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关企业文化的理论来源于美国,但我国各行各业、大大小小的公司都是比较能够接受并重视这样的理论的。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很多企业都在建设企业文化,但实际效果一般。
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很多公司没有把企业文化当成“管理”的方法,而是当成一种“教化”的方法。所以要把企业文化真正有效的建设和实施下去需要重拾企业文化的管理属性。
那么,与传统文化建设和管理分离的做法相对比,管理实践导向的企业文化建设有哪些优势?
传统的企业文化的作法,是“我说了,你来听,你来做”的模式,而与管理相结合的企业文化建设则更加重视管理者的“客体”——被管理者,他们在企业工作实践中的真正状态和真实情感。就好像做市场需要了解顾客的需求一样,做管理也是需要了解员工的需求的。
传统的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模式,只注重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思想、政策、战略,而不愿意更多关注基层员工和基层实践中的真正状态,其结果就是导致上面的制度由于遭到基层的“抵制”和持续博弈,否则很难真正贯彻下去。
所谓的管理的动态就是既要关注说了什么、要求了什么、指示了什么,更要关注这之后的情况,例如:我们的管理指令,在具体的过程中是如何运行的?会产生什么问题?公司员工的思维和行为会有什么变化?
优势四:从感性和理性并存而不仅仅是理性解读来实施管理
人的有限理性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而我们传统企业文化建设的很多做法,其实不符合这样的规律。 因为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在工作中永远保持理性,有时甚至有些感性。所以,对于公司的主张、宣传和要求,员工基本不可能毫无异议地全盘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