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勇
我们说领导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道德,你的动机是不是纯正,你的行为是不是符合道德准则的要求;二是效率,你的方法和手段是不是有效,是不是能够做成事,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那么,道德和效率,哪个更为重要呢?为了效率,我们会不会牺牲道德?或者为了道德,我们会不会牺牲效率呢?
我相信大家把道德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上,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忽视道德的人。但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有时,我们不得不放弃道德,而选择效率。因为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下,没有效率,可能连已有的道德也无法保持,或者无法让自己抵达更高的道德境界。
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林肯》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电影。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林肯提出的“废奴法案”在国会遇阻,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智囊们决定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即通过“贿赂”来争取一些人的支持。当他们把这个想法向林肯提出来的时候,林肯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向他们讲了自己的一个经历:自己在弗吉尼亚州做律师的时候,他遇到一个案子是某女人杀了她的丈夫。这个丈夫名声很坏,而且女人是自卫杀人,但依照弗吉尼亚州的法律女人仍然要被判死罪。私下见面时,女人问林肯:“我口渴了,哪儿有水喝?”林肯对他说:“田纳西州有水喝。”意思是美国州法不同,这样的刑事案在田纳西州,罪不至死,你到了那里就有水喝了。女人悟性很高,即刻跳窗逃走,由此捡得一条性命。
林肯的故事让智囊们心领神会,在贿选上大施拳脚,国会讨论得以过半赞成,结果照耀千秋、惠顾千千万万黑奴的“美国宪法第十三修正案”由此颁布。
尽管林肯的做法不“道德”,但如果不这样做,作为总统的他,就会面临更大的道德困境——惠顾千万黑奴的“美国宪法第十三修正案”就会被搁置下来。在这样的情境下,林肯宁肯背负“道德”的骂名,而选择了“效率”。实际上,林肯并不代表自己,而是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他必须为国家和民族谋取更大的利益。或者说,一个为集体承担着更大责任的领导,他有时不得不“弄脏自己的手”,来为大家赢得更美好的未来。
关于这个问题,林肯是这样解释的:“指南针,我在勘探中用到过,它能在你的所处位置指出正北方向,但很多情况就不能给出指示了。比如沼泽、沙漠、峭壁这一切你都会在路上遇到,在去达目的地的路上,你一头扎进,不顾一切阻碍,但最终只是深陷沼泽,知道正北方向又有什么用呢?
理查德·尼克松也说过类似的话:“一个领导人只知道应该做什么是不够的。他还必须能做应该做的事情。没有能作出正确决定的判断力和领悟力的人成不了好的领导人,因为他缺乏远见。知道应该做什么事但却做不到的人也成不了好的领导人,因为他缺乏效能。伟大的领导人需要有……办成事情的能力。”
在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放弃道德,而选择效率,不是因为道德不重要,而是为了更好坚守我们心中的道德,顺利抵达我们心中道德的彼岸。当然,这并不代表你就可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你需要在现有的利益冲突中做出巧妙的平衡,以实现更高的目标。
这就是一个人的政治智慧,就是任正非说的“灰度”。不要用“非白即黑、非此即彼”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的和谐”,以便取得更好的结果。这才是极高明的领导艺术。
“方向是不可以妥协的,原则也是不可妥协的。但是,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一切都可以妥协,只要它有利于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