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上午和公司培训经理J交流,提到我最近走了几个办事处,J高兴地说,
(办事处)有员工和我说了,他们都很高兴,终于看到我了,对他们是有正激励的。
我吓了一跳,说我一年才去了一次,有什么用?我去不去也不重要吧?
J吃惊的说,怎么会不重要,谁不想老板关心自己?你总不去,有些员工从来没见过你,你就只在文章里出现,老在天上飘,觉得离得很远,而且你不去,不和员工说话,员工怎么知道你很关心Ta?
这真是让我刷新认知,我当然关心我的员工,无论在哪儿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不去外地办事处丝毫不是我不关心他们。一是因为没有办法,我实在太忙,二是因为办事处都有经理或团队负责人管,他们更直接管理团队,我很尊重他们,不想超级管理,也起不了实际作用。
这个月去了几个办事处,其实在我看来,应该没什么用,我自己也很歉疚,但心中一直认为员工不会介意,就安慰自己,我去他们可能还不自在。从来没有想过,原来我对员工的关心也没有表现出来,很多人也误认为自己在我心中不重要。其实我们才是二百多人的公司,而且公司的业务是靠人来做的,每位顾问真的都很重要,我所有的工作的成绩都是通过他们最终表现出来的,我怎么会不重视呢,我觉得我是拼了老命的对他们好,为他们的每一点成绩高兴啊。
但是,但是,我是这么想,员工原来是那么想,其他人如J又是那样想。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这样让我震惊的认知了。
别人的感受和你的用意并不是同频的,虽然道理我也懂,但在事实面前我才发现我是多么无知无力。
2:
前年有一位年轻的同事S离职,对她的经理说的离职原因是因为我从不关注她。
1.S的业绩是他们团队最好的,但我每次和他们团队交流(其实我一直很忙,所谓交流也就是路过他们那一组时和大家打打招呼,开开玩笑)时,总是忽视她?因为我总和其他人说点别的,和她就总是只问业务进展,一点不关心她。
2.他们这组成员成单后,我没有给点赞,而当天其他人成单了,我都点赞了……
3.,我在开会时(唉,我是丝毫没有印象我胡说了什么了),从来没表扬过S,反而表扬了另一组她看来有很多缺点的同事……
4.S在朋友圈里给我的信息下点赞留言,我也没有理她,平时在朋友圈我也从来没有给她点过赞……
5.……..
由此,她认为自己不受重视。
当她经理向我解释S离职原因时,我听得目瞪口呆,觉得冤枉无比。
要知道S在的那组是公司大力发展的行业,业绩却在公司不算太好,我很头疼。S是他们那一组中业绩最好,也是我最看好的员工,一直非常关注她,每次经过他们那组,我都额外多和她说几句,我觉得我是关心她工作上会不会遇到困难,想让她感受我的关心啊。至于2,3,4,5…..老天,我根本没有注意到,公司一天有十多个甚至几十个成功职位上系统,一不注意就翻页了,我忙起来就没有一个个点赞;我朋友圈有几千好友,朋友圈信息刷新很快,一不留神几页几十页都翻过去了,只有可能在打开时瞄一下,有太多留言我也不可能一一回啊。但无论我原意怎样,人家就是这么想,事后解释也来不及了,你可以认为S是玻璃心,但事先不知道就无法改变她的想法,也无法改变最后的结果。
归根结底,这还是我本身的问题,这是认知中的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3:
即使同样知道的同一件事,他人眼中的知道其实和我知道的知道是不一样的,我们之间对于这件事出现了。
“乔哈里窗格”(Johari Window)的“未知区”的部分。
乔哈里窗格把事情分为 “我知道”、“我不知道”、“别人知道”、“别人不知道” 四类,然后矩阵组合出 “公开区”、“未知区”、“隐秘区” 和 “盲区” 四类。
未知区: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信息。比较常见的未知区例如自己的隐疾。但其实每个人看事物的角度限于自己的角度和认知,对同一件事物看法会很不样,即使是自己的事,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通常也不一样。对自己的认知和对世界的认知都有局限。自己干了什么,能干什么,在别人眼中和自己眼中都不一样。
未知区是尚待挖掘的黑洞,也许通过某些偶然或必然的机会,得到了别人较为深入的了解,自己对自我的认识也不断的深入。
身边很多事都在提醒我们,盲区和未知区大量存在。经常有人问我,怎么减小盲区和未知区。
我一直觉得盲区是比较容易减小的,非常致力于减小自己的盲区,争取内外一致,公开透明,我也有意识的不把自己当回事,多听一些不同意见,一直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还不错。
盲区方法简单:只是真正运用不易:问别人,他知道的部分,如果能无坦诚告诉你,你的盲区就会减小。
4:
但事实证明我从来没有很好的解决未知区。其实我们很多的误解都是不光存在盲区,也存在未知区,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对同样一件事用意存在不同假设。很多的未知又引起盲区的扩大。
经过多次的血泪教训,我能想到的是:
1.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谨记别人和你不一样,感受也不一样,要经常问问别人,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真和自己想像的一样让别人得到应有的感受。
2.要多找第三方验证,要习惯经常找人验证自己
这几次教训中,我越来越觉得不光应该多问问对方的感受,要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很重要,有时候多问第三方也是非常重要的。对“自己干了什么,别人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可能当事人的角度和旁观者的角度能得出不同的信息。
3.多从结果评价
少猜测别人的用意,多看结果。同时,不要被自己的用意所感动,要看结果。
有时候过程中你的努力也许其实并不起作用,但人总是偏向为自己找到自己正确的理由。
忘掉过程,接受结果。我再努力,用意再好,如果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果,就说明过程中一定有我没有了解的问题。试着改一改方式,从多方验证自己可能的问题。
4.最重要的,当然是修炼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程度,这又是另一个长话题了,改天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