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至25日,2017稻盛经营哲学第十届年度报告会在深圳圆满举行。盛和塾塾长、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稻盛和夫先生,以视频形式在报告会上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企业的自我革新—从京瓷新产品开发谈起》,下面是演讲全文。
今天,有这么多的塾生聚集一堂,请允许我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认真反省的同时,思考接下来自己企业应该前进的道路,思考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为此,今天,我想以“企业的自我革新—从京瓷新产品开发谈起”为题,来阐述为了实现企业持续成长发展,不断进行自我变革有多么重要。
01.企业要有能够孕育“革新”的风气
我们企业经营者,不管属于什么行业,都始终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特别是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技术革新日新月异,在现在这种经济环境下,我们一刻也不能马虎松气,不能安于现状。
哪怕是现在很赚钱的产品,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或许什么时候就会被淘汰。为了不被淘汰,除了勇于变革,果断进行新的挑战之外,没有别的办法。
企业一旦安于现状,停止不前,就必然会退步。企业若想持续成长发展,那么,只有自我革新,就是说,除了不断改革自己之外,别无他法。
实际上,回顾京瓷从中小企业到中坚企业、再到大企业的发展轨迹,就可以明白,京瓷的历史就是一部否定现状,面向未来,不断反复进行自我革新的历史。而这种革新的基本内容,就是向被认为不可能成功的、困难的事业进行挑战,创造这个世界上没有的划时代的产品。
所谓划时代的产品,不是说社会已经有了这样的需求,不是说知道有了既存的市场才去提供这种产品。即使社会还没有这种需求,通过革新性的技术开发,去创造出新的社会需求,开拓出崭新的市场。
这种革新性企业的存在,培育了新的产业,扩展了新的雇用范围,搞活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通过革新性的技术开发来改变现有的价值观,创造出席卷全世界的新产品,但是很遗憾,这种革新性的企业非常之少。
我们平时推进工作时,一般是采取所谓自下而上、层层叠加的方式。例如,在开发新产品时,会尽可能收集已有的数据和文献,汇总手头的技术要素,从中探求可能性。我们习惯于这种自下而上、层层叠加的方式。但是,采取这种工作方式,就很难产生超越常识的东西,孕育不出飞跃性的崭新的构想。
企业的自我革新也是一样。企业要寻求变革,要推进引领时代潮流的事业,决不能在过去的延长线上依赖过去的经验,必须与过去诀别,展开自由奔放的想象。
另一方面,引领世界潮流的欧美企业,他们不是一味收集现成数据和相关技术,而是“应该创造这么一个理想的东西”,就是先创造“概念”,然后,再思考为了把这个概念变成现实,需要哪些相关的技术。
我想,相对于自下而上方式,这可以称之为自上而下方式。这里的“自上而下”不是指社长或经营干部从上而下发出指示,而是首先有概念,建立CONCEPT,由此展开工作,这样一种所谓“自上而下”的方式。
但是,这种思维方式非常少见,这是现状。在可以自由想象、畅所欲言的会议上,有人提出“想做这样一个新东西”。这时候,其他参会者就会指责他,批评他的想法是多么荒谬。他们会驳斥说:“从我们公司具备的技术以及技术队伍的体制来看,你的提议毫无价值,根本不可能实现”。结果新想法、新建议就遭到扼杀。很遗憾,现在就存在着这样的风气,总是否定所谓“异端的发想”。
