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新官上任“三把火”成为官模式?透视出制度惰性

  2009-04-10  来源:NBD

新官上任要“烧”出“三把火”,从古“烧”到今。据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典故出自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诸葛亮当了刘备的军师,在短时期内,连续三次火攻曹操。第一次火烧博望坡,使夏侯惇统领的十万曹兵所剩无几。第二次在新野,火攻、水淹使曹仁、曹洪的十万人马几乎全部覆没。第三次火烧赤壁,百万曹兵惨败,最后跟随曹操逃出去的,只剩27人。那时,人们把这“三把火”称为“诸葛亮上任三把火”,传到后来便成了俗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

如今,“诸葛亮上任三把火”的传人,从上到下,各行各业,大有人在。此外,新官上任要“烧”出“三把火”,从中“烧”到外。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上任伊始,面对有可能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也是迅疾地、无选择地、毫不犹豫地放上“三把火”。看来,“新官上任三把火”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成为为官的一种模式了,或者说成为一种定式,规定的动作,非如此不可。我认为,“新官上任三把火”不要也罢。

 动机分析:“三把火”不该“烧”

 “新官上任三把火”到底涉及到什么样的问题?如果从动机、实质和可能隐含的问题来讨论,并且选择了非此即彼的答案,就容易回答我们到底是赞同新官上任要“烧出三把火”,还是因反对而要“灭火”。

 从动机来看,大体上有三种。第一种,出于习惯、惯例,一种官场文化使然。这种惯例又与三种预期相关联着。一是官员的自我预期,即自我暗示,上任就得“烧几把火”,如果自己没有“几把刷子”,就有可能被别人看轻;二是新官下属的预期,有新官来上任,下属很自然等着新来的官“烧火”;三是民众的预期,经验告诉他们,新官必会“烧三把火”,因此,等着“点火”。

 第二种,树立个人权威,以便展开自己的工作。习惯本身没有什么不好,问题在于当人们使用“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个俗语时,通常是贬义的,指的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不了了之。如果只出于习惯,那么,没有这“三把火”也罢,否则“三把火”要是没“烧”好,岂不是得不偿失?树立个人权威,以便展开自己的工作也不为过。可是,问题在于“三把火”是否能“烧”出来一个权威或威信,“烧”出来一个工作思路,最终打开工作局面呢?这实在是个无法回答的问题,更不存在规律性,有的只是寄予机遇或新上任官员自己的能力而已。要是我们的政府工作靠这样的模式得以开展,那么,依然没有走出“人治”,这恐怕不是我们所追求的。

 除了以上两种动机外,还有一种动机,那就是,“三把火”要么是“烧”给上司看的,要么为追求政绩而大搞形象工程。这种动机自然就不必分析了。如果我们撇开“仇和风暴”式个性官员的案例不说,上升到动机论的高度来看,无论出于第一种还是第二种动机,确实让人们难以赞同所谓的“新官上任三把火”。

 深层原因在制度惰性与个人主动性之弊

 “新官上任三把火”之所以频频发生,其实质就是官员的个人主动性、能动性与制度惰性之间的矛盾。对于制度惰性的问题,在新制度主义中有深刻的阐释。制度的惰性,或者所谓的“懒政”,带有普遍性,政府部门或多或少都存在,而且官场的惰性根深蒂固。制度的惰性根源在于制度设计和管理方式尤其执行力有问题。问题在于解决制度的惰性从根本上还得靠制度本身,也就是说要有更完善和更系统的制度设计,并且还要有强有力的执行力。新上任官员的“三把火”确实反映出了新官们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它只能解决一时之需,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更何况,不少“三把火”本身就是制度缺失下的惰性表现,如上面所指出的是“习惯 ”做法。此外,“新官上任三把火”可能会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政策的稳定性,进而影响正常的工作,也会造成思想的混乱。

 由此,我们可进而言之,“新官上任三把火”如果不在制度的再设计与执行力上着手,反而会拖延制度层面的改革与推进,因为“三把火”很可能让人们,尤其想有所作为的官员以为“三把火”就是“三昧真火”,是解决问题的法宝,从而掩盖了制度本身的问题。依赖于“新官上任三把火”,最大的问题就是它极有可能拖延制度层面的改革与推进,这一点,赞同者自然看不到,不少反对者也是没有认清楚的。

 “新官上任三把火”,固然让人敬佩,但是,将上任能够“烧三把火”的新官当作开拓型的干部,就不合乎逻辑了。更何况,上任不“烧出几把火”也不代表新官没有历史使命感或紧迫感。(郎友兴)

 (作者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主任、教授)

 延伸阅读

 两任北大校长眼中的“三把火”

 许智宏:像中国的改革一样,大学的改革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有人问过我,到北京大学上任,有没有“新官上任三把火”?在工作中,我不主张“三把火”,就像搞研究,都是要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不能说来了一个校长,把前任的推翻重新搞一套东西。大学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个比较保守的系统,她经不起一天到晚的变动。所以我讲,北大需要一个稳定的时期,不能老变,老出新的政策。对于北大来讲,我更希望见到的是稳中求进。

 周其凤:教育不是“烧火”的问题,而是慢工细活。即使在吉林大学,我也没有“烧火”。北大非常强调创新,从蔡元培先生当北大校长开始,就一直倡导学术自由。大学要创新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自由的学术环境,让教授们自由地开展学术研究,让学生们也在这样一个氛围里成长。

 干部如何看待“三把火”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 郭声琨:要改革官员人事制度,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置。不选四平八稳的“太平官”。“履新尤其要谨防搞‘新官上任三把火’、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黑龙江省省长 栗战书:党的事业就是接力赛。正是有了连续性,才有可持续发展,如果断断续续,就什么事也干不成。我们不是什么“新官”,只是新的工作岗位上的新人,刻意去烧“三把火”,是发展的“大忌”,工作的“大忌”,做人的“大忌”。

 武汉市新任市长 阮成发:“我主张新官上任不要三把火,不要弄得上任时轰轰烈烈,让大家觉得你很有魄力,却留下很多后遗症”。

 群众视角:新官,更要“心入”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作为一名为官者,谁不期望自己在任职之后,能在广大民众心中留下一个好名声呢?老百姓更希望新上任的领导干部能知民情、懂民意、惜民力、解民难,能为本地发展办好事、办实事。有的官员一到任,“第一把火”就是尊重群众。或轻车简从,或个人私访,到群众中去,到基层单位中倾听群众和干部的呼声,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近山知鸟音,涉水识鱼性”,要了解民情,最简单而有效的办法就是走出办公室,到百姓中去,听听街谈巷议,串串田间地头,扎扎实实地进行调查研究。这样的干部不图虚名,只求实效,工作作风扎实。干部在尊重群众、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烧”出重视制度建设、重在长远发展之“火”,老百姓将铭记在心。所以说,新官上任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在了解并融入工作地之后作出的决策,才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人民的需要。  (北京培黎大学赵岚音) (人民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惰性  惰性词条  上任  上任词条  透视  透视词条  模式  模式词条  成为  成为词条