要求的时候,那么他就会产生卷带的心理。对于下一次的工作,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所以大拿感老板们拿这些故事来激励人们的时候,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实际情况呢?毕竟我们需要的是持续的销售生命力,而不是一时的精神兴状态,而很多行业目前就是靠这种短暂的精神状态来赚取那么点利润的。

另外在卖梳子的第四个人中的一些做法也值得我们去探讨一下。比如在一些分销人员拿到梳子去卖的时候,他们的前提是根本卖不出去。但是此时他们的心理却充满了期待,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因为他们也被这两个故事或类似的故事给激励着,而这种激励可能来自不断的开会, 不断的洗脑,不断的自我吹嘘,不断的成功麻木,不断的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进行打击。他们于是非常乐意的去从事一项没有前途的的生意。但是心理却满怀着希望。而这个时候最受益的他们的上线,这些物品都出去了,都在这些销售人员手里。而不管最后到底卖出卖不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看到对于这些被卖了还替人数钱的人的如何被这些故事所激励的。

成功我们每个人都渴望,但是不要让对成功渴望的激情成为你疯狂举动的加油站,因为无论如何激励,如何加油,你的方向都是错误的。

7.龟兔赛跑

有个故事,是伴随着我们记事起的。龟兔赛跑的故事。这个故事后来被演绎了很多版本,比赛场地改成山坡了,双胞胎的乌龟对付小兔子了等等。我们这里不去看这个比赛,我们从两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故事。或许能给我们点启发。

兔子乌龟生活在森林里,他们的各自特性大家都很清楚。谁也应该知道乌龟跑的慢,兔子跑的快。那么是谁安排的这场比赛呢?谁明明知道两个人实力悬殊的基础上还要安排这个比赛呢?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是不是也常常碰到一个有实力的人和一个明显弱势的人放在一起来进行某种工作或者竞争呢?这个人可能是乌龟那边的,也可能是兔子那边的。我们逐一分析一下这两种情况。

假如主持比赛的是乌龟那边的。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个是这里有徇私舞弊的嫌疑,另一个是设法通过某种方式把弱者弄走。舞弊的情况是明知到乌龟的弱点,但是也要通过某种方式来获得那么一份机会赢得某种东西,比如职位或金钱等。不光人在这方面具有舞弊的激励性,部门的垄断及袒护性也明显的存在着这种倾向。在传统的兔龟赛跑里面,乌龟虽然实力差,但是还是赢得了机会。而舞弊的人确实在寻找这个机会。或者干脆把路线设计成下坡形状,那么任凭你兔子跑得多么快,也是不可能赢得比赛的。

另外一种情况是,为了摆脱乌龟的无理取闹,而故意设计比赛,使得乌龟在比赛实力相差悬殊的比赛中败下阵来。对于某中不好推脱的关系,这是个比较明确和实际的办法。比如裙带关系的人际处理,可以通过一个实力的比赛来确定最终的人选,即对无理取闹者是个打击,也能使人才脱颖而出。

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人是兔子一方面的。那么为什么明明知道兔子的实力还要让他参加这个没有任何意义的比赛呢?比如明明是有实力的新人,却被安排到打凌杂的工作上,或者被安排在无关紧要的岗位上虚度年华。那么老板招他的目的又何在呢?这里面有个著名的“蘑菇理论”。即新进的人员总是在开始的时间被安排在角落里,不被重用,如同放在黑暗角落里的蘑菇一样。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是,把你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放在角落里,冷落一下可以把你锐气给弄掉。让你从有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态来接受这个新的环境。另外一个含义是让你在这段时间里能比较充分的来了解这个环境,尽量和这个环境有个比较好的衔接。每个新进人员都应该了解这个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对于新员工以及公司来说都是比较好的选择。虽然有的时候会让新的有能力的员工感觉到窝火。

明白这里背后的故事后,我们也应该回过头来看看乌龟和兔子两个人如何比赛了。乌龟心理知道自己的短处,兔子也明白自己的长处。于是双方比赛就在一个双方都明白的对手心理的情况下展开了。属于一个信息对称的比赛关系。显然兔子知道自己的实力超群,于是对这个对手不放在眼里,而乌龟知道自己实力很弱,于是一直在奔跑,而没有休息的打算。结果便在一个不在意,一个在意中产生了,实力落后的赢得了比赛。那么这个时候看看这个背后老板的几个心情片段吧。

一是,想把乌龟甩开的结果没有甩开,于是对兔子失去了信心,结果是可能兔子被赶出森林,去了其他地方。

二是,本来就想安排乌龟的,这回心理塌实了。也对兔子的没有能耐偷笑。

三是,本来想考验兔子的,结果却对兔子大失所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有关管理的几个忽悠小故事  忽悠  忽悠词条  有关  有关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  管理  管理词条  
综合管理

 尊重经验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