在诸位塾生企业里如果也存在这种风气的话,你们一定要努力去消除。无论是在开发崭新技术的时候,还是企业本身为了适应新时代而进行自我革新的时候,都要允许所谓“异端的发想”,而且要主动听取,积极采纳,要形成这样的公司风气。
如果缺乏这种能够孕育“革新”的企业风气,无论怎么激励大家要“开发新产品”、要“开拓新市场”,结果都不奏效。新产品不可能顺利开发,新事业不可能顺利拓展。
2.养成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事业的习性
那么,要不断地孕育“革新”,就是说,要持续不断地发挥创造性,具体该怎么做才好呢?关于这一点,我想通过介绍几个京瓷技术开发的事例,与大家一起来认真思考。
创新型企业要从零开始创立新事业,为了谋求与现存企业和事业之间的差别化,那么,理所当然,它就要开发出革新性的产品或服务。如果创新型企业想要持续生存并成长发展,那么,它就必须持续地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在许多情况下,这是因为创业者自己抱有强烈的危机感,他们感觉到“仅仅依靠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将跟不上时代变化的潮流,企业将难以为继”。
京瓷的情况就是这样。如果不能持续开发新产品,公司将会破产。我一直怀有这样的危机感。
京瓷创业初期的产品,是我最早任职的松风工业时代开发的U字型绝缘体。是用在电视机显像管的电子枪里的绝缘零件。当时我们只有这一个产品。它是用我在日本首次开发成功的新型精密陶瓷做成的产品,名叫镁橄榄石,它的高频绝缘性能优良。它给京瓷公司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但是,因为京瓷创业仅靠这个U字型绝缘体,所以作为经营者我十分担心,一旦U字型绝缘体的订单中断,京瓷马上就会垮台。
这决非杞人忧天,很快就成了现实。U字型绝缘体将被硼硅酸烧结玻璃这种绝缘零件所替代,趋势已经明朗。
硼硅酸烧结玻璃在京瓷创业后的第二年1960年前后,在欧美已经开始使用,在日本,东芝、日立、三菱电机等企业也已经引进。京瓷的客户松下电子工业也提出,不久以后也要用这种产品来代替U字型绝缘体。就是说,京瓷创业时唯一的吃饭产品仅仅过了一、二年,就成了风中残烛。
松下电子工业明言“几个月以后就要用硼硅酸烧结玻璃来替代现有产品,如果京瓷到时不能提供的话,就打算从别的公司采购”。我们虽然也意识到这种情况迟早会到来,但仍然吃惊不小。
这时候如果说一声“做不到”的话,当时已增加至每月50万个的U字型绝缘体的销售一下子就会跌落到零,公司的经营就会地动山摇,因此,我当即表示“京瓷也制造硼硅酸烧结玻璃”。
话虽然说出了口,但是,我们既没有有关玻璃方面的专业知识,更没有制造硼硅酸烧结玻璃的技术和设备。
经过调查,得知使用硼硅酸的这种玻璃熔点非常高,而且也弄清了这种原料的成分比例。
紧接着,我们就去拜访位于东大阪一带的几家中小玻璃生产厂家,恳求他们为我们生产这种成分的玻璃。但都遭到了拒绝,他们说“过去从来没有熔融过这样的玻璃”。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总算找到了一家小型玻璃厂,同意将熔化原料的窑炉借我们一用。在使用窑炉的那个晚上,我们把几十公斤原料装进口袋,放进公司仅有的小车“斯巴尔360”,向东大阪驶去。
但是,当我们把原料放进窑炉升温的时候,玻璃原料不仅没有熔化,而且我们这边拿过去的耐火的“坩埚”竟然烧穿了底,结果把窑炉也破坏了。当时我们不知道必须使用特殊的“坩埚”才能熔化这种玻璃。
这之后,我们更换坩埚,并多次变更原料的配比比例,每晚奔去东大阪的玻璃工厂,熔化原料,试制产品。经过反复试验,总算做出了可以向松下电子工业交货的产品,赶上了U型绝缘体的更新换代。
