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提高效率,必须要量化。
所谓量化不是企业的数据,不是用数据表示就是量化,阿拉伯数字并不代表量化。什么叫量化呢?它的定义应该是这样的,让每一个员工无论在何时何地就能把他需要的信息区分出来。
讲当前很多企业的管理信息量化不充分,有一些领导不同意这一讲法。他们认为他们对自己企业的情况如数家珍,清清楚楚。其实他们对这一讲法有两层误解。第一层误解是他所讲的如数家珍,是一些他的企业中本来就是以量化形式存在的数据,这当然很清楚。但企业运营中有很多非量化的、模糊的管理信息,这些信息如何来量化;第二层误解是企业中相关职能部门掌握的量化的信息,在我们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是不是都能及时获取。这才是我们指的量化的问题。
管理其实是文化的一种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企业管理角度上看,更多地表现为一个“悟”字,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更多地以“悟”来传递信息。是量化地、准确地表达好,还是靠“悟”好呢?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十分快捷,需要以最短的时间让对方明白你要传递的信息,“悟”就落后了。所以我们要调整我们的观念、习惯、文化,尽可能以准确的、精确的、量化的方式来传递信息,消除信息的不准确性,不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产生歧义,使对方能立即明白你要传达的信息。
案例:
1981年栾润峰上大学,老师发下来《MS-DOS操作系统》,这本书789页。当这本书发给他们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哄堂大笑。笑什么?老外太笨了,这么一个DOS操作系统还要789页的书,太不象话了。可是当栾润峰分配到工厂,把这本书给机床操作工看,当初中毕业的机床操作工也学会DOS系统的时候,栾才真正震撼了:中国写一份说明书能简就简,能少就少,最后是谁也看不懂,甚至自己也看不懂,我们从来就不提倡过程,我们从来认为人家笨,我们聪明,可是我们这种聪明充其量是小聪明。而欧美按部就班的风格,用傻瓜式的简单明白尽管繁琐的方式提升了整个民族的聪明度。这是大聪明。
傻瓜式的简明管理动作才能构成一个伟大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