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天生就是一个多忧多虑的群体。
对眼下中国企业家严重的安全感缺失或焦虑问题,要如何看待,如何应对,社会上出现了四种意见,每一种都充满了智慧,又不无缺憾。
前四种智慧
最广为人知、最具影响力的,是劝企业家们“在商言商”,不去做自己不该做的事,不去碰那些碰不得的东西,以免自寻烦恼,自找苦吃。这其中包含的智慧是明显的:聪明人应该知道,什么是给定的,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不去改变自己可以改变的,人将庸庸碌碌,一事无成,这当然不是企业家的性格。努力去改变不能改变的,轻则劳而无获,很累很失落,重则鸡蛋碰石头,粉身碎骨。但是,如果有石头找上鸡蛋,又当如何?如果鸡蛋最怕的是石头找上它,“在商言商”所包含的智慧,不能给鸡蛋带来安慰。
因此,就有了第二种意见,主张积极应对。这种意见主张,企业家们应该互相支持,集体发声,伸张正义,具体比如成立些救助基金,准备在金融案件中进行赔偿,换取更好的判决结果。还可以在案件审判过程中表明态度,据理力争,据说这种努力对吴英案件的改判,对挽救吴英的生命,起了一定的作用。这一主张包含的智慧是,有声音好过没声音,集体的声音好过个人的声音。但是,如果对方执意不听你的声音,甚至连你发声音的机会都不给,又怎么办?不是有人连家属见面的机会都没给,就被执行了吗?
第三种意见很有少说多做,或只做不说的特点,它主张企业家可以用脚投票,离开给他们带来烦恼的多事之地,去寻找安全的乐园。有一部分企业家,已经践行了这一意见,或正准备践行之,形成了一股所谓的移民潮。初到国外,新移民们非常放松,由衷感叹:环境真优美。不几日,不少人开始感叹:日子好清静。时间长了,更多人感叹:生活好寂寞,内心好凄凉。故有潜逃国外的经济犯,被抓后遣送回国,反倒感觉心里踏实,松了口气。
第四种意见,也是学者们最热衷的,则是就企业家的安全感问题,谈法治如何保护个人权利、个人财产、个人安全,解释法治所保障的权利如何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倡导法治的第四种意见,充满真知灼见,使人对法治充满憧憬与向往。具有讽刺性的是,对法治的普遍认同,反使得再多讲这个观点显得乏味。
除了这四种智慧,还有第五种智慧,鲜有人讲到,尚未被充分认识。
第五种智慧:共生共赢原则
第五种智慧的内涵,可用12个字来表述:识大体,度分寸,谋共生,求共赢。其中识大体是基础,度分寸是方法,谋共生是最低目标,求共赢是最高目标。这个智慧,可以简称为共生共赢原则。
共生共赢原则的核心思想,是企业家们要在客观现实地认识自己身处环境的基础上,把握好做人做事的分寸,稳重妥善处理好身边的各种矛盾,维系利益格局的良好平衡,谋取与其他利益群体,特别是强大利益集团的共生,争取各个利益群体的共赢,在共生共赢的大环境和小环境中,使自己获得安全与安宁。
何谓识大体?就是要认识环境。要承认,眼下力量对比和利益关系的格局,是历史形成的,是给定的。如果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试图超越甚至打破这个格局,去获取更多的利益,则自身危矣。
比如,你若无依无靠,凭什么拥有巨大的财富?怎能不让人眼红?怎能不让其他利益集团对你垂涎三尺,虎视眈眈?
讲到利益集团,一些人天生反感,这些人充满正义感,大力鞭笞利益集团阻碍改革,侵犯企业利益的种种劣迹。但若理性分析,应该看到,企业家也是利益集团,在争取利益的大游戏中,大家遵循的其实是对等的规则。你会尽己所能为自己谋利益,其它利益集团也会,差别只是谁有何能。A通过手中权力拿走B的利益,令B气愤不已。B也在想方设法,比如通过改革,要拿走A的权力和利益,A对此也一定会殊死抵抗。革 命也好,复辟也好,改革也好,倒退也好,无论进退输赢,大家都会精疲力尽,心力交瘁,甚至更惨!
不要问权力和财富从哪里来,不要问拥有财富和权力的是谁,只要知道,拥有财富和权力者,一定会竭尽全力去捍卫它!想要少些焦虑的人,是否应该避免去玩那利益集团之间争权夺利、你死我活的游戏呢?
怎样才能避免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带来的无穷焦虑?怎样才能避免大祸临头,才感叹“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识大体者,做人做事,“当初”就应该拿捏好分寸,始终坚持在各种利益之间寻求良好的平衡。识大体者,每走一步都要问,自己所作所为,所得所失,对他人意味着什么,有没有打破各利益集团,特别是强大利益集团之间的平衡。识大体者,做事赚钱,应该坚持一个原则:尊重现实,讲求平衡。这意味着,当你得到的比别人少很多时,你必须心安理得地承认和接受;当需要将自己已经得到的再让出去时,你还得心安理得地承认和接受。
提倡在商言商,就是劝告企业家要度分寸,与其他利益群体谋共生。但是,即使在纯粹商业领域,也要了解权力和利益格局,注意保持合理的均衡,避免严重的利益冲突,这样才能避免引来石头专找鸡蛋。
想换换环境的,用脚投票也是一种选择。但是,无论走到哪里,识大体、有分寸都是少不了的。
不用说,推进法治当然好。但是,不要说法治之路漫漫,难解燃眉之急,就是在法治社会,也要识大体、有分寸,才能保平安、兴事业。对这个重要观点,很多人可能尚认识不足,我们下面会进一步解释。
宰相女儿的选择
有一个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第五种智慧,怎样以共生共赢的原则指导我们做人做事,理解第五种智慧与其它四种智慧之间的异同。
在古代印度,有一个国王,他每天晚上要换一个女人,第二天便将她杀掉……
大家已经知道是哪个故事了。故事虽是虚构,国王大权在握,可以随便杀人,却是真实的历史。
宰相的女儿,成为了国王的妻子,她有四种选择。
一是在床言床,一夜相安,明天的问题,明天再说。
二是建立一个阿拉伯妇女联合会,用集体的力量,保护妇女权益,呼吁国王尊重妇女的生命。
三是用脚投票,远走他乡,去一个国王找不到、抓不着她的地方。
四是告诉国王,世界终将走向法治,宪法会保护每个公民的权益,这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国王现在就应该停止随便杀人。
聪明漂亮的宰相女儿,没有选择上面任何一种。
她发挥自己的专长,开始给国王讲故事。她用生动神奇的故事,激发了国王的好奇心。为了继续听她的故事,国王破例第二天没有杀她。第三天、第四天也如此。
一千零一夜过去了,事情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宰相女儿和国王已经融为一体,成为了不可分割的恩爱夫妻。
宰相女儿所作所为,体现的正是第五种智慧:通过让别人活得更好,使自己活得更好;通过为别人,为那个准备杀她的人创造价值,使自己有价值。
聪明漂亮的她,非常识大体,她知道,国王的权威是不能撼动的;现实和一千年之后才能到来的法治没有关系;国王行使权力的原则是用它为自己谋利益。她要做的,就是使二者的利益融为一体,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共生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