这一硼硅酸烧结玻璃产品,后来我们又开拓了其他客户,做得最好的时期,京瓷占了日本国内80%的市场份额,一直到2004年这个产品才结束生产,在长达40多年的时间内,为京瓷的经营做出了贡献。
事情就是这样,京瓷从创业初期开始,就必须向新产品、向未知的领域进行挑战,这是宿命。而且,不挑战新事物,公司就无法生存,全体员工都具备这样的危机感。这不是“能”还是“不能”的问题。必须不断发挥独创性,这是市场必然的要求,凡是中小企业都一样。
一般来说,公司必须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彻底,必须磨练这方面的技术。所谓“选择与集中”,就是要选择自己的强项,把力量集中在发挥特长这一方面,否则就会失败。
的确,这是真理。我也一直向部下强调,要尽可能用自己的“绝活”一决胜负。但京瓷的情况是,只靠我们拿手的绝活,只靠单品生产,企业还是难以为继,我们一开始就有这种深刻的危机感。基于这种危机感,我们千方百计开发成功,并让它事业化的,就是这个硼硅酸烧结玻璃产品。
从那以后,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事业成了京瓷的习性。作为遗传基因,我认为这已经植入了京瓷员工的心中。
3.用纯粹的心灵在认真忘我工作中发现新事业
在这里,我也向各位塾生提出希望,“满足于现状就意味着退步”,公司全体员工都要共有这样的意识,保持足够的危机感,努力营造充满活力的公司风气。
基于这种危机感,公司中充满创造创新的氛围,那么就可能掀起前所未有的、超越常识的、飞跃性的技术革新。在京瓷成长发展的历史中,划时代的多层半导体封装的开发成功就是好例。
前面讲到,还处在小企业阶段的京瓷,为了生存,对于当时看来不可能做成的产品,也断言“能行”而拿下订单。但是即使这么做,对于毫无名气的京瓷来说,愿意下订单的公司仍然不多。我们积极地把样品送货上门,但还是很难获得订单。这是因为日本的商业习惯成了障碍,有关公司只跟属于自己系列的子公司做生意。
于是我考虑,不是把重点放在日本国内,而是把产品卖到市场开放的美国去,努力让美国的企业使用京瓷的产品。如果能获得美国的认可,那么,当时有许多从美国引进技术的日本企业也会积极地使用京瓷的产品,我就是这么考虑的。
1960年代,正好电子产业开始兴起,现在我们身边使用的许多电子设备,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集成电路”,也就是IT技术开始确立。位于美国西海岸的硅谷,与半导体相关的企业犹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这些企业希望京瓷向他们提供陶瓷零部件,用来保护半导体芯片。这样的商谈越来越多。
在这个开拓美国客户的过程中,到1969年春天,仙童半导体公司提出了要我们做陶瓷多层封装这一全新概念的产品,我们接受了这一要求。
对方的技术负责人这么说:“硅这种物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很差,需要把它与外面的空气隔离,避免急剧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同时,从外部进来的电流信号,经过两层电路,再将信号引出。需要制造这种概念的产品。就是说,在精密陶瓷的烧制品中,要将多层电路密封在里面。你们能做出这种封装部件吗?”
客户提出了这样的概念,但这是全新的概念,怎样才能做出来,没有人知道。而且客人的要求是,这种划时代的产品在短短的3个月内就要开发出来。无论怎么考虑,这个要求都是大大超出了京瓷当时的技术水平。一般来说,只能婉言拒绝,说一声“实在做不出来”。
实际上,美国的陶瓷厂家用陶瓷薄板重叠做了各种试验,但结果都失败了。
但是,我并没有按照当时京瓷的技术水平来判断“行”还是“不行”。而是按照客户提出的概念,拼命思考“怎么做才能够成功”。
在拼命地持续地思考过程中,一个创意在脑中闪过:“做一个像口香糖那样的东西行不行呢?”
以前用的方法都是把松脆的陶瓷粉末加压成型。这次做一种富有粘性的类似口香糖的东西应该可以吧。另外,用高温烧制的精密陶瓷里面必须有电路通过,那么,用钨这种耐高温的金属粉末做电路行不行呢?我这样思考。
正好在京都有一家叫西阵的染色厂具有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具有韧性的陶瓷薄片,应用印花技术,在薄片上将糊状的钨粉印刷上去,形成电子回路,然后把薄片与薄片合在一起烧制成产品。钨在极高的温度下才会熔化,但把它放在普通的炉中烧制,它就会氧化。做到用钨粉制成电路这个阶段,算比较顺利,但必须要在钨不会氧化的炉中烧制陶瓷,为此,就要在炉中充进氢气。
但是,炉温高达1400度,这种情况下向炉内灌进百分之百的氢气就可能引起大爆炸。为了不让氧气混入,我们开动脑筋,将氢气和氮气按照一定比例混和,形成不会爆炸的混合气体注入炉内,这样在烧制过程中钨就不会氧化。开发了这种烧制技术,多层封装这一新概念的产品制作就成功了。
这一陶瓷多层封装的开发成功,成了京瓷飞跃发展的契机。当时,京瓷公司每天都是门庭若市,硅谷的半导体厂家都要求京瓷为他们制作陶瓷封装。因为各厂家产品的形状不同,“我们厂需要这种形状的这样的产品”,他们纷纷来访京瓷。特别是英特尔,在它的创业者罗伯特?诺依斯执政时期,一直使用京瓷的封装。
京瓷为什么能够开发出卓越的半导体多层封装呢?从根本上来讲,当客户提出:“这样的东西你们能做吗?”这时候,用客户描述的概念为基础,在拼命思考的过程中产生了灵感,这种灵感是成功的契机。“这样试试,那样试试”,在反复试验试错的过程中,把灵感变成了事实。
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创意,是只靠自己似乎根本无法实现的创意。当时,多层封装这个概念是没有的,所以全世界都认为,这样的东西根本做不出来。有人向我们提出了这个梦幻般的提案,在反复思考中来了灵感,无论如何也要把灵感变为现实,不断地拼命地努力,其结果,半导体多层封装这一崭新的产品诞生了。
回想起来,那确实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创意,同时,也是一个引领潮流的划时代的产品。不难想象,市场需求非常巨大。我判断“这行!”于是就在鹿儿岛县的川内市建造了大批量生产的工厂。开始阶段虽然经历了许多辛苦,但后来作为半导体多层封装的生产据点,川内工厂发展非常顺利,一直到今天,这个半导体陶瓷封装作为一个骨干事业,给京瓷的收益不断做出贡献。
席卷全世界半导体产业的这个陶瓷多层封装的开发成功,带来了京瓷的高速发展。而且在这之后,京瓷也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接二连三地在电子零部件的开发和事业的多元化方面大踏步前进。在股票上市的同时,股价达到了日本第一。京瓷无可争议地成了日本有代表性的电子零部件厂家。
事业的拓展如此迅速强劲,当时就有不少人问我:“你为什么有那样的先见之明?”还有人夸奖我:“你总能看清时代的潮流,接二连三打出绝招”。这些说法都是不对的,不是特别的天才,不可能正确地预测未来。
对于公司的将来抱有深刻的危机感,在拼命经营的过程中,就能感觉到新的市场,感觉到时代的要求,如此而已。这就好比在用纯粹的心灵认真忘我工作的过程中,神灵伸出了援助之手,神灵告诉我:“这里有市场”、“应该进入那个事业”。我就是这么想的。
4.把“不可能”丢到九霄云外
当然,即使领先别人一步,早早感觉到新市场的存在,并且率先着手新产品的开发,也未必能够保证成功。即使划时代的新产品的概念已经明确,但要把它变为现实,在这路途中,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障碍。
为了超越这样的障碍,成功开发出新产品,也就是企业要自我革新,具体应该怎么做才好呢?关于这一点,为了让大家参考,我想再介绍一个京瓷技术开发的事例,就是在复印机、打印机上使用的非晶硅感光磁鼓的开发。
现在,京瓷的滋贺县的工厂生产非晶硅感光磁鼓,京瓷的复印机、打印机之所以具备优越的性能,就是因为它的感光磁鼓覆盖着一层非晶硅的薄膜,不易磨损,寿命很长。
这一开发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75年,当时准备用非晶硅解决太阳能发电的问题,研究工作刚刚开始。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取出电能,当时认为用非晶硅有效,不少公司开始了研究。现在用在计算器上的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就是那时候上市的。
在开发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时候,我们了解到非晶硅作为感光体也具备优良的性能。正好大阪府立大学的老师们正在研究感光体,平时他们常来京瓷,谈到了想要使用非晶硅制造感光体,当时还没有企业涉足这项研究。我就决定在鹿儿岛的工厂里开展这项研究。
原以为研究工作很快就能完成,但进展却很不顺利。从研究开始经过了10年,终于报来喜讯:“总算做出了一件合格的样品”。我刚说“那很好啊!”但报告者却说:“但是,为什么做出来,却不明白”。
“实验结果无法再现,这说明你做实验时是多么马虎。如果你是聚精会神做实验,那么这一件为什么成功,当时的实验条件应该一清二楚,只要在同样条件下再做成一件,问题就一定能解决”。
我严厉地批评他们,指示他们把工作做彻底,让成功再次重现,然而,等了很久很久,成功的报告却杳无音讯。
每次去鹿儿岛出差,夜里我去实验室,把研究人员召集起来,给他们讲道理。但是,可能是疲劳的缘故吧,不管我如何拼命说服,企图向他们注入能量,他们的心性怎么也提不上去。
当我追问开发小组组长时,他脸上写着:“这项开发极其困难,不仅是京瓷,全世界有许多大企业都在研究,但现在都放弃了。我认为这项研究不可能成功”。
就是说,开发团队的领导人自己在开发的同时,却认为开发不可能成功。不相信开发可以成功,也不相信从事开发工作的自己这个人。我认为,在这种状态下,成功不会再现,批量生产无法实现,事业无法成立。于是我就下了决断。
研究设备全部运到京瓷的滋贺县工厂,研究小组人员重新编制,实验重新开始。滋贺工厂有一位优秀的技术员,把设备迁移到他所在的地方,把认为开发可以成功的人集中在一起。我反复向他们强调,给他们注入能量:“成功一定能重现,不要被任何成见所束缚,只要用纤细的、纯粹的心灵观察现象,就一定能够在混沌的数据中发现真理,事情一定能成功”
更换了研究小组的领导人,变成了相信“能够成功”的团队,其结果是,花费10年没能成功的开发项目,仅仅半年不到就成功了。全世界首次非晶硅感光磁鼓的开发就这样成功了。
这种非晶硅感光磁鼓使用寿命之长非同寻常。不管谁家的打印机,印刷了几万张以后磁鼓的寿命就结束了,但是装上了京瓷的非晶硅感光鼓的打印机哪怕印刷几十万张也不需要更换。
京瓷的打印机因为装上了这种寿命极长的感光磁鼓,不仅经济耐用,而且有利于保护地球环境,因此这一事业大幅扩展。而且这一评价传遍全球,全世界都知道了京瓷的打印机经济实惠,性能优良。
后来这一打印机部门与原三田工业合并,成为现在的京瓷的办公信息系统,在京瓷的整个经营中表现出色。而且由于这个信息设备部门的存在,京瓷从零部件、辅助设备到整机生产,成长为综合性电子厂家,实现了进一步的成长发展。
以上,我以非晶硅感光磁鼓的开发为例,阐述了为了克服障碍,把新产品开发引向成功,实现企业变革,重要的是要相信成功,把所谓的“不可能”丢到九霄云外。
5.挑战革新性事物要具备相信成功的纯粹的心灵
向革新性的事物发起挑战,特别是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在完全未知的领域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依靠。
这好比是在没有航海图的大海上划着小船,船上没有指南针,周围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自己的小船在哪里也不知道。处于这种状况,人往往丧失自信,腿脚发软。“船应该划向何处”,困惑不安。这时候,唯一可以依靠的,是自己心中的指南针。
企业在进行创造性的产品开发和事业展开的场合,情况也是一样。要进入没人去过的、新的未开拓的领域,既没有可以参考的文献资料,也没有同行业可学习的事例。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自己心中的指南针。依照心中的指南针自己决定应该前进的方向,除此以外,没有别的方法。
这时候,最重要的是对自己的信任,即具备自信。相信自己,排除心中的杂念妄念。只要没有一丝邪念,用纯粹的心灵正面面对眼前的障碍,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通向成功的道路就会在面前展现。
这在每个研究开发项目上,或在事业开展上,都一样。是否具备相信成功的纯粹的心灵,决定了事业的成败。
关于“纯粹的心灵”所具备的巨大的力量,古印度的梵文中有这样的格言:“伟大人物的行动之所以成功,与其说是因为成功的手段,不如说是因为他心灵的纯粹”。
所谓纯粹的心灵,换句话说,就是行事的动机纯粹,没有私心。为了伙伴,为了员工的幸福,为了公司的未来,只要从这种纯粹的、美好的心灵出发开展事业,哪怕技术、资金、人才等等“手段”不足,成功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
即使谁都认为“那么困难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实现”的领域,如果是具备纯粹的、美好的心灵的人去干,很容易就能把困难克服。
关于这一点,英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詹姆斯?爱伦(James Allen)在他的著作《原因与结果的法则》一书中有以下的论述:
“眼前的目标也好,人生的目的也好,比起心地肮脏的人,心灵纯粹的人往往非常容易就能达成。心地肮脏的人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涉足的领域,心灵纯洁的人随意踏入就轻易获胜,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
詹姆斯?爱伦就是这么说的。回顾我自己的人生,无论是京瓷事业的成长发展也好,进军第二电电也好,还是日本航空的重建也好,无非都是纯粹的心灵引导的结果。
开发新产品也好,进入新市场也好,或者踏入完全不同的领域也好,只要以纯粹的、美好的心灵为基础,就决无任何恐惧。因为在纯粹的心灵中秘藏着超越任何障碍、战胜任何困难的强大的力量。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企业里孕育革新的原动力乃是经营者自己的一颗心。提升心性,把它变得纯粹而美丽,这就是孕育创造的源泉。
因此,各位提高心性,创造出新的事业,不断给社会提供新的价值,企业才能为社会所需要,才能长期生存下去。
6.盛和塾是拥有纯粹心灵者聚集切磋琢磨的场所
还有,这一点不仅关乎单个企业的盛衰,而且关系到整个经济社会的重生。经济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就是产生不了革新性的技术开发。我认为,这种技术创新的旗手不是大企业,而是能够展开自由发想、积极果断地发起挑战的中小企业。我衷心期待,各位塾生不断地进行挑战,开发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创造出新的事业。
我相信,置身于盛和塾这个团队的各位经营者具备充分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刚才所讲的纯粹的心灵,你们自然而然就掌握了。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聚集在盛和塾的各位朋友,原本就是为纯粹的心灵所吸引,原本就是因为灵魂与灵魂产生共鸣的心灵之友。入塾以后,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心灵不断净化,变得更加纯洁和美丽。
盛和塾的塾生都是企业经营者,其影响不仅停留在你们个人身上。把这样的思想传播到几十名、几百名员工当中,让他们的心灵也能升华,变得更加纯粹。也就是说,这种影响力通过众多塾生传递到地区社会,乃至整个国家。不,传递到全世界,为世界变得更好而助上一臂之力。
盛和塾的活动,不仅对改善企业经营有效,而且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成为改革社会、把社会变得更好的一个善举。我认为,只要盛和塾继续存在,这个宗旨就不会改变。
从1983年的盛友塾开始,盛和塾的活动开展以来,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内,我义务地同大家一起切磋琢磨,共同进步。现在我深刻地感受到,这件事对于塾生们心灵的净化,对于企业员工心灵的净化,乃至对于社会的净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对于现在的我而言,是最高兴的事情。
这样卓越的集团全世界恐怕绝无仅有吧。具备纯粹心灵的经营者超过一万人集在一起,说它是独一无二的团体也毫不过分吧。
我今年已经85岁了,也经常感觉到疲劳,但是,为了这个卓越的团体,为了真挚学习的塾生,为了塾生企业的员工,今后只要体力许可,我将不惜粉身碎骨,继续致力于盛和塾的活动。
希望聚集在盛和塾的各位塾生,不但要理解在盛和塾学习的内容,而且要通过实践,让自己的企业变得更加优秀,让更多员工获得幸福,对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谨以上面的祈望结束我今天的讲话。
谢谢大家